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的引路人

电的引路人

在此之前,他做了很多研究,在做好各种准备的情况下,他才冒着危险,做了风筝实验。

哈佛大学教授告诉学子们:没有不冒风险就能取得的成功。哈佛大学能教给学子们的不仅仅是知识和技术,更是面对未知的风险所应该具备的勇气和信心。

1752年7月的一天,在美国的费城,天色阴暗,乌云滚滚。天空中不时闪烁着青白色的电光,传来一阵阵沉闷的雷声,眼看一场可怕的大雷雨就要来临了。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威廉带着风筝和莱顿瓶(一种可充放电的容器),奔向郊外田野里的一间草棚,做起了他们的试验。

这可不是一只普通的风筝:它是用丝绸做成的,在它的顶端绑了一根尖细的金属丝,作为吸引闪电的“接收器”;金属丝连着放风筝用的细绳,这样细绳被雨水打湿后也就成了导线;细绳的另一端系上绸带,作为绝缘体(要干燥)以避免实验者触电;在绸带和绳子之之间,挂有一把钥匙,作为电极。

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连忙乘着风势,将风筝放上了天。父子俩躲在草棚的屋檐下,手中紧握着没有被雨水淋湿的绸带,目不转睛地观察着风筝的动静。突然,天空中掠过一道耀眼的闪电。富兰克林发现,风筝引绳上的纤维丝一下子竖立起来。这说明,雷电已经通过风筝和引绳传导下来了。“这果然是电!”富兰克林兴奋地叫了起来。

“把莱顿瓶拿过来。”富兰克林对威廉喊道。他连忙把引绳上的钥匙和莱顿瓶连接起来。莱顿瓶上电火花闪烁。这说明莱顿瓶充电了。事后,富兰克林用莱顿瓶收集的雷电,做了一系列的实验,进一步证实了雷电与普通电完全相同。富兰克林的这一风筝实验,彻底地击碎了闪电是“上帝之火”、“煤气爆炸”等流行的说法,使人们真正认识到雷电的本质。因此,人们说:“富兰克林把上帝与闪电分了家。”

富兰克林的风筝实验绝不是一时冲动所做的。在此之前,他做了很多研究,在做好各种准备的情况下,他才冒着危险,做了风筝实验。富兰克林从风筝实验中,不但了解了雷电的性质,而且证实:雷电是可以从天空“走”下来的。“高大建筑物常常遭到雷击,能不能给雷电搭一个梯子,让它乖乖地‘走’下来呢?”富兰克林决定发明一种避免雷击的装置。

经过不断地具有风险的试验,富兰克林终于发明了避雷针。此后,避雷针的作用不断被人们认识,避雷针也很快地传开了。到1784年,全欧洲的高楼顶上都用上了避雷针。

心灵感悟

富兰克林敢于面对被电到的风险,通过无数次的尝试,终于发明了避雷针。但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都被“风险”二字所吓倒,畏缩在冒险的大门前,迟迟没有勇气进去。

人生忠告

孩子,我们有什么样的选择,就有什么样的结局。敢于冒险的人,敢于承担风险的人,命运总不会轻易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