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表现主义*剧作家恩斯特·托勒*的代表作。1919年10月写于德国十一月革命失败后的尼德训费特监狱。有副题:《二十世纪社会革命的一个片断》。献词:“献给无产者。”
全剧共分七景(即场)。第一景写“女人”和“男人”的谈话:“女人”是十一月革命领导人,“男人”是她的丈夫。他劝她放弃斗争,否则离婚。第二景是梦景,写“女人”梦中所见的证券交易所大厅,她丈夫在那里当文书。第三景写“女人”与“无名氏”之争。“女人”是不流血革命的人道主义者,“无名氏”是暴力革命派,即斯巴达克派的代表。第四景又是梦景,写所想象中的政治犯被处决情景。第五景正面写德国十一月革命后巴伐利亚起义的失败过程。第六景写“女人”被捕后的梦景。第七景写“女人”拒绝妥协与越狱,英勇就义。
《群众与人》是正面表现德国1919年11月革命后巴伐利亚起义战斗历程的重要作品。托勒是这一起义的组织者、领导者,因对暴力革命持怀疑态度,直接导致了这一起义的失败;这种思想反映在剧中,便是对暴力革命的抵牾和反思。所以《群众与人》实是对于十一月革命的反省与总结。作品中“女人”就是托勒自己的化身。他通过“女人”之口,把“暴力”统统称为杀人犯、刽子手。这种思想当然并不正确。
《群众与人》是较为典型的表现主义剧作。它痛斥工业文明,称“机器压迫我们犹如屠宰场里的牲口,机器紧紧夹住我们犹如一把虎钳,机器锤打着我们的肉体日复一日……打倒工厂,打倒机器!”它的形象是扭曲的,怪诞的。七场戏中二、四、六各场均是梦景。这种梦幻与现实,虚假与真实交替变换的结构,正是表现主义戏剧的典范性的结构模式。它的人物不是典型化,而是类型化的。剧本中人物均无名姓,职业、性别,就是他们的姓名,他们的代号,如“男人”、“女人”、“无名氏”、“军官”、“教士”、“银行家们”……等等。这一剧本还穿插有大型的群众合唱的场面,这是表现主义剧作家借用其他艺术品种加强戏剧感染力的尝试。《群众与人》显然受了斯特林堡*和德国戏剧家魏德金德的影响。从《鬼魂奏鸣曲》*的人鬼同台,到《群众与人》的虚实迭换,清楚地显示了这种影响的艺术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