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叶何田田”中的“田田”音义为何?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这首欢快明朗的汉乐府民歌,最早见载于《宋书·乐志》,取诗歌首句前两字题作《江南》,后或取首句题作《江南可采莲》,亦或称作《江南曲》。由于其语言清新,灵动活泼,意境优美,音韵流畅,所以,历来为人们所喜爱和传唱。且不说一些流布很广的普及性诗文选本,就是作为大学中文专业教材的古诗文选本以及其他各类教材,也大多收录有这首民歌。《宋书》卷二十一《乐志三》、《乐府诗集》卷二十六将其归入“相和”歌辞。余冠英先生《乐府诗选》认为“鱼戏莲叶东”以下可能是和声。因为相和歌本来就是一人唱多人和的。这一分析,为我们更客观地理解后数句重章复沓式诗句结构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但意欲全面理解、深刻体会这首民歌的意境和情趣,关于首句“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中的“田田”一词能否正确解读,则显得十分关键了。

关于“田田”的注释,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一致,最具代表性的有这样几种意见:

一是将其解释为叶子浮在水面上的样子。如《辞源》(修订本)曰:“叶浮水上貌。”在引用了本诗句后,又引《唐诗纪事》五八李郢《江亭春霁》诗云:“江篱漠漠荇田田,江上云亭霁景鲜。”(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2102页)

二是将其解释为“荷叶相连貌”或“盛密貌”(《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版,第3824页;2000年版,第4747页)。朱东润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注云:“田田,莲叶茂密貌。”(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年版,上编第1册,第364页)《汉语大词典》亦释作“莲叶盛密貌”。引本诗句后,又引南朝谢朓《江上曲》:“莲叶尚田田,淇水不可渡。”以及朱自清《荷塘月色》:“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年版,第7册,第1271页)

三是将其解释为“挺拔的样子”(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作品选注》,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1卷,第409页)。

笔者以为,以上唯以第二种解释较为接近本意。第一种解释不但不够清晰,恐怕也讲不通,什么样的叶子、多少叶子浮在水面上才叫“田田”呢?不“浮在水面上”便不能称之为“田田”了吗?果真如此的话,那便无法解释朱自清先生《荷塘月色》中的描绘了,他说:“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还说“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可见,这些“弥望的”“田田的叶子”,确又是“出水”很高的,正因为其出水很高,所以那些“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开着些的白花,作者也能看得非常清楚。显然,这里的“田田”的“叶子”便不再是浮于水上的情状了。

那么,《荷塘月色》中所说的这些“出水很高”的“田田的叶子”,是不是也能用来说明《江南曲》中的“田田”为“挺拔的样子”呢,即是否说第三种解释合乎实情呢?回答应该是否定的。因为,《荷塘月色》所写是秋季清华园中的荷塘,塘里已没有多少水了,所以,会有“叶子出水很高”的描写,这时让朱自清先生联想到的不是《江南曲》,而是《西洲曲》中的句子,他说:“这不禁让我想起《西洲曲》中的句子来,‘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

《江南曲》所写应为江南春夏季时的采莲,此时所采并非“莲蓬”“莲子”,而是“莲花”。唐吴兢《乐府古体要解》卷上说该曲乃江南古词,“盖美芳晨丽景,嬉游得时”(丁福保《历代诗话续编》,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24页)。游国恩等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史》认为,这可能是一首与劳动相结合的情歌。古人常以莲象征爱情,以鱼比喻女性。它可能是武帝时所采《吴楚汝南歌诗》。我们认为,这首借劳动者互相唱和的方式表达男女情爱的民歌,和不少的乐府民歌、古诗一样,也运用了谐音双关等修辞手法,如这里的“莲”与“怜”即为谐音双关用法,而“鱼”与“余”“予”亦为谐音双关用法,而“莲花”常常代指女性,“鱼”在此或应代指男性。唐欧阳询《艺文类聚》卷八十二《草部下》于《江南可采莲》诗下引《古诗》云:“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又晋傅玄歌诗曰:“度江南,采莲花,芙蓉增敷,晔若星罗。绿叶映长波,回风容与动纤柯。”又梁吴筠《采莲诗》有句曰:“锦带杂花钿,罗衣垂绿川。问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莲。……愿君早旋反,及此荷花鲜。”(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下册,第1401—1402页。)所以,这一“芳辰丽景,嬉游得时”的“采莲”与《西洲曲》中的“采莲”不同,此一情形下的“田田”的叶子与朱自清先生《荷塘月色》中的“田田”的叶子也是有区别的。

江南春夏时节,雨量充沛,湖满河平。无论是远望还是近观,池塘、湖中见到的多是荷叶的繁盛茂密、层叠交错、荫荫如盖,当然,也会有不少的莲叶高出水面一些,但用“挺拔的”姿态来形容它们还是不太合适。这从古人众多的描绘中也是不难体会到的,如古有诗句云“荷花未出水,荷叶已田田”(《永乐大典》卷九二,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册,第365页上栏);桐城人孙临《江南曲》:“春日长、春水深,田田荷叶南湖阴。”(清卓尔堪选辑《明遗民诗》,中华书局1961年版,下册,第634页)即便在北方,也可见到非常壮观的景象,如清时的京城,赵松雪《万柳堂观荷赠歌伎解语花诗》的描绘也是“十里城南绿满川,春风春柳自年年。……已见田田好荷叶,风流忆杀赵王孙”(清吴长元辑《宸垣识略》卷十三,北京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258页)。采莲荷塘自然是另外一番景致,梁刘孝威《采莲曲》有句曰:“金桨木兰船,戏采江南莲。莲香隔浦渡,荷叶满江鲜。”(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梁诗卷十八》,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868页)隋李德林《夏日诗》有句曰:“桐枝覆玉槛,荷叶满银塘。”(《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隋诗卷二》,第2644页)南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更有“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著名诗句,其同时所作《清晓湖上》亦有句曰:“六月西湖锦绣乡,千层翠盖万红妆。”不言而喻,从引文中关于春水、南湖、银塘、西湖的描写可知,生长于其中的莲叶是不可能很明显地挺拔出来的,而“田田荷叶南湖阴”“荷叶满江鲜”“荷叶满银塘”“接天莲叶无穷碧”“千层翠盖万红妆”等诗句,则皆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江南春夏时节莲叶层层叠叠、茂盛繁密的样子。再如,清徐崧曾描绘昆山县夏天的荷塘是:“隔岸柳丝犹袅袅,出池荷叶正田田。”又有句云:“首夏田田贴水平,今朝叶叶倚风倾。”(清徐崧《己未四月八日偶过胜莲时千佛忏圆期漫赋》《壬戌六月廿四日(俗称荷花生日)同素公庵前观荷》,见徐崧、张大纯纂辑《百城烟水》卷六《昆山县》,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391、398页)不仅江南如此,即便是秋夏之交的北京等地,如果荷塘蓄水量较为充足的话,其景致亦或同江南相似。如杨方盛在其《重修太平庵碑记》中即有句云:“每秋夏之间,接天莲叶,向日荷花,四顾送青,满波输绿。”(清于敏中等编纂《日下旧闻考》卷五十三,北京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3册,第857页。)

值得注意的还有,各种总集、选本对《江南曲》中“莲叶何田田”的“田田”一词均未见有注音,于是,按照常规,人们皆读作tián tián,以上所举各种工具书及选本莫不如此。但今天看来,这种读法有可能是不确切的。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田,敶也。各本作陈,今正。敶者,列也。‘田’与‘敶’古皆音‘陈’,故以叠韵为训,取其敶列之整齐谓之田。凡言‘田田’者,即陈陈相因也,陈陈当作敶敶。”(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694页下)按“敶”今普通话音zhèn。段玉裁为江苏金坛人,又长期居住于苏州枫桥,其音韵训诂方面成就卓著。而他关于该词音义的释读似并未引起学人的关注。

《宋书·乐志》说:“凡乐章古词,今之存者,并汉世街陌谣讴,《江南可采莲》《乌生》《十五》《白头吟》之属是也。吴哥杂曲,并出江左,晋、宋以来,稍有增广。”(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549页)说明这是一首源自汉代的江南古曲。那么,结合特殊时代及特殊地域的情况来理解和诠释“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才能更为接近原文意思。将“田田”音义解读同“敶敶”,不但在江南方言诵读时前后文是押韵的,将此音义与以下文献参看,也可印证其真实性和生动形象性。南朝梁王筠《北寺寅上人房望远岫玩前池诗》有句曰:“莲叶蔓田田,菱花动摇漾。”(《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梁诗卷二十四》,第2013页)《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写荷叶洞云:“穿门历阶下,其后岈然通望,有石肺垂洞中,其色正绿,叠叠田田,是为荷叶洞。”又云:“从其上东俯宫衢,晚烟历历,西瞰濛渚,荷叶田田,近则马留山倒影,远则侯山诸峰列翠。”引文中“晚烟历历”与“荷叶田田”乃“东俯”“西瞰”所得,显然是远望之景。又有句曰:“濠中荷叶田田,花红白交映,香风艳质,遥带于青峰粉堞间,甚胜也。”赵嘏《秋日吴中观贡藕》:“野艇几西东,清泠映碧空。褰衣来水上,捧玉出泥中。叶乱田田绿,莲余片片红。激波才人选,就日已生风。”(宋范成大《吴郡志》卷三十引《国史补》,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451页)诗句中“田田绿”,即可理解为“敶敶绿”。显然,这些句子中的“田田”音义皆合于段注,而更不宜释为“叶浮水上貌”或“挺拔的样子”。

也正因“田田”音义皆即“敶敶”,所以,古人不但用它来形容莲叶,也用它来形容别的植物叶子,如南朝梁陆罩《采菱诗》有句曰:“参差杂荇枝,田田竞荷密。转叶任香风,舒花影流日。戏鸟波中荡,游鱼菱下出。”(《艺文类聚》卷八十二《草部下》,下册,第1406页)《辞源》所引《唐诗纪事》五八李郢《江亭春霁》诗:“江篱漠漠荇田田,江上云亭霁景鲜。”亦属此类。又如书载,清施石友喜好芡酪,尝用欧阳修《初食鸡头》韵以咏之,诗有句云:“吾乡六月鸡头肥,青叶田田满沙觜。风味最数钱塘湖,莲房菰米差可拟。”(清徐珂《清稗类钞·饮食类》“施石友好芡酪”条,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13册,第6376—6377页)严嵩《赐太液乘舟》诗云:“兰舟演漾水云空,花叶田田岛屿风。棹入琼波最深处,玉楼金殿影西东。”(《日下旧闻考》卷三十六引《钤山堂集》,第2册,第575页)古人不仅用它来形容叶子,还用它来形容汩汩的流水。如李东阳《重经西涯》:“缺岸危桥断复行,野人相见不通名。辘轳声里田田水,杨柳枝头树树莺。……不知城外春多少,芳草晴烟已满城。”(清孙承泽《天府广记》卷四十四,北京出版社1962年版,第687页)

综上看来,不但《江南曲》中的“田田”是陈陈相因、繁盛茂密的样子,就是朱自清《荷塘月色》所云“弥望的”“田田的叶子”中的“田田”一词,也应是这一义项的运用,既不是“叶浮水上貌”,也不会是在说其“挺拔的样子”。而将“田田”等同于“陈陈”的解读,于诗文语句的表达则更为形象生动,也更具韵味。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汉唐乐府诗学”(14BZW029)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