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冲口而出》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冲口而出:chōng kǒu ér chū
词源: 宋·苏轼《跋欧阳公书》:“此数十纸, 皆文忠公冲口而出, 纵乎而成。初不加意者也。”
词由: 这里讲的是宋代欧阳修如何写文章的事。欧阳修被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写文章,学习韩愈,柳宗元, 力求做到文从字顺, 明白晓畅,反对在形式上追求华丽。苏轼对他这一点是非常赞赏的。从私人关系方面, 欧阳修曾为苏轼的才干所倾倒,而竭力推荐、提拔过苏轼,因而苏轼对欧阳修不但十分了解,而且很是敬重的。所以,苏轼在为欧阳修的书信集写序言的时候, 就说了中肯、贴切的话: 这里数十张纸所写的, 都是文忠公冲口而出, 信手而写成的。不象苦做文章的人那样绞尽脑汁, 而是好象不加思索写出来的。
词义: 冲开嘴巴说了出来。形容说的话不加思索, 而是随心发出的。亦简作“冲口”。
书证: 清·阮葵生 《茶余客话》 卷一:“(高念渠)生平遇宴饮赋诗, 必择坐客一人代书, 歌行近体冲口而出。”朱自清 《论老实话》: “生了气或翻了脸, 骂起人来, 冲口而出,自然也多直言, 真话,老实话。” 巴金 《秋》 四: “‘岂但天空, 如果我有翅膀, 我连天边也要飞去。’淑华冲口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