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卡连柯,安·谢(1888—1939)是苏联俄罗斯作家、教育家。出生在一个工人家庭里,一九〇五——一九一四年曾在铁路小学任教。一九一七年毕业于波尔塔瓦师范学院。在一九二〇——一九三五年间,先后领导了高尔基劳动教养院和捷尔任斯基儿童公社的工作,对流浪儿童和违法少年作教育改造工作。他强调和重视集体的巨大潜在教育力量,主张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生产劳动教育结合起来,用对人的信任和对人提出严格要求,把受教育者培养成有高度公民责任感的社会主义社会的成员。他从一九三一年开始在研究教育的同时从事文学创作。一九三二年发表了《一九三〇年进行曲》,这是写捷尔任斯基儿童公社的生活和工作的作品。作家在三十年代的作品突出了社会主义对人的改造,公民责任感的主题。他的最著名的作品《教育诗》(1933-1935)是在高尔基的建议下创作的。这部长篇小说描写了少年违法者在苏维埃制度下如何接受新的教育,成长为共产主义新人。小说共分三卷。第一卷叙述一群失足青少年如何在高尔基劳动教养院这一新的环境中形成一个集体;第二卷写了这一集体对这些孩子的巨大改造作用,甚至一些被认为不可救药的儿童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第三卷写了高尔基儿童劳动教养院对库里亚日儿童公社的影响。《教育诗》这部作品描写了人的改造、培养的全过程,是教育小说。描写对失足青少年的改造的作品在当时已出现过一些,如谢芙丽娜娅的《违法者》(1922),但是,马卡连柯的作品以自己巨大的实践突出了高尔基提出的在“尊重人、相信人的前提下提出严格要求”的主题。在别人的有关失足的作品中带有相当程度的感伤情绪,但在《教育诗》中作家通过集体劳动的药方去医治这些孩子的创伤,在从事这些平凡的日常工作中也改造了自己。属于教育小说之列的还有《父母必读》(1937,与Г·马卡连柯合写)、《塔上的旗》、《荣誉》(1937-1938)等。在三十年代中期,他积极从事文学评论工作,主要论文有《文学与社会》、《苏联人道主义的力量》等,还写有回忆录《我生活里的马克西姆·高尔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