《书信鉴赏·友书·山中与鲍若洲书》注释与鉴赏

《书信鉴赏·友书·山中与鲍若洲书》注释与鉴赏

清·刘嗣绾

山中十日,庭树报秋。离形绝尘,旷如自远。董子云:“俨然独处,惟山之意。”仆始得之矣。

故人不见,城致隔,謦咳犹昨,景光迭新。山木悦君而不知,岭云怡我而谁赠。顾此天绘,惜无画图。足音窅然,使人失盼。夫一日之感,采葛为劳;千秋之思,抚松成怆。以余多恨,能无眷眷?

山斋虽僻,亦足晏娱,钟声上云,檐翠下雨。冷泉咽其清梦,瘦竹摇其古魂。山鬼宜笑,时来牵萝;野狐工媚,乃复拜月。一灯荧然,辄堕遐想,颇望足下,能来同之。昔人千里相思,犹复命驾,况仆与足下近在咫尺哉!

樵风载涂,朝暮可至,幸弗令山中人停琴而久思,支筇而长望也

[注释]① 鲍若洲: 鲍汀,字若洲,号南行,无锡人。作者之友。② 庭树报秋: 言见庭树之落叶,便知秋季来临。③ 董子: 指董仲舒,西汉哲学家,曾向汉武帝提出“独尊儒术”的建议。④ “俨然”两句: 俨然: 庄重貌。语出董仲舒《山川颂》。⑤ (yīn): 堵塞。⑥ 謦(qǐnɡ)咳(kài): 原意为咳嗽,此处比喻谈笑。⑦ “山木悦君”句: 刘向《说苑》中记: 鄂君子皙乘青翰之舟,会钟鼓之音,越人拥楫而歌曰:“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⑧ “岭云”句: 陶弘景有诗云:“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前两句意为无法使对方分享欣赏山中优美景色的快乐。⑨ 窅(yǎo)然: 深远的样子。⑩ “一日”两句: 《诗经·采葛》中有“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之句。劳: 忧愁。⑪ “千秋”两句: 《世说新语·言语》记晋桓温北征,经金城,见前自己所种之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折条,泫然流涕。又陶渊明《归去来辞》:“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这里是借陶诗之说,表现《世说》的沧桑之感。千秋: 即千年,形容岁月长久。⑫ 晏娱: 晏饮作乐。⑬ “山鬼”两句: 屈原《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山鬼: 即山中之神。屈原笔下的“山鬼”是一位缠绵多情的山中女神。萝: 即女萝,地衣类植物。⑭ “野狐”两句: 旧说,野狐将为怪,必戴髑髅拜北斗,髑髅若不坠,则化为人矣。以上均指山中清寂诡谲的景色。⑮ “昔人”两句: 三国时嵇康与吕安为友,每一相思,则千里命驾。命驾: 命御者驾驶车马。⑯ 樵风: 东汉太尉郑弘拾柴时得一遗箭,送还失主。该人问郑弘有何要求。郑弘知其为神人,道:“常苦于在若耶溪上运柴艰难,但愿能晨起南风,暮起北风。”后果如此,故称若耶溪上的风为郑公风,又名樵风。后人又以樵风指顺风。⑰ 山中人: 指作者本人。⑱ 支筇(qiónɡ): 拄着拐杖。筇: 竹名,可为杖。

[作者]刘嗣绾(1762—1820),字简之,号芙初,江苏阳湖(今属武进)人。清代文学家。嘉庆进士,官至翰林编修。能诗善文。晚年主持东林书院。有《尚絅堂集》。

[鉴赏]这是一封邀请友人来山中同游的信,亦是难得具有唐人风韵的清代尺牍佳作。文章从山中秋意起笔,最后以挚友之间的盼望之情收文,中间有秋色,有友情,有声响,有画面,有遐想,有玄思。字虽不满三百,却写得清新摇曳,机趣横生。似与王维之《山中与裴迪秀才书》有异曲同工之妙,然稍作比较,仍有高下之分。王文静中有动,冬夜中的犬吠、舂米声、钟声错杂,却衬托出一个有着禅意的极静的意境。本文中,云中钟声、檐翠雨滴、冷泉幽咽、山鬼怪笑,却给秋夜抹上了一笔怪异轻松的色彩,再加上瘦竹摇古魂,野狐来拜月,人或感到走进了《聊斋》之境。王文中,诗中有画,“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仅数语,一幅色彩柔美而又独特的画面跃然纸上。而本文中的“山木”“岭云”虽被作者称为是“天绘”,然终嫌单调乏味。故本文虽“形”极似王文,然终未做到神似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