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汝亨:游黄山记(节选)
黄汝亨
明发登山,越石砧岭,更渡一岭,饭芳村黟山精舍,庭中杜鹃盛开,客有从石壁来荐溪鱼者,为小饮花下。迸此里许,即见天都、莲花峰,出霄汉上。又里许,见云门峰,若天阙双峙,云从中行,乃缭绕峭壁,行未几,至汤口。又里许,止祥符寺,则轩辕氏之宫在焉。寺前为汤池,晚投莲花庵,径从石窦中宛转,类下天竺后三生石。傍临香溪,观白龙潭,潭水深碧不可测。伏乱石间为丹井,上即莲花庵。庵前群峰簇列,僧印我为数峰名,若为通介然。由虎岩从最高石崖递而下,有石如横琴,亘十余丈,余石八九,皆中虚,应泉击石,淙淙作箜篌声,是为鸣弦泉。从石上观,则仙桥在望。盖山高,苍翠相接中,忽然见天,亦一奇也。
下岭十里,左顾云门,右顾翠微,俱秀出。从此历巚度碛,崎崄互值。十里,更涉一溪,至白云庵饭。则仙人峰若招游者。蹑而进,一石屏迥出,有松偃卧其上,甚奇。僧云过此为三天门。一隘伏不称,次稍开,最上则绝壁相夹立,仅容一身。风来肃肃如箭,过者有寒色。复溜沙碛而下,更横身上,盘薄草石间,扪萝扶筇,错趾单人,行者战股,时天且暮,风雾忽起,咫尺不辨,遥呼始集,是为海子,称黄山最胜处矣。问五老峰,仙人掌,俱隐约雾中。循径而北,锄茅历块,可五六里,则石笋矼至矣。沿崖涉涧,行二十里,至松谷庵,但有叹赏,无可言说。
次日大雨,即住庵中。晓起,则首夏朔日也。乘霁,由松谷上石笋,即峰萼神秀,历历旧观。然松谷自下而上,自门户而堂奥,自阊阖而仙仗,中之曲房复道,亦整亦散,亦幽亦奇,展玩间,此乍观弥新。惜充符、元晖自石笋止,不及入松谷。景升出新谷不数武,车轴折,不能俱还石笋,亦缘也。
再上,登光明顶,望三海门,寥绝万仞,参峙天表,肩垂天都,踵垂丹台,三十六峰森罗混茫中,楚江庐岳,渺渺在览,大观哉!真令人有遗世独立之想。过此,则望所谓去梯者登焉。梯缘峻壁上,崭然入云,可千级。其中松姿甚奇,巉岩绝巚,愈短愈怪。以攀缘路断,得与山骨敦岁寒之好,不则斧斤及之矣。梯尽,时夕阳紫气,冉冉欲度。更下则莲花沟,无级可循,行乱碛中,陡处足不任立,索索震流沙而下,殆不可测。乃募得山中壮夫数人,以白布为繘,束身下悬。仆夫以次及予,笑曰:“此山无瀑布,而有悬布,非此险不足偿此奇也。”
是役也,往还十日,最快者,海子之云与石笋、松谷上下之峰岫,生平睹未曾有。丞相源,从平天矼望之,不过两山中一窝耳。谢在杭自丞相源游而止,不见海子;开之先生自海子止,不睹石笋下松谷之胜,乃知游亦未易穷也。
黄山位于安徽省东南部,本名黟山,因传为黄帝栖真之地,故改名黄山。有天都、莲花等七十二峰,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并称黄山四绝。山中胜景,有名可数者,多达二百五十多处。泰山之雄伟,华山之峻峭,衡山之烟云,匡庐之飞瀑,雁荡之巧石,峨嵋之清凉,黄山兼而有之,为我国最负盛名的游览胜地。这篇游记就是通过作者游览黄山的记述,展现了它的多采多姿的奇美风光。
作者按照游程顺序和时间先后,记述了这次旅游的过程。文章一开始,先介绍进入黄山腹地的行程,并点画出天都峰、莲花峰、云门峰的远望景象。天都、莲花、云门三峰,均是黄山的著名胜景,但作者并没有登览,所以记述很简略,只是用“出霄汉上”、“若天阙双峙,云从中行”略加点画出三峰直插云天的高峻挺拔形势和烟云缭绕的秀姿神韵而已。 自莲花庵开始对黄山景致进行具体描写。先是写站在庵前所望,用“群峰簇列”总揽形势,再用“僧印我为数峰名”作补充,于是暗示出无限风光尽在其中,为后文的奇观异景伏下一笔。接着作者记述了自莲花庵至三天门的一路景色:怪石、奇松、流泉、秀峰。对这些景物虽然着墨不多,笔多简略,但却给人一种奇景叠出,应接不暇之感。同时也显示了黄山景致的美不胜收。直到三天门,作者才施展大笔挥洒的手段作重点描绘,集中笔墨描写三天门、海子、光明顶、莲花沟的不同奇异景观。这里作者随着进山愈深,景致愈佳的变化,笔墨也由淡而浓,由简而详,层层递进,最后把主要笔墨泼洒在几个主要描写的风景点上。
文章写三天门,重点突出它的奇峻。三天门是黄山胜景之一。两壁如刀削斧劈,相对而出,中径狭窄,有如一线,形势十分险峻,堪称天下一奇。作者先用大笔勾勒其形势:“一隘伏不称,次稍开,最上则绝壁相夹立”。一句一门,壁高径窄,形象逼真。“绝壁相夹立”,一语写出了它的咄咄逼人之势。接着写门径“仅容一身”,其狭窄可见。最后写山风过隙,径窄风急,“肃肃如箭”,砭人肌肤,虽为盛暑,犹使“过者有寒色。”寥寥数语,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三天门的奇峻,读之令人有如亲历。
写海子,重点突出它的云海奇观。作者分三层来写。第一层先从攀登写起。山高路窄,乱石纵横,荆棘丛生,攀登者“扪萝扶筇,错趾单入”,令人“战股”。写出了登山的艰险。第二层写云海,夜幕将垂,山顶风起雾生云聚,一片迷茫,一句“咫尺不辨”,写出了云雾的厚浓。第三层写透过云雾远望,“五老峰、仙人掌,俱隐约其中”。人多谓登山观景以朗日为佳,殊不知雾中看山更有一番风味。云雾弥漫,迷迷茫茫,千山万壑,隐约其间,时隐时现,这是一幅多么奇妙的图画!难怪作者说:“最快者,海子之云”了。
写光明顶意在揭示大观景象。它是黄山三大主峰之一。一起笔作者就用排比句式写它的高:“寥绝万仞,参峙天表,肩垂天都,踵垂丹台”,接着又用俯视远眺加以渲染:“三十六峰,森罗混茫中。楚江庐岳,渺渺在览”。登上这样的高峰,确实使人视野开阔,心旷神怡,大自然的壮观景象,让人俗务杂念俱息,无怪乎作者登上山顶顿生“遗世独立之想。”莲花沟以险著称,下无级可循,陡处足不任立,可谓险绝。就这样,全文通过对几处风景点的具体描绘,生动地展示了黄山的神秀绝伦、奇观无穷。
这篇游记写得挥洒自如,清新自然、似乎无意为文,然而却浑然天成。文章虽写了多处名胜,但无烦琐之感,这主要得力于作者的精干剪裁,巧于安排。作者不是平铺直叙,而是有取有舍,有详有略,有断有连,使整篇文章错落有致而又完整统一;另外,作者注意抓住各风景的个性特点去写,这就避免了重复。这篇游记在艺术还有一点值得注意,这就是对景物一般不做精笔细描,而是以大笔挥洒去勾勒,因而显得笔力刚健简洁,毫无拖泥带水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