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的解释|临的意思|“临”字的基本解释

临的解释|临的意思|“临”字的基本解释

春秋战国之前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中就有“临”字,字形像是一幅俯视图,上面是一个人瞪着大眼睛,下面是水,像一个人弯着身子在观看水中的东西。由此可见,“临”的本义是从高处往低处看。

“临”从俯看的意思引申为从上对下的监视,也就有了管理、统治的意义。战国时赵国的荀子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荀子·性恶》中说道:“故为之立君上之势以临之,明礼义以化之。”这段话的意思是:所以古时候的圣人因为人的本性是恶的,就为人建立君主的权势来统治他们,倡明礼义来教化他们。“君临”这个词儿原指作为君主来统治,后来泛指统治,如说“君临四海”、“君临一切”等等。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在《诗经》中有“日居月诸,照临下土”这样一句话。这里的“居”和“诸”都是语气词,相当于“啊”;“照临下土”就是照在下面的大地上。

词义的发展,使“临”字所包含的“眼看”的意思弱化,只留下“面对着”的意思,就是现在我们经常用的“面临”这个词儿。《诗经》中有“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诗句。这三句诗后来各自成为生动的成语,意思是成天提心吊胆,如同面对深渊,如同踏着薄冰;也可以概括为一个成语“临深履薄”。它们都是用来比喻处境危险,须谨慎小心。《庄子·秋水》中有这样的话:“临大难而不惧者,圣人之勇也。”这里是说:圣人之勇与武夫之勇是不同的,圣人忠于某种信仰,所以面对着大难而不惧怕。记载古代礼仪制度的《礼记·曲礼》中有“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的话,意思是:面对着钱财不随便占有,面对着危难不随便逃避。这里的两个“临”字都是当面对着讲。

在《淮南子》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结网。”意思是对着河流而想得到鱼儿,不如回家织网。这就是成语“临渊羡鱼”的出处,这个成语告诉人们空想是无用的,要多做实际工作。“临”当面对、遇到讲在成语中还有许多,如:临危不惧、临阵磨枪、临阵脱逃、临渴掘井、如临大敌等。

“临”也有到、及、至的意思,如光临、来临、降临、双喜临门、亲临现场、兵临城下等等。三国时期,曹操率兵北征时,路过北戴河外的碣石山,写下了有名的诗篇《观沧海》。《观沧海》开头的两句便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意思是说:东边到了碣石山,看到了大海。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秦州杂》中有这样两句:“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意思就是,云无风而动,月亮未入夜就来到关上。这是描写西北边塞风光的诗句。

在古代,帝王亲自到达某地或者与妃嫔(pín)同宿称作“临幸”。“临朝”指帝王亲自来到朝廷处理国事,“临问”旧指皇帝亲自或派人慰问,“临别”是“正当”或“将要”分别的意思,“临摹”、“临帖”、“临本”是照着书或画的范本来模仿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