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陵君窃符救赵》文言文翻译|注释|赏析

[原 文]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①少子,而魏安釐王②异母弟也。昭王薨③,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④君。

公子为人,仁而下士⑤,士无⑥贤不肖,皆谦而礼⑦交之,不敢以⑧其⑨富贵骄士。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⑩之,致食客三千人。当是时,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11)谋(12)魏十余年。

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13)夷门(14)监者。公子闻之,往请(15),欲厚遗(16)之,不肯受,曰“臣修身洁行(17)数十年,终(18)不以(19)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公子于是乃置酒(20),大会宾客。坐定,公子从(22)车骑,虚左(23),自迎夷门侯生。侯生摄(24)敝(25)衣冠(26),直上载公子上坐(27),不让,欲以观(28)公子。公子执辔(29)愈恭。侯生又谓公子曰:“臣有客(30)在市屠中,愿枉(31)车骑过(32)之。”公子引(33)车入市。侯生下,见其客朱亥,俾倪(34),故(35)久立与其客语。微(36)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当是时,魏将相宗室(37)宾客满堂,待公子举酒(38);市人皆观公子执辔,从骑皆窃骂侯生。侯生视公子色(39)终不变,乃谢(40)客就(41)车。至家,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42),宾客皆惊。酒酣,公子起,为寿(43)侯生前。侯生因谓公子曰:“今日嬴之(44)为公子亦足矣!嬴乃夷门抱关(45)者也,而公子亲枉车骑,自迎嬴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46)过,今公子故(47)过之。然嬴欲就(48)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49),过客,以观公子,公子愈恭。市人皆以嬴为小人(50),而以公子为长者(51),能下士也。”于是罢酒。侯生遂为上客。

魏安釐王二十年(52),秦昭王(53)已破赵长平军(54),又进兵围邯郸(55)。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数(57)遗魏王及公子书,请救于魏。魏王使将军晋鄙将(58十万)众救赵。秦王使使者告魏王曰:“吾攻赵,旦暮且(59)下;而(60)诸侯敢救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魏王恐,使人止(61)晋鄙,留军壁(62)邺(63),名为救赵,实持两端(64)以观望。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65)于魏,让(66)魏公子曰:胜(67)所以自附为婚姻(68)者,以公子之高(69)义,为能急(70)人之困。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71)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且公子纵(72)轻(73)胜,弃之降秦,独(74)不怜(75)公子姊邪?”公子患(76)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说(77)王万端。魏王畏秦,终不听公子。

公子自度(78)终不能得之(79)于王,计(80)不独生而令赵亡,乃请宾客,约(81)车骑百余乘,欲以(82)客往赴(83)秦军,与赵俱死。过夷门,见侯生,具(84)告所以(85)欲死秦军状(86)。辞决(87)而行。侯生曰:“公子勉(88)之矣!老臣不能从。”公子行数里,心不快,曰:“吾所以待侯生者备(89)矣,天下莫(90)不闻(91);今吾且死,而侯生曾(92)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93)哉!”复引车还问侯生。侯生笑曰:“吾固知公子之还也。”曰“公子喜士,名闻天下,今有难,无他端(94),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95)虎,何功之有(96)哉“?尚安事(97)客!然公子遇(98)臣厚,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99)知公子恨[1]之复返也。”公子再拜[2],因问。侯生乃屏[3]人间语[4]曰:“嬴闻晋鄙之兵符[5]常在王卧内[5],而如姬最幸[7],出入王卧内,力[8]能窃之。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如姬资[9]之三年,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如姬为[10]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敬进[11]如姬。如姬之[12]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13]未有路耳。公子诚[14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则得虎符,夺晋鄙军[15],北救赵而西却[16]秦,此五霸[17]之伐[18]也。”公子从其计,请如姬。如姬果盗兵符与公子。

公子行,侯生曰:“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19]便[20]国家。公子即[21]合符,而[22]晋鄙不授公子兵,而复请[23]之,事必危矣,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俱[24]。此人力士,晋鄙听,大善;不听,可使击之。”于是[25]公子泣。侯生曰:“公子畏死邪?何泣也?”公子曰:“晋鄙嚄唶[26]宿将[27],往恐不听,必当[28]杀之。是以泣耳,岂畏死哉!”于是公子请朱亥。朱亥笑曰:“臣乃市井[29]鼓刀[30]屠者,而公子亲数存[31]之,所以不报谢者,以为小礼[32]无所用。今公子有急[33],此乃臣效命之秋[34]也。”遂与公子俱。公子过谢[35]侯生。侯生曰:“臣宜从,老不能,请[36]数[37]公子行日[38],以[39]至晋鄙军之日北乡[40]自刭[41],以送[42]公子!”

公子遂行。至邺,矫[43]魏王令代晋鄙。晋鄙合符,疑之,举手视公子,曰:“今吾拥十万之众,屯于境上,国之重任。今单车来代之[44],何如[45]哉?”欲无听。朱亥袖[46四十]斤铁椎[47]椎[48]杀晋鄙。

公子遂将晋鄙军。勒兵[49],下令军中,曰:“父子俱在军中,父归。兄弟俱在军中,兄归。独子无兄弟,归养。”得选兵八万人。进兵击秦军,秦军解去[50],遂救邯郸,存赵。赵王及平原君自迎公子于界,平原君负韊[51]矢;为公子先引[52]。赵王再拜曰;“自古贤人,未有及[53]公子者也!”当此之时,平原君不敢自比于人[54]。

公子与侯生决,至军,侯生果北乡自刭。

魏王怒[55]公子之[56]盗其兵符,矫杀晋鄙,公子亦自知也。已却秦存赵,使将将其军归魏,而公子独[57]与客留赵。


[注 释]

①魏昭王:魏襄王之子,公元前295年至277年在位。②安釐王:名圉(yǔ)。公元前276年至243年在位。釐,也写作“僖”。③薨(hōng):周代特称诸侯死亡叫“薨”。后代有封爵的大官死了,也叫“薨”。④信陵:地名,今河南省宁陵县西北。⑤下士:谦虚地对待士人。下,屈尊。士,有一定才能的人。春秋时期,士多是卿、大夫的家臣。到战国时,山东各国的诸侯将相都争相养士,士成为社会上最活跃的一种人。⑥无:无论。⑦礼:名词作状语,有礼貌地。⑧以:倚仗,仗恃。⑨其:自己的。⑩归:归附。(11)加兵:出兵侵略。加,侵凌。(12)谋:这里指作侵犯的打算。(13)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14)夷门:魏国都城大梁的东门。(15)请:拜访,问候。(16)遗(wèi):赠予。(17)洁行:保持品德的高洁。洁,形容词用如使动词,使……高洁。(18)终:总,自始至终。(19)以:由于。(20)置酒:办酒席。(21)从:使动词,使……跟从,带领。(23)虚左:空着左边的位子(左边的位子是上位)。(24)摄:撩起。(25)敝:破旧。(26)衣冠:复词偏义,义在“衣”。(27)坐:通“座”。(28)以观:“以之观”的省略。之,指自己的举止。(29)辔(pèi):马缰绳。(30)客:这里指朋友。(31)枉:委屈,谦逊的话。(32)过:访,探望。(33)引:领,这里指驾车。(34)俾倪(bìnì):同“睥睨”,斜视,表示旁若无人的高傲态度。(35)故:故意。(36)微:暗暗地。(37)宗室:同一祖宗的贵族,指国君的宗族。(38)举酒;举杯祝酒,这里指开宴。(39)色:神色。(40)谢:辞,告辞。(41)就:凑近,趋向,这里指登上。(42)遍赞宾客:“遍赞于宾客”的省略。赞,引见,介绍。于,向。(43)为寿:祝酒。(44)为:为难,羞辱。(45)关:门闩。(46)有所:“有什么……”,“有什么……的人(或物)”。所,指代行为的对象。(47)故:特地。(48)就:动词,成就,造就。(49)久立公子车骑市中:“久立公子车骑于市中”的省略。立,使动用法,让……站立。(50)以……为……:把……看作……。(51)长者:有德行的人。(52)魏安釐王二十年:公元前257年。(53)秦昭王:即秦昭襄王,公元前306年至公元前251年在位。(54)破赵长平军:指秦国将军白起打败赵国的长平军,活埋四十万降兵的事。长平,赵地,在今山西省晋城。(55)邯郸(hándān):赵国国都,今河北省邯郸。(56)平原君:名胜,赵武灵王的儿子,封为平原君。平原,在今山东省平原县。(57)数(shuò):屡次。(58)将(jiàng):率领。(58)赵:这里借指赵国的都城。(59)且:将。(60)而:如果。(61)止:使动词,使……停止。(62)壁:原义是“营垒”,这里作驻扎讲。(63)邺(yè):魏地,在今河南省安阳县。(64)持两端:动摇不定。(65)冠盖相属(zhǔ):形容使者络绎不绝。冠盖,借指戴帽乘车的使者。盖,装在车上遮日挡雨的像伞的东西。属,连续。(66)让:诮让,责备。(67)胜:赵胜,即平原君。(68)婚姻:亦作“昏姻”。古代称婿之父为“姻”,称妇之父为“婚”。妇之父母,婿之父母,相谓为“婚姻”(相当于今之“亲家”)。这里指男婚女嫁形成的婚姻关系。(69)高:形容词用如动词,崇尚。(70)急:动词,解救急难。(71)安在:何在,在哪里。安,何。(72)纵:即使。(73)轻:形容词用如动词,轻视。(73)之:代词,活用为第一人称“我”。(74)独:难道。(75)怜;爱怜。(76)患:忧虑。(77)说:劝说。(78)度:忖度,估计。(79)之:指定兵救赵一事。(80)计:打算。(81)约:备办。(82)以:与。(83)赴:舍身投入。(84)具:同“俱”,都,全。(85)所以:表示原因。(86)状:情况。(87)决:同“诀”,辞别。(88)勉:尽力,努力。(89)备:完备,周到。(90)莫:没有人,没有谁。(91)闻:知。(92)曾:竟然。(93)失:与“备”相对,指不完备、不周到。(94)他端;别的办法,其他良策。端,方法。(95)馁:饥饿。(96)何功之有:有什么作用。之,宾语前置的标志。功,功用。(97)安事:何用,哪里用得着。安,何。(98)遇:待。(99)以是:因此。[1]恨,为动用法,为……感到遗憾。[2]再拜:拜了又拜,表示恭敬。[3]屏(bǐng):使动用法,使……退下。[4]间(jiàn)语:私语,密语。[5]兵符:调动军队用的符节,用竹木或金玉制成,上面刻着字,对半剖开,国君和主将各保存一半,以便必要时对证。[5]卧内:卧室。[7]幸:受帝王宠爱。[8]力:名词作状语,凭能力。[9]资:蓄之于心,怀有某种念头。[10]为:对。[11]进:献。[12]之:取消“如姬欲为公子死”的独立性。[13]顾:只,不过。[14]诚:果真。[15]军:这里指军权。[16]却:使动用法,使……退却,打退。[17五]霸:春秋时,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这五个国力强大的诸侯,曾先后当过诸侯联盟的首领,历史上称为五霸。[18]伐:功,功业。[19]以:为了。[20]便:有利。[21]即:即使。[22]而:如果。[23]请之:请示魏王。[24]与俱:“与公子俱往”的省略。俱,同。[25]于是:在这时。[26]嚄唶(huòzè):大叫大笑。形容意气豪迈,叱咤风云。[27]宿将:有名望的老将。[28]当:将。[29]市井:集市。[30]鼓刀:动刀。[31]存:看望,慰问。[32]小礼:指平时无谓的礼节应酬。[33]急:形容词用如名词,急难,危难。[34]效命之秋:舍命报效的时候。秋,时候,时机。[35]谢:告辞。[36]请:请让我。[37]数(shǔ):计算。[38]行日:行程。[39]以:在。[40]乡(xiàng):同“向”。[41]刭(jǐng):用刀割脖颈。[42]送:这里指回报。[43]矫:假托,诈称。[44]代之:代我。之,活用为第一人称代词。[45]何如:怎么回事。[46]袖;名词用如动词,藏在袖子里。[47]椎:名词,锤。[48]椎:动词,锤击。[49]勒兵:治军。勒,整饬。[50]解去:解围而去。[51]韊(lán):箭筒。[52]先引:前导,前面引路。[53] 及:赶得上,比得上。[54]人:别人。这里指信陵君。[55]怒:为动用法,为……而恼怒。[56]之:取消“公子盗其兵符”的独立性。[57]独:却。

[译 文]

魏国公子无忌是魏昭王的小儿子,也是魏国安釐王同父异母的弟弟。昭王死后,安釐王登位,封公子做信陵君。

公子为人,讲究仁义,又能谦逊地对待士人,士人无论才能和德行的高下,都能谦恭有礼地结交他们,从不敢凭借自己的富有和显赫的地位去傲慢地对待士人。因此方圆几千里内的士人们争着去投奔他,招来的食客多达三千人。在这时,各国诸侯因为公子贤明,又有很多门客,有十多年不敢出兵打魏国的主意。

魏国有个隐士叫侯嬴,七十岁,家境贫寒,是大梁城夷门的守门人。公子听说他是个隐士,就去问候他,想多送些钱财给他,(侯嬴)不肯接受,说:“我修养自己的品德保持洁白的操守已有几十年了,总不能因为看守城门生活困苦的缘故而接受公子的财物。”公子于是就摆下酒席,大会宾客。客人们坐定后,公子带着随从车马,空着车上左边的尊位,亲自去邀请夷门的侯嬴。侯嬴撩起破旧的衣服,径直登上车子坐在公子所应坐的上位,并不推让,想用这种傲慢失礼的举动来考察公子的态度。(只见)公子握着缰绳赶车,态度越发恭敬。侯嬴又对公子说:“我有个朋友在集市上的肉铺里,希望委屈您的车马去访一访他。”公子(于是)驾着车子进入集市。侯嬴下了车,会见他的朋友朱亥,(他)斜着眼睛旁若无人,故意长时间地站着和他的朋友谈话。暗中观察公子(的反应),(只见)公子的脸色更加和蔼了。就在这时,魏国的文武大官、王亲国戚和宾客们在堂上坐满了,只等公子来举杯开宴;集市上的人都在观看公子握着缰绳(等待侯嬴),随从公子的人无不偷偷地骂侯嬴。侯嬴观察公子的神情态度始终没有改变,于是辞别客人登上车子。到了家,公子招引侯嬴坐在上位,把他向客人们一一作了介绍,客人们都感到惊讶。酒喝到正尽兴时,公子站起来,到侯嬴面前举杯为他祝酒。侯嬴于是对公子说:“今天我侯嬴为难公子也够瞧的了!我侯嬴只是个夷门抱着门闩、看守城门的人,可公子您却委屈自己亲自驾车,迎接我来到高朋满座之中,我本不该再去拜访朋友,今天公子却特地陪我去拜访友人。然而我正是想成就公子(礼贤下士)的名声,

所以让公子和随从车马久久地在集市上等候,(为的是)借拜访朋友之机来观察公子,而公子的态度却更加谦恭了。集市上的人都把我侯嬴看作小人,而把公子看作道德高尚的长者,能降低身分去结交士人。”于是散了酒宴。(从此)侯蠃就成了公子的上等门客。

魏安釐王二十年,秦昭王打败赵国在长平的军队以后,又进兵包围邯郸。公子的姐姐是赵惠文王的弟弟平原君的夫人。(平原君)几次 (派人)送信给魏王和公子,向魏国求救。魏王派将军晋鄙率领十万大军去援救赵国。秦王派使者警告魏王说:“我在攻打赵国的都城,早晚就要攻下了;如果诸侯中有敢来救的,(我)攻下赵国以后,一定调转军队先打它!”魏王害怕了,忙派人阻止晋鄙进军,叫军队驻扎在邺地,名义上说是援救赵国,实际上是脚踩两只船来观望秦赵之战的形势。

平原君的使者冠盖相望,络绎不绝地来到魏国,(平原君)责备魏公子说:“我赵胜之所以自愿高攀贵国结为姻亲,就因为我认为公子崇尚道义,能够解救别人的急难。如今邯郸早晚就要兵败降秦了,可是魏国的救兵还不来,从哪里体现出公子能解救别人的困难呢!况且公子纵使轻视我,抛开赵国不管,迫使赵国屈服于秦国,难道就不心疼您的姐姐吗?”公子很为这事发愁,几次请求魏王(出兵救赵),还和宾客、辩士用各种理由劝说魏王。(但)魏王怕秦国报复,始终不肯听从公子的意见。

公子暗自忖度,(即使到)最后也不能从魏王那里得到许可,决计不独自苟且偷生,眼看着让赵国灭亡,就告诉门客,备好车马一百多辆,想要与门客一起去跟秦军拚命,同赵国共存亡。(当他们出发)经过夷门时,公子见了侯嬴,把自己之所以要去同秦军拚命的情况全都告诉了他,然后辞别出发。侯嬴说:“公子好好努力吧!我老朽不能跟您去了。”公子走了几里路,心里有些不痛快,心想:“我对待侯生的礼节够周到的了,天下没有谁不知道的;如今我将要去赴死,可是侯生竟没有一句半句话送我,我难道有什么不周到的地方吗?(于是)又驾车回来问侯嬴。侯嬴笑着说:“我早就知道公子会回来的。”(接着又)说:“公子喜爱结交士人,名声传遍天下,如今有了危难,没有别的办法,只想去和秦军拼命,这好比拿块肉丢给饿虎,有什么用处呢?还用门客做什么!可是公子待我很优厚,公子走了我却不送,因此知道公子会为此感到遗憾再回来的。”公子拜了又拜,于是向他请教。侯嬴就支开旁人悄悄地(对公子)说:“我听说晋鄙的兵符经常放在魏王卧室里,而魏王的妃子如姬最受宠爱,能随便出入魏王的卧室,她有办法把兵符偷出来。我听说如姬的父亲被人杀害了,如姬怀着为父报仇的心事已有三年了,从魏王以下,想找人替她报杀父之仇,没能找到。如姬为这事对公子哭泣,公子派门客砍下了她仇人的头,敬献给如姬。(所以)如姬愿意替公子出死力,绝不会推辞,只不过没有机会罢了。公子果真开口请求如姬(帮忙),如姬必定答应,就可拿到虎符,夺取晋鄙的军权,挥师北上援救赵国,往西击退秦军,这是相当于春秋五霸的功业啊。”公子听从了他的计谋,请如姬帮助。如姬果然偷出兵符给了公子。

公子出发了,侯嬴说:“大将在外面,国君的命令有的可以不接受,为了有利于国家。(所以)公子即使合上了兵符,如果晋鄙不把军权交给公子,而要再请示魏王,(那么)事情必然危险了。我的朋友屠夫朱亥可以同您一起去。这人是个大力士,晋鄙能听从您,当然很好;(万一)不听从,可叫朱亥打死他。”(听了侯嬴的话),当时公子就流下了眼泪。侯嬴问道:“公子怕死吗?为什么流泪呢?”公子说:“晋鄙是位叱吒风云的老将,(我)去了(他)恐怕不肯听从,势必将他杀死,所以流泪了,怎么是怕死呢?”于是公子去请朱亥。朱亥笑着说:“我是街上操刀卖肉的屠夫,可是公子却亲自多次来看望我,我之所以不答谢的原因,是认为平时那些琐碎的礼节没有用处。如今公子有了急难,这正是我舍命报效您的时候了。”于是同公子一道出发了。公子去向侯嬴辞行。侯嬴说:“我本当跟随您去,可我老了,不能去了,请让我计算公子路上走的时间,在您到达晋鄙军中的那一天,(我将)面向北方自杀,用这来答谢公子(的知遇之恩)!”

公子于是出发。到邺地(后),假传魏王的命令来取代晋鄙。晋鄙合上兵符,对这件事产生了怀疑,举起手看着公子,说:“当今我拥有十万人的部队,驻扎在边境上,这是国家(交给我)的重大任务。现在您单车匹马来接替我,是怎么回事呢?”打算不听从(公子)。(于是)朱亥拿出藏在衣袖里的四十斤重的铁锤,一锤打死了晋鄙。

公子于是统率了晋鄙的军队。他整顿军队,下达命令到军队中,说:“父子同在军中的,父亲回去。兄弟同在军中的,兄长回去。没有兄弟的独生子,回家去奉养父母。”得到挑选出来的精兵八万人,进军攻击秦军,秦军解围离去。终于救了邯郸,保存了赵国。赵王和平

原君亲自到国界上迎接公子,平原君背着箭筒和弓箭在前面替公子引路。赵王—再拜谢说:“从古以来的贤人,没有比得上公子的啊!”在这时候,平原君不敢拿自己同信陵君相比。

公子和侯嬴诀别后,到达晋鄙军营的那天,侯嬴果然面朝北自刎了。

魏王为公子窃取他的兵符并假托命令杀死晋鄙非常恼怒,公子自己也知道会如此。(公子)既已打退秦军、保存了赵国,便派遣将领统率他的军队回到魏国,公子却和门客留在赵国。

[鉴 赏]

这篇文章重点记叙了信陵君礼遇侯嬴和“却秦存赵”两个事件,着力表现了信陵君“仁而下士”的性格特征和“急人之困”的崇高品德。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里写道:“能以富贵下贫贱,贤能诎于不肖,唯信陵君为能行之。”可见本文的主旨是很明确的:即热情赞扬信陵君“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因而得到士的帮助,急赵国之困,建立了丰功伟业。

作者笔下的历史人物都具有鲜明的个性,使本已长眠地下,成为枯骨腐质的历史人物从文章中走了出来。有形、有声、有情感、有血肉,以他们丰富多彩的个性,给读者留下难忘的印象。应该说作者在塑造血肉丰满的历史人物方面,给后人提供了不少极其可贵的经验:首先要精心选择具有典型性的事件,让人物在特定环境中充分展示他的性格特征。本文共选了两件事:亲迎侯生和窃符救赵。侯生不过是个七十岁的看门人,信陵君却为他大宴宾客,亲自去迎接。在大庭广众之中,侯嬴却故作傲慢,存心试探他。于是“仁而下士”的信陵君,卓尔不凡的侯生,各自的性格特征都得以凸现于纸上。“窃符救赵”是关系一个国家众多人民生死存亡的大事,在秦兵“进兵围邯郸”,魏王首鼠两端的紧要关头,信陵君决定赴赵拼死,后来接受了侯生所献窃符计,终于却秦存赵,既充分地表现了信陵君“急人之困”之“仁”和真能得“士”之“礼”,也表现了侯生过人的智慧、才能,以及“士为知己者死”的决心。其次,作者还善于运用互相映衬的方法来突出主要人物的性格。信陵君同侯生身分贵贱悬殊,但在“亲迎侯生”这一情节中,贵者谦恭到似是过分,贱者傲慢到令人忿然,形成鲜明的对照。然而正是信陵君的谦恭衬托出侯生清高的气节和深沉的智慧;同样,正是侯生的傲慢衬托出信陵君过人的气度和礼贤下士的真诚。作者写其他次要人物也无不起衬托主要人物的作用。如公子执辔待侯生于“市屠”中时,作者写了围观的“市人”,“窃骂”侯生的“从者”,都是着眼于信陵君的“仁而下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