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下里巴人》赏析

下里巴人

【点睛之笔】

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有歌者在楚国郢都吟唱巴人歌曲,一曲《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之者数千人”。可以说这是有史以来世界上最早的“流行歌曲”了。

【经典解读】

有关“下里巴人”的记载始见于宋玉的《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xiè)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

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遗产,一部分保留在古籍之中,一部分埋藏在地下,还有一部分则流传在民间。民间文艺之所以得以千古流传而不绝于世,在于它的传播形式是人民大众世代口头传承,既可免遭“焚书”之劫,又可避离“文字狱”之难。战国时期流传于巴、楚民间的《下里巴人》,便是由古代人传承下来的原始乐歌,巴人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其历史可上溯至夏禹时代。巴部族是一个以白虎为图腾,以部落首领廪(lǐn)君(传说是白虎的化身)为祖的民族部落,勇猛且善歌舞。公元前一千多年前,武王伐纣,联合八百诸侯,其中“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殷人”。

“下里巴人”后来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常与“阳春白雪”对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