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斋随笔·宗室覃恩免解》译文与赏析

宗室覃恩免解

宗室覃恩免解

【原文】

淳熙十三年,光尧太上皇帝以圣寿八十,肆赦推恩,宇宙之内,蒙被甚广。太学诸生,至于武学,皆得免文解[2]一次,凡该此恩者,千二三百人。而宗子在学者不预[3],诸人相率诣宰府,且遍谒侍从、台谏,各纳一札子,叙述大旨,其要以为:“德寿霈典,普天同庆,而玉牒支派[4],辱居胶庠[5],顾不获与布衣书生等。窃譬之世俗尊长生日,召会族姻,而本家子孙,不享杯酒脔炙[6],外议谓何?今厖鸿[7]之泽如此,而宗学乃不许厕名[8],于义于礼,恐为未惬。”是时,诸公莫肯出手为言,迈以待制侍讲内宿,适蒙宣引,因出其纸以奏,仍为敷陈此辈所云尊长生日会客,而本家子弟不得坐,譬谕可谓明白。孝宗亦笑曰:“甚是切当有理。”时所携只是白札子,蒙径付出施行,遂一例免举。其人名字,今不复能记忆矣。

【注释】

[1]覃(tán)恩:广施恩泽。旧时多用以称帝王对臣民的封赏、赦免等。[2]文解:旧时入京应试的证明文书。免文解,意指不通过考试,直接发给凭证,允许参加进士科第。[3]不预:不在计划之中。预:计划。[4]玉牒支派:此处指赵姓皇室子弟。玉牒,旧指宗族的家谱。[5]胶庠:京师公立学校。胶,通“校”。[6]脔炙:炖肉和烤肉,泛指美食。[7]厖鸿(mánɡ hónɡ):洪大,广大。极言皇恩浩荡。[9]厕名:勉强名列其中。厕:勉强栖身。

【译文】

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逢光尧太上皇(高宗)八十寿辰,皇帝施恩大赦天下,万民无不承蒙恩惠。当时的太学乃至武学学生,都得以免除文解一次,受此恩惠者达一千二三百人,唯独赵氏宗室子弟在学者不在免除之列(这是皇帝为了免除私恩之嫌,所以才这么做)。这些人听说后,非常不服气,立即相约到宰相府求情,并且拜见了侍从官和台谏官,然后又向各衙门呈交一卷札子,论述了自己的要求,并请求批准。

札子的大意说:“圣上大寿,普天同庆,我们这些在太学求学的宗室子弟,却得不到与平民子弟学生同等的待遇。我们来打个比方,若在一般百姓人家,长辈过生日,大会宾朋,假若本家子弟连一杯酒、一块肉都无法享受,别人会怎么评论这家人呢?现在朝廷给天下人如此优厚的恩泽,而宗室子弟为太学生者却不在蒙受之列,于情于理,恐怕都不太合适吧。”

因为这是皇帝的旨意,所以当时的朝官们都不愿主动替这些人求情。我那时正以待制侍讲的身份宿在宫内,恰好赶上皇帝宣召,我趁势把他们的札子呈上,并向皇上陈述道:“这些人虽然并无渊博的才学,但所说的尊长过生日会宾客,本家弟子却不得陪坐,这个比喻倒挺有意思。”孝宗听后也笑着说:“这个比喻确实很贴切有理。”当时我所带的只是白札子,承蒙皇上恩准,直接拿出去交外朝执行,于是宗室子弟也一律得以免除文解。只是当时写札子的人,现在我已记不起来是谁了。

【评析】

通过这则笔记,我们对孝宗淳熙年间覃恩的范例有了非常直观的认识。此则笔记正可作为研究南宋孝宗年间的典章制度,以及皇室之间的庆典特色的第一手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