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弟书》清代八旗子弟首创并流行的讲唱文学

子弟书

清代曲艺曲种。指清八旗子弟所创作、演唱的鼓书。始于清乾隆年间,至清光绪年间逐渐衰落。因是起源于“子弟”故其演唱范围和流行地区均有一定的局限性,除北京和沈阳盛行外,其它地方很少有演唱子弟书的。因是“子弟”的创作,所以一般都具有较高的文学性,作为八旗子弟的业余消遣技艺,书词较之普通大鼓书在音节上、韵脚上、词藻上都要讲究,颇有成就的作品不少,不但可以演唱,还可阅读。1935年郑振铎将子弟书《东调选》(罗松窗作)、《西调选》(韩小窗作),和外国作家的著作一同刊入他所编的《世界文库》中,将罗松窗和韩小窗与巴尔扎克,托尔斯泰、高尔基等人相提并论。

子弟书大多取材于明清两代的传奇、通俗小说和戏曲,尤以从当时在北京最盛行的京剧题材来编制的为最多,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聊斋志异》、《红楼梦》、《西游记》、《长生殿》等。子弟书的作者们,选取其中既生动又吸引人的情节进行了再创造。此外还有一些取材于当时的社会生活及风土人情的作品,因为作者中不乏穷愁潦倒的文人,所以颇有些愤世之作,但是从作品中也流露出悲观厌世的情绪。

子弟书的唱词基本为七字句,篇幅长短不等,有仅数十句的短篇,如《风雨归舟》、《秋声赋》,也有分回目的长篇,最长的有达32回的名作《金彩楼》。早期子弟书重文学创作,因而演唱曲调比较简单。它以北京的东西两城为界,渐渐形成两大流派,被称为“东城调”“(又称“东韵”)、“西城调”(又称“西韵”或“石韵”)。东韵豪放、粗犷,善唱金戈铁马、慷慨激昂的英雄故事。如《白帝城》、《宁武关》等等;西韵曲调近似昆曲,善唱儿女情长、伤春悲秋的故事,如《露泪缘》、《西厢记》等。

在子弟书长期发展过程中也有一些民间艺人加入了演唱的行列,且取得一定成就,“声价极昂”,对子弟书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清末,子弟书已渐衰落,原因有二:一、它的有些唱法如〔南城调〕、〔西韵〕被单弦牌子曲吸收;二、有些一韵萦行良久,声调缓而低的唱法终因和者愈来愈寡而失传。但它的文学作品,大多数被北方的各类大鼓及单弦牌子曲改编为比较通俗的唱本来演唱,如京韵大鼓、梅花大鼓所唱的《白帝城》、《长坂坡》、《黛玉悲秋》等便是,流传至今仍是众口皆碑的佳作。今天,子弟书虽已无人会唱了,但它留下的大量的词佳句妙的文学脚本却是值得作为长篇叙事诗来诵读的。而且它己成为近代研究中国俗文学的中外学者们重点研究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