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说苑》
简介
《说苑》,又名《新苑》,刘向著,共二十卷,按各类记述春秋战国至汉代的逸闻轶事,每类之前列总说,事后加按语。其中以记述诸子言行为主,不少篇章中有关于治国安民、家国兴亡的哲理格言。主要体现了儒家的哲学思想、政治理想以及伦理观念。
刘向(前77—前6),原名更生,字子政,沛(今江苏沛县)人,汉高祖之弟楚元王的四世孙,西汉时文学家、经学家。他主张“天人感应”学说,与其子刘歆一起,为古代图书的编目整理工作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著作有《洪范五行传论》、《七略别录》、《新序》、《说苑》、《列女传》等。
君道·楚庄王打猎得三才
楚庄王好猎,大夫谏曰:“晋楚,敌国也。楚不谋晋,晋必谋楚。今王无乃耽于乐乎①?”王曰:“吾猎将以求士也,其榛藂刺虎豹者②,吾是以知其勇也;其攫犀搏兕者③,吾是以知其劲有力也;罢田而分所得④,吾是以知其仁也。因是道也而得三士焉⑤,楚国以安。”故曰:苟有志则无非事者,此之谓也。
注释
①耽:沉溺于,喜欢。 ②藂(cóng):通“丛”。 ③攫(jué):用爪抓取;兕(sì):独角犀牛。 ④罢:停止;田:同“畋”,打猎。 ⑤因:依靠、凭借。
译文
楚庄王非常喜欢打猎,有个大夫劝谏他说:“晋楚两国是敌对之国,若我们楚国不去打晋国主意,则晋国必来打楚国主意。而今王上您太过于安乐了吧?”楚庄王回答道:“我是以打猎而求人才的。若能以榛木来刺杀虎豹的,我知其为勇敢之人;若能以赤手搏犀牛的,我知其为强壮之人;猎罢若能分猎物于人的,我知其为仁者。我即是凭借这种方法而求得了三种人才,如此一来,楚国也就安定了。”俗话说:若立志追求,则莫不达也,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至公·刖人足树德
子羔为卫政①,刖人之足②。卫之君臣乱,子羔走郭门③,郭门闭,刖者守门,曰:“于彼有缺。”子羔曰:“君子不逾。”曰:“于彼有窦④。”子羔曰:“君子不遂。”曰:“于此有室。”子羔入,追者罢⑤。子羔将去,谓刖者曰:“吾不能亏损主之法令,而亲刖子之足。吾在难中,此乃子之报怨时也,何故逃我⑥?”刖者曰:“断足固我罪也,无可奈何。君之治臣也,倾侧法令,先后臣以法,欲臣之免于法也,臣知之,狱决罪定,临当论刑,君愀然不乐⑦,见于颜色⑧,臣又知之。君岂私臣哉,天生仁人之心,其固然也。此臣之所以脱君也。”孔子闻之曰:“善为吏者树德,不善为吏者树怨,公行之也,其子羔之谓欤?”
注释
①子羔:即高柴,春秋时卫人,字子羔,或作子皋,孔子弟子,以仁孝出名。 ②刖(yuè):砍掉脚,古代酷刑之一。 ③走:逃跑;郭:外城。 ④窦(dòu):洞。 ⑤罢:停止。 ⑥逃:使……逃命。 ⑦愀(qiǎo)然:忧愁的样子。 ⑧见:通“现”,显现。
译文
子羔当政于卫国时,曾将一个人处以刖刑,砍断其脚。后来,卫国君臣内乱,子羔往外城逃走,此时外城门已经关闭,而那个曾被他砍断脚的人在那里守门。刖者对子羔说:“那边有个缺口。”子羔说:“有道君子不跳墙而逃跑。”刖者又说:“那边有个洞。”子羔说:“有道君子不钻洞而逃跑。”刖者又说:“这边有个房间。”子羔这才进去。追赶他的人因为没有看见子羔,也就停止了追赶。子羔将要离开之际对刖者说:“我曾经因为不能破坏君主的法令而亲自砍断了你的脚,如今我处于危难之中,这是你报复我的大好机会,为什么你要助我逃走呢?”刖者说:“断脚是我罪有应得,没有办法的。在处治我时,您曾颠倒审判次序,把我放在后面,想要让我免于刑罚,我是知道的。当狱吏定了我的罪并要处罚之时,您的脸色变得忧愁无比,我也是知道的。难道是您对我特别好吗?不是,而是因为你天生仁慈之心,自然而然流露出这样的感情。这就是我为什么要助你逃跑的原因。”孔子听说了这件事情之后说:“善于为官吏的人树立其恩德,不善于为官吏的人则是树立仇敌,公正办事,恐怕就是指子羔所为吧!”
辨物·孔子论死后有知无知
子贡问孔子①:“死人有知无知也?”孔子曰:“吾欲言死者有知,恐孝子顺孙妨生以送死也;欲言无知,恐不孝子孙弃不葬也。赐欲知死人有知将无知也②?死徐自知之,犹未晚也。”
注释
①子贡: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孔子弟子,善于经商。 ②赐:见注①。将:或者。
译文
子贡问孔子:“人死后究竟有没有知觉呢?”孔子说:“我若是说人死后有知觉,则恐怕那些孝顺的子孙们会由于厚葬久丧妨害他们的生活和身体健康;若是说人死后无知觉,则恐怕那些不孝子孙会不葬死去的亲人。赐啊!你想知道人死后有知还是无知,等到你死后便慢慢知道了,那也不算晚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