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六朝散文·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原文鉴赏

《汉魏六朝散文·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原文鉴赏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1,缻无储粟2,生生所资3,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4,脱然有怀5,求之靡途6。会有四方之事7,诸侯以惠爱为德8,家叔以余贫苦9,遂见用于小邑10。于时风波未静11,心惮远役12。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13,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14,眷然有归欤之情15。何则?质性自然16,非矫厉所得17;饥冻虽切18,违已交病19。尝从人事20,皆口腹自役21。于是怅然慷慨22,深愧平生之志23。犹望一稔24,当敛裳宵逝25。寻程氏妹丧于武昌26,情在骏奔27,自免去职。仲秋至冬28,在官八十馀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29。乙巳岁十一月也30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31!既自以心为形役32,奚惆怅而独悲33!悟已往之不谏34,知来者之可追35,实迷途其未远36,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37,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38,恨晨光之熹微39

乃瞻衡宇40,载欣载奔41,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42,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43。引壶觞以自酌44,眄庭柯以怡颜45。倚南窗以寄傲46,审容膝之易安47。园日涉以成趣48,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49,时矫首而遐观50。云无心以出岫51,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52,抚孤松而盘桓53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54。世与我而相违55,复驾言兮焉求56?悦亲戚之情话57,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58,将有事于西畴59。或命巾车60,或棹孤舟61,即窈窕以寻壑62,亦崎岖而经丘63。木欣欣以向荣64,泉涓涓而始流65。善万物之得时,感君生之行休67

已矣乎68!寓形宇内复几时69,曷不委心任去留70。胡为乎遑遑欲何之71?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72。怀良辰以孤往73,或植杖而耘耔74。登东皋以舒啸75,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76,乐夫天命复奚疑77

【注释】 1幼稚:幼儿。2缻(ping萍):口小腹大的瓦瓮。粟:小米,泛指谷类。3生生:维持生计。所资:凭借、需要的东西。4长吏:职位较高的县吏,如县令、县丞、县尉等。5脱然:舒展轻快的样子。6靡途:没有门路。7四方之事:勤王与经略四方的大事。8诸侯:这里指州刺史和郡太守。以惠爰为德:把施恩于人视为美德。9家叔:指陶夔,作者的叔父,时任太常卿。10小邑:指彭泽县。作者被任为彭泽县令。11风波未静:指桓玄余党仍在活动,战事尚未停息。12惮:害怕。远役:指任参军时赴远地出差。13公田:供奉禄的田。14少日:不几日。15眷然:怀念的样子。归欤:回去吧,指还乡。16质性:本性。17矫厉:勉强。矫,故意克制情感;厉,同励,激励。18切:痛切。19违己:违背自己的心意。交病:身心都很痛苦。交,都。20人事:官场中的人事交往。21口腹自役:为了吃饭而强迫自己去干不愿干的事。22怅然慷慨:失望而情绪激动。23平生之志:指作者追求自由生活的志向。24稔(ren忍):庄稼成熟。一稔:指收获一次。25敛:收,整理。逝:离去。寻:不久。程氏妹:作者同父异母的妹妹,嫁于程家。武昌:今湖北鄂城。27骏奔:如骏马奔驰,喻指心情急迫。28仲秋:农历八月。29命篇:执笔写文章。30乙巳岁:晋义熙元年(406)。时作者四十一岁。31芜:荒。胡:为什么。32心为形役:心被形体所役使,指为饥寒所迫而出仕。33奚:何。惆怅:忧伤的样子。34谏:正。35追:弥补,挽回。36迷途:指出仕。37摇摇:荡漾的样子。轻飏:形容船行轻快的样子。38征夫:行人。前路:前方回家路之远近。39熹微:天色微明。40瞻:远望。衡宇:横木为门的简陋住宅。41载:且,又。42三径:院中的小路。汉朝蒋诩在王莽执政时,隐居不仕,在自家院中开辟三条小路,闭门不出。只与知已的隐士求仲、羊仲交往。就荒:已经荒芜。43樽:指有工艺造型的盛酒器具。44引:举起。壶觞(shang商):酒壶和酒杯。45眄(mian免):斜视。柯:树枝。怡:和悦。46寄傲:寄托傲世不屈的情怀。47审:深知。容膝:仅容双膝的狭小房子。易安:虽简而安。48涉:涉足,散步。49策:柱着。扶老:手杖的别名。流憩:漫步、休息。50矫:举、抬。遐观:远望。51云无心:云气自然而然地。岫:峰峦。52景:同影,指太阳。翳翳(yi意):昏暗的样子。53盘桓:徘徊留恋的样子。54息交、绝游:停止交游,断绝往来。指与官场绝交。55世:指官场。相违:两相背逆。56驾:驾车,指出游。言:语助词,无意。焉求:何求。57情话:知心的谈话。58及:到。59事:农事。畴:田地。60巾车:有蓬布的车。61棹:船桨。这里作动词用。62窈窕:幽深曲折的样子。壑:山谷。63崎岖:山路高低不平。丘:小山。64欣欣:草木旺盛的样子。向荣:趋向茂盛。65涓涓:水流细小的样子。66善:羡慕,赞美。67行休:行将结束。68已矣乎:算了吧。69寓形宇内:寄身于世上。70曷:何。委心:顺从心意。去留:指生死。71遑遑:急匆匆,心神不定的样子。之:往。72帝乡:天帝所居之处,指仙境。73怀:企盼。良辰:天气晴朗的佳日。74或:那时将,拟想之词。植:通置,放下。耘:除草。籽:给苗培土。75东皋:东边的水边高地。舒啸:放声长啸。76聊:姑且。乘化:随着大自然的变化。归尽:回到生命的尽头,指死亡。77乐夫天命:乐天知命。奚:何。

【今译】 我家境贫困,靠种田不足以自给。年幼的孩子很多,米瓮中没有存粮,靠什么来维持生计,还未找到出路。亲戚朋友们都劝我出去做官。我心中忽而有所考虑,但又缺少求官的途径。恰好遇到四方勤王的大事,诸侯们都以惠爰为美德。家叔父因我贫苦,就举荐我任小县县令。这时讨伐桓玄的战事尚未结束,心里害怕出远差,彭泽县离我家只有一百多里远,公田的收益,足够换酒喝,故而向族叔谋求此职。到任后不久,很思念家乡,便产生了回去的想法。为什么呢?我本性真率,不能勉强做自己不愿做的事。饥寒虽令人痛切,但违背自己的心愿则使我身心都感到痛苦。先前曾在官场奔走,那都是为了吃饭而役使自己。于是我惆怅感慨,为平生志趣不能实现而深感惭愧。本想干一年就收拾行装连夜离去。不久程氏妹在武昌逝世,我奔丧的心情如骏马奔驰一样急迫,于是免职离去。从仲秋八月到入冬,共任职八十多天。因这件事办得随心所欲,故执笔作《归去来兮》。时乙巳年十一月。

归去啊,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还不归去!既然知道自己是拿心供形体役使,又为何惆怅而独自悲伤!意识到已往的错误,知道将来还可挽回;认识到走上迷途还不太远,觉悟到今是而昨非。船荡漾而轻快地行进,风阵阵吹起衣襟。借问行人离家还有多少路?抱怨晨光竟这样微弱。

终于看见简陋的家屋,不禁高兴地加快了脚步。僮仆们前来迎接,年幼的儿女也在门口等候。庭院中的小路虽已荒芜,所种的松菊却依然挺秀。抱着幼儿走进房中,看到酒已注满杯樽。举起杯壶自斟自饮,顾盼着庭中的树木,脸上浮现出笑容。倚着南窗以寄托高傲的情怀,我深知低小的居室却能使人安心。每日在园中享受漫步的乐趣,虽有门却经常不开。拄着手杖流连休憩,时时仰起头来眺望天边。云毫不在意地飘出峰峦,鸟飞得疲倦了便知道归还。光线暗淡了,太阳将要落山,我抚着孤松徘徊留连。

归去啊,让我同外人断绝来往。既然这世道与我意愿相背,再驾车出行又有何追求?我喜欢听亲人们充满感情的谈话,爱用琴书来消忧解怨。农人告诉春天节令已到,该要耕作到西边的田头。有时驾着蓬布的车,有时摇起一叶扁舟,摇船进入曲折深邃的山谷,驾车沿着崎岖的道路登上山丘。树木茂盛生机蓬勃,涓涓的泉水开始流淌。赞美万物都能适时萌生,感叹我一生行将结束。

算了吧,形体寄居在天地间能有几时,何不随着心意听任去留!为什么遑遑然还想往哪里走?富贵不是我的心愿,仙乡也不是我的期望。企盼着好天气时独自前往,那时将手杖插在地上去除草培苗。登上东边的高地放声长啸,对着清澈的溪流吟咏诗章。姑且随着造化而走向死亡,乐天知命又有什么困惑疑虑。

【集评】 宋·苏轼《东坡题跋》卷一《书渊明归去来序》:俗传书生入官库,见钱不识。或怪而问之,生曰:“固知其为钱,但怪其不在纸裹中耳。”予偶读渊明《归去来辞》云:幼稚盈室,瓶无储粟。”乃知俗传言而有证。使瓶有储粟,亦甚微矣。此翁平生只于瓶中见粟也耶!

宋·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上:《归去来辞》云:“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此渊明出处大节,非胸中实有此境,不能为此言也。

宋·洪迈《容斋随笔》五笔卷一《陶潜去彭泽》:《晋书》及《南史》《陶潜传》皆云:潜为彭泽令,素简贵,不私事上官。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即日解印绶去,赋《归去来》,以遂其志。案陶集载此辞自序曰:“彭泽去家百里,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观其语意,乃以妹丧而去,不缘督邮。所谓矫厉违己之说,疑心有所属,不欲尽言之耳,词中正喜还家之乐,略不及武昌,自可见也。

宋·陈知柔《休斋诗话》:陶渊明罢彭泽令,赋《归去来》,而自命曰辞。迨今人歌之,顿挫抑扬,自协声律。盖其词高甚,晋、宋而下,欲追蹑之不能。汉武帝《秋风词》,尽蹈袭《楚词》,未甚敷畅。《归去来》则自出机抒,所谓无首无尾,无始无终,前非歌而后非辞,欲断而复续,将作而遽止,谓洞庭钧天而不淡,谓霓裳羽衣而不绮,此其所以超然乎先秦之世,而与之同轨者也。

宋·许顗《彦周诗话》:陶彭泽《归去来辞》云: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是此老悟道处,若人能用此句,出处有余裕也。

金·王若虚《滹南遗老集》卷三十四《文辩》:凡为文有遥想而言之者,有追忆而言之者,各有定所,不可乱也。《归去来辞》将归而赋耳,既归之事,常想像而言之。今自问途而下,皆追录之语,其于畦径,无乃窒乎?“已矣乎”云者,所以总结而为断也,不宜更及耘籽啸咏之事。退之《感二鸟赋》亦然。

《归去来辞》本自一篇自然真率文字,后人模拟已自不宜,况可次其韵乎?次韵则牵合而不类矣。

元·吴师道《吴礼部诗话》:陶公《归去来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下复云:“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系松于径荒景翳之下,其意可知矣。又好言孤松,如“冬岭秀孤松”,如“青松在东国,众草没其姿”,下去“连林人不见,独树众乃奇,”皆以自况也。人但知陶翁爱菊而已,不知此也。

元·李公焕《笺注陶渊明集》卷五引:李格非曰: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沛然如肺腑中流出,殊不见有斧凿痕。

韩子苍曰:传言渊明以郡遣督邮至,即日解印绶去。而渊明自叙,以程氏妹丧,去奔武昌。余观此士既以违己交病,又媿役于口腹,意不欲仕久矣,乃因妹丧即去,盖其友爱如此。世人但以不屈于州县吏为高,故以因督邮而去。此士识时委命,其意固有在矣,岂一督邮能为之去就哉?躬耕乞食,且犹不耻,而耻屈于督邮,必不然矣。

明·郎瑛《士修类稿》卷三十:朱文公云:“《归去》一篇其词义夷旷萧散,虽暘楚声,而无尤怨切蹙之病,实用赋义,而中亦兼比。”此千古之确论矣。又曰:“首云‘归去来兮,’中又云‘归去来兮’,了无端绪,疑为二篇。”此文公或一时未尽看破也。李格非所谓:沛然肺腑中流出。”彼何较其端绪首尾者耶?余细观之,亦有端绪:共有五段,每段换韵,自然纯古,人不觉之,所谓拟洞庭钧天而不澹,《霓裳羽衣》而不绮者也。

明·孙月峰评、闵齐华注《文选》卷十三:风格亦本《楚骚》,但《骚》侈此约,《骚》华此实。其妙处乃在无一语非真境,而语却无一字不琢炼,总之成一种冲泊趣味,虽不是文章当行,要可称逸品。

清·伍涵芬《读书乐趣》卷三:陶元亮《归去来辞》,一种旷情逸致,令人反复吟咏,翩然欲仙,然尤妙于“息交绝游”一句。下即接云:“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若无此两句,不将疑是孤僻一流,同于槁木乎?

清·吴淇《六朝选诗定论》卷十一:通篇以“觉今是而昨非”为主,“田园”二字,作两大柱。首二句唤起一篇之势,最有力。一行作吏,田园便芜,固是实赋,然亦有朝庭不治之意,此《归去来》之缘起也。然昨非只有“心为形役”一句,而通篇俱说今是。是非既辨,便当勇退,不须徘徊惆怅,此《归去来》之根本也。

清·黄本骥《疑学》卷五《读文笔得》:欧阳公曰:“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辞》一篇而已。”余谓陶公胸怀澹远,妙处尚在语言文字之外,《归去来辞》直是曾点沂水春风一段注脚,即谓之超越秦、汉,上接《风》、《骚》可也。

清·吴蔚文编《古学记问录》卷十三《文章》:晋时如茂先、太冲、二陆、三张、两潘、景纯、束皙、虽称巨擘,然不免以博溺心,以文减质,惟渊明之《归去来辞》,气体洒脱,千古不刊。

清·吴梯《中箱拾羽》卷十三:陶渊明《归去来辞》,字字如肺肝出,遂高步晋人之上。

【总案】 陶渊明在晋安帝义熙元年(405)冬,辞去彭泽令,回归故乡,自此就未再出仕,一直过着躬耕自食的生活。这篇辞即是他将要辞去官职时写的。辞并序中展示了作者与当时污浊官场决绝的态度,抒发了对以往出仕生活情景,表现出作者追求在纯朴自然的生活的追悔心情,设想了回归田园后自由随意的生活情景,表现出作者追求在纯朴自然的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及纯真天性的意志,是一篇与仕途官场告别的宣言。文中在赞美田园风光,感叹人生的同时,也流露出人生如寄,乐天安命的消极思想。文章采用介于散文、诗歌之间而偏重于抒情的“辞”的形式,句式整齐,押韵并讲究对仗。文中多用比兴暗示手法,借景物寄托感情,景物描写和心理描写都生动传神。语言平淡朴素,流畅清新,富于韵律,充满诗意。序文叙述了作者就任彭泽令直至弃官的经过,与辞互为补充,浑然一体,真切自然地表现出作者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