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咏花诗 杜鹃

成彦雄《杜鹃花》咏杜鹃花诗赏析

《杜鹃花·杜鹃花》咏杜鹃花诗鉴赏

成彦雄

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

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

一声寒食夜,数朵野僧家。

谢豹出不出? 日迟迟又斜。

成彦雄是南唐诗人。此首咏杜鹃花的五律是他的托物寓意之作。

诗的前两句,首先将花、鸟两者联系起来议论,指出哀怨的杜鹃鸟与艳丽的杜鹃花实际上相差多么远,本无什么相同之处。杜鹃鸟又叫子嶲、子规、鶗鴃、催归等。“何”,多么。“赊”作“遥远”解。李白诗云:“我亦东奔向吴国,浮云四塞道路赊。”(《扶风豪士歌》)

在第三、四句中,诗人别出机抒,紧接着上联展开奇想:杜鹃花疑是杜鹃鸟口中的鲜血滴染而成。作者不是凭想当然,他的依据来源于古老神奇的杜鹃啼血的故事。传说周朝末年蜀地君主杜宇,号曰望帝,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魂化为鸟,暮春啼苦,乃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名为杜鹃。晋左思《蜀都赋》:“碧出苌弘之血,鸟生杜宇之魄。”唐李商隐也有“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锦瑟》)的名句。大诗人李白《宣城见杜鹃花》则巧妙地捕捉到由鸟及花的两个信息:“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本诗作者正是借鉴了古老传说和前人诗赋,加以创造,着意融化为上述形象精警,启人深思的两句。

第五、六句渲染了一幅幽静、冷寂的意境画面。寒食节在农历清明前一或前二日。自周以来,寒食禁火,只吃冷食,相沿成习。在这一烟火不生的静寂的夜晚,山林里传来一声杜鹃鸟的啼叫,益发显得冷漠,凄厉催人。也就在此料峭的春夜,杜鹃悲啼之时,野外古寺里僧家的杜鹃花绽开了几朵。两句诗既形象暗示了杜鹃花开的时令,又进而给它笼罩了一层凄清、哀怨的色彩和氛围。

“谢豹出不出?日迟迟又斜。”“谢豹”有两义。一指鸟名,即子规,又名杜宇、杜鹃。《禽经》:“子规啼苦则倒悬于树,自呼曰谢豹。”唐顾况诗曰:“绿树村中谢豹啼。”(《送张卫尉》)宋陆游《老学庵笔记》中有“吴人谓杜宇为谢豹”的记载。一谓虫名。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十七“谢豹”:“虢州有虫名谢豹,常在深土中,……小类虾蟆而圆如毬。见人以前两脚交覆首如羞状,能穴地如鼢鼠,顷刻深数尺。或出地听谢豹鸟声,则脑裂而死。俗因名之。”此句诗中“谢豹”应为后者。“日迟迟”,指太阳缓行貌,点明了寒食前后的春日时节。《诗经·豳风·七月》:“春日迟迟,采祁祁。”春三月天渐长,故觉迟迟。 诗人在最后发出疑问:那闻杜鹃鸟啼鸣辄脑裂至死的谢豹会不会在这漫漫的春日之季,夕阳西斜、迟暮黄昏的时刻始露出地面呢?这就设置了悬念,进一步渲染、烘托了令人感到阴冷、怨艾的环境气氛。

全诗在写法上很有特色。一是丰富的联想、暗示。作者出人意外,由杜鹃花想到杜鹃鸟,敏锐抓住了两者共有的特征,将杜鹃花的色泽与杜鹃鸟的啼血,有机联系在一起。接着通过寒食之夜杜鹃鸟的悲啼,形象暗示了杜鹃花开的时节;又进而推想在这绵长的春日傍晚,谢豹是否会出现及遭受厄运。全篇作意层层推进,似离开了正题,其实这一切恰恰是在向人们暗示和启迪:杜鹃花虽有艳丽的色采、盈溢的幽香,但却被人们冷落,不被赏识,它是寂寞的,哀怨的,默默盛开在山林古寺、荒郊原野,决不同于那生长在庭园里倍受帝王将相、公侯世家青睐的牡丹之类富贵之花。二是开拓了情景交融的意境。全诗成功调动了诗人的视觉、听觉和感赏,绘写了杜鹃花、杜鹃鸟、谢豹虫等生物,及寒食节之夜、春日淹迟、夕阳西下和山林野寺的环境,刻意交织、渲染了一幅冷寂、哀怨绵绵不绝的画面情境,写得有声(杜鹃鸟的悲啼),有色(杜鹃花的血红);有静(“寒食夜”、“野僧家”),有动(“一声”、“数朵”);有虚(前四句),有实(后四句)。而作者的思想情趣也就含蕴其中。“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王国维《人间词话》)篇第三、四句,是全诗的情感基调所在,“怨”则是贯串整篇的“诗眼”,着一“怨”字,而境界全出。经过别具匠心的层层渲染、烘托,画面色彩、艺术氛围的逐步加深、浓化,传说、典故,悬念和比拟等手法的娴熟运用,诗人眼中的杜鹃花也就赋予了既美艳动人,更哀怨感人的形象,展示了诗人清高、孤寂和委婉感伤的复杂心境,当是其身世的流露,借以自况,并隐寓盛世不复再来的感慨。从诗中所再现的杜鹃花、鸟、谢豹虫,所创造的阴冷、凄恻的意境,从诗人表露的对大自然、景物,对生活的兴会中,读者必会受到强烈的吸引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