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有成竹典故故事|胸有成竹释义

胸有成竹

【释义】

原意指画竹子之前心中已经有了竹子的大体形象。形容对要做的事情或是客观事物有足够的把握。或是心中已经有了足够的考虑,做起事情来神情镇定、沉着。

【出处】

北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yún dāng)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典故】

文同(文与可)是北宋著名的画家,他所画的竹子远近闻名,每天都有不少的人前来求画。那么文同为什么会把竹子画得那么好呢?

原来,文同在屋前屋后全都种上了竹子,各式各样。他时常去观察竹子的生长情况,琢磨每一种竹子的粗细长短、叶子的形态颜色。一旦有了灵感,就会立刻回到书房,将心里的印象画在纸上。长年累月下来,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不同时辰的竹子的形象都被文同牢记在心。只要提起笔来往画纸前一站,眼前就能够浮现出各种竹子的形态模样。所以,他画竹子的时候显得非常镇定从容,画出的竹子生动传神。

当人们称赞他的时候,他总是很谦虚地说:“我只不过是将心中已经琢磨好的竹子画出来罢了。”

后来,有位年轻人想要学习画竹,听说诗人晁补之对文同的画非常有研究,于是前去求教。晁补之送他一首诗,其中就有:“与可画竹,胸中有成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