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的解释|帖的意思|“帖”字的基本解释
“帖”的本义就是在丝织物上书写的题签。古代没有纸张,不仅写文章用竹木或布帛,就是写一题签,也是写在竹木或布帛上。写在竹木上的题签称“检”,写在布帛上的题签称“帖”。后来帖就演变成了书法术语,指学习写字或绘画时临摹用的范本,如字帖、画帖等,这时读作四声。
“字帖”有毛笔字帖和钢笔字帖两种。照着字帖练习写字叫“临帖”,这里多指毛笔字。宋代大文学家苏轼有这样的诗句:“家藏古今帖,墨色照箱筥。”筥指筐或者箱。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家中收藏有许多古今名帖,箱子、筐子都装满了。
“帖”也指古代官府的文告、文书、公文。古代乐府诗《木兰诗》里说:“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可汗是古代西域和北方各少数民族对君主的称呼。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昨天晚上接到征兵的文书,可汗要大规模地征兵。这里的军帖就是指官府所发军事方面的文书。“帖发”这个词是指将罪犯连同有关判决文书一块发送,如《水浒传》第二十八回里说:“随即却把武松帖发本处牢城营来。”意思就是将武松连同文书一块发送。
“帖”还可指私人的启事,如“房帖”是指贴在门口或街头的房屋招租启事;“报帖”是指用大红纸写的报喜单。旧时道士用来驱鬼召神或治病延年的神秘文书也叫帖。比如《西游记》第十四回里,还压在大山底下的孙悟空对唐僧说:“这山顶有我佛如来的金字压帖。你只上山去将帖儿揭起,我就出来了。”明清时官场拜访谒见要用“名帖”,就是用红纸或者丝织品写上官衔姓名,相当于现在的名片,如《官场现形记》第二回中说:“赵温手捧名帖,含笑向前,道了来意。”
古人把写有简短文字的柬帖通称帖,如庚帖、请帖、谢帖、换帖等。“庚贴”指旧时订婚男女双方互换的八字帖儿,帖上写明姓名、生辰八字、籍贯等;“换帖”既指旧时异姓朋友结拜为兄弟时,交换写有姓名、年龄、籍贯、家世的帖子,也指用“换帖”这种方法结拜为兄弟的人,如“换帖弟兄”。
古代妇女盛放缝绣用品的纸夹也叫帖,形状就像现在的卷宗夹。唐代诗人孟郊在《古意》这首诗里说:“启帖理针线,非独学裁缝。手持未染䌽,绣为白芙蓉。”诗里讲的是一位女子,因丈夫长久的守卫边关不归,她思念心切,不做衣服却打开针线包穿针引线,要绣一朵白芙蓉寄给丈夫以表相思之情。
“帖”还读作一声,有合适、顺从、靠近、补贴等含义,例如:“妥帖”、“帖切”指十分合适、恰当;成语“俯首帖耳”是说像狗见了主人那样低着头耷拉着耳朵,用来形容卑躬屈膝、顺从听命的样子。唐代文学家韩愈曾经说过:俯首帖耳、摇尾乞怜,不是我的志趣,表现出一种浩然正气。
“帖”又当贴上去、粘上去讲。《木兰诗》里说:“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意思是花木兰回家后对着镜子梳妆打扮。“花黄”是当时流行的一种妇女装饰,指把金黄色的纸剪成星、月、花、鸟等形状贴在额上,或在额上涂一点黄的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