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不知所终》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不知所终:bù zhī suǒ zhōng
词源:《后汉书·逸民列传·向长传》:“与同好北海禽庆俱游五岳名山,竟不知所终。”
词由:东汉初年,有个名叫向长的人,字子平。他虽家境贫寒,但志向高洁,不同凡俗。他对《老子》和《周易》比较精通,也有点小才能,但隐居不愿出来做官。王莽的大司空王邑想把他推荐给王莽,被他拒绝了。他经常感叹地说:“我已知富还不如贫,贵还不如贱,但不知死和生哪一个好。”后来,向长见自己的孩子都已成家立业,家里已没有什么事拖累,就约好友禽庆一起去游五岳(中国五大山名的总称,即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后来竟不知去向。
词义:不知道结局如何。终:最后,结局。常形容下落不明。
书证:清·采蘅子《虫鸣漫录》:“余幼在湖口,有一僧持显者书,周行各郡县……后不知所终。”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第二十九团随即自由行动,跑向宜章家乡,结果一部在乐昌被土匪胡风章消灭,一部散在梆宜各地,不知所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