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学《苟禄之忍第七十四》译文与赏析

苟禄之忍第七十四

苟禄之忍第七十四

窃位苟禄,君子所耻,相持而动,可仕则仕。墨子不会朝歌之邑,志士不饮盗泉之水。

折圭儋爵,将荣其身,鸟犹择木,而况于人。

逢萌挂冠于东都,陶亮解印于彭泽,权皋诈死于禄山之荐,费怡漆身于公孙之迫。

携持琬琰,易一羊皮,枉尺直寻,颜厚忸怩。噫,可不忍欤!

【译文】

窃取自己不能胜任的高位,贪图自己不该得到的俸禄,君子以之为耻。根据自己的能力大小,结合周围的环境而行动,能做官了才去做官。墨子听到城邑的名字叫“朝歌”,马上掉转车头;孔子听到泉的名字叫“盗泉”,即使口渴也坚决不喝。

手里捧着人家分送的美玉,享受着人家赐予的爵位,这当然很荣耀,但鸟尚且择木而栖,何况是人,怎能为了贪图少许俸禄而失去做人的原则呢?

西汉人逢萌无法忍受王莽的暴行,辞去官职,脱下帽子挂在城门,一去不归;晋人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的俸禄而向无德无识的人弯腰屈膝,辞官归隐;唐人权皋不愿做叛臣安禄山的幕僚,以诈死的方式逃跑了;西汉人费怡用漆涂满全身,装疯卖傻,不肯做官。以上四君子都是为了保持自己的人格清白而抛弃俸禄,辞去官职的。

手里拿着珍贵的美玉,却想要别人手里的羊皮,这是抛弃守身之大节,而去追逐细小之利益。有人为了荣华富贵,不顾廉耻,其实他们内心也会感到羞愧的。啊!人格远比名利重要,不要为了名利而放弃自己的人格啊!

【评析】

从古至今,许多人都在为身居高位而苦苦挣扎,其实这是很要不得的,这不但会耗费人有限的精力,而且还有可能将人送进欲望的深渊而无法自拔。面对同样的情形,君子就不过分热衷追求功名利禄,而是以身告诫世人。实际上,再高贵的地位,再多的金钱也只是过眼云烟。要把功名利禄看得淡一些,这才是生存处世的良策。

典例阐幽 无官不能活,有官万事足

国学大师钱穆先生在研究了中国历史后指出,中国古代最无耻的时代是五代。确实,五代是一个纷乱的时代,在这乱哄哄的时候,各色人等都容易显示其本色。五代时期,出了一个臭名昭着的儿皇帝石敬瑭,而我们要看的是历事五代而不倒的官场不倒翁冯道。

冯道,字可道,瀛洲景城(今河北省交河县东北)人,生于唐僖宗中和二年(公元882年)。他的家庭,可能是一个能够自给自足的小康之家,据记载,“(冯道)早先一边耕种土地,一边读书学习,并不忙于操持生活家业。冯道自幼性格淳厚,爱好学习,善于写文章,不以穿破衣服、吃粗劣的饭食为耻。”他的祖先也不是名门贵族,据查,连一个县令以上的先人也找不出来。可见,冯道在这样的家庭出身条件下,想跻身官场,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冯道所处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改朝换代最频繁的时期,他一生所事四朝(唐、晋、汉、周)加上契丹、十帝(唐庄宗、明宗、闵帝、末帝,晋高祖、出帝,汉高祖、隐帝,周太祖、世宗,辽太宗耶律德光)合计不过31年,平均每朝(含契丹)仅六年余,每帝仅三年余,最长的唐明宗和晋高祖也只有八年。而且这四个朝代都是靠阴谋与武力夺取政权的,契丹又是趁乱入侵的;除了个别皇帝还像个样,其余都有各种劣迹暴政,晋高祖石敬瑭更是靠出卖领土、引狼入室才当上儿皇帝的卖国贼。即使按照儒家的标准,这些帝王大多也够得上是“乱臣贼子”或昏君暴君。

冯道死于后周显德元年(954),一生度过了73个年头。冯道是封建官场的不倒翁,也是一个“长乐老”。中国人说“知足者常乐”,冯道是有官就长乐;中国人说“无官一身轻,有子万事足”,冯道是无官不能活,有官万事足。冯道的一生,就是一部“做官学”,他本人就是一位官场常胜将军,是一部活的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