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贤臣
六王毕,四海一(1)。蜀山兀,阿房出(2)。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3)。二川溶溶,流入宫墙(4)。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5)。盘盘焉,困困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6)。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7)?高低冥迷,不知西东(8)。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9)。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10)。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水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11),缦立远视,而望幸焉(12);有不见者,三十六年(13)。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摽掠其人,依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铄,委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呼!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侈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14)。楚人一炬,可怜焦土(15)。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16)。嗟呼!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阿房宫建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宫殿。它的建筑规模巨大,征用了七十余万劳力,庭院中可以容纳上万个座位(见《史记·秦始皇本纪》)。这篇《阿房宫赋》是杜牧为讽谏唐敬宗而作,他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
此赋分前后两大部分。前半部分包括第一、二两段,用各种笔墨极力描绘阿房宫的宏伟壮丽和宫内美人、珍宝的繁多。作品开头以“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领起,气概非凡。作者将阿房宫的建造同秦统一六国的政事联系在一起,既写出了它的背景,它的气势,又写出了秦帝王的奢侈和野心,为全篇定下了基调。文章先从总体上描写阿房宫“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的宏大规模,接着具体描绘楼阁形胜:“五步一楼,十步一阁……矗不知乎几千万落。”千万座楼阁,曲折、萦回,相互联结,结构巧妙,形成雄伟的建筑群体,然后,作者又组织两组对偶句,分别写宫中长桥、复道和歌台、舞殿,驰骋想象,刻画和渲染阿房宫的壮丽景色。第二段,作品极尽铺陈排比之能事,描述宫内美人之多,财宝之盛,写出秦对六国的残酷掠夺,惊人的挥霍,并且反映了宫女们的悲惨命运。赋的后半部分包括三、四两段,由前边的描写转入议论,是文章的主旨所在。作者将秦朝统治者的奢靡与人民的苦难紧密联系、对比,强烈谴责“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揭示出秦朝灭亡的原因,就在于骄奢淫逸,不体恤、爱惜天下的百姓。文章最后以深沉的慨叹,昭示秦亡之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语言精警,发人深思。
据五代王保定《唐摭言》卷六《公荐》载,《阿房宫赋》在唐代即为人所赞赏,太学博士吴武陵以此赋荐举杜牧为第五名进士。这篇赋,将赋的铺张扬厉同秦汉古文纵横驰骋之气结合起来,骈散相间,句式长短交错,语法灵活多变,抑扬顿挫,形成回旋、奔放的气势,具有极强的节奏感和音乐美。它象一部交响乐,急管繁弦,五音交汇,读来令人回肠荡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