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学《四十一 宽大有量》译文与赏析

四十一 宽大有量

四十一 宽大有量

《程氏遗书》:“子言:范公尧夫宽大也。昔余过成都,公时摄帅。有言公于朝者,朝廷遣中使降香峨嵋,实察之也。公一日在子款语,子问曰:‘闻中使在此,公何暇也。’公曰:‘不尔,则拘束已而。’中使果然怒,以鞭伤传言者耳,属官喜谓公曰:‘此一事足以塞其谤,请闻于朝。’公既不折言者之为非,又不奏中使之过也。其有量如此。”

【译文】

《程氏遗书》中记载:“程颐说:范尧夫为人处世宽宏大量。过去,我经过成都的时候,范尧夫当时在那里任军中统帅。有人在朝廷上向皇上说范尧夫的坏话,于是皇上便派遣使者假装来峨嵋山烧香,其实是来督察范尧夫的工作。有一天,范尧夫在程颐那里闲谈,程颐问他说:‘我听说朝廷派了使者在这里,您怎么还有空闲啊?’范尧夫回答说:‘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反而会显得拘束了。’朝廷使者果然非常生气,用鞭子抽伤了走漏消息的人的耳朵。范尧夫的下属官员高兴地对他说:‘这件事就足以阻止他们在皇上面前诽谤您了,请您在朝廷上把这件事汇报给皇上吧。’但是范尧夫既没有惩罚说他坏话的人,也没有向皇上汇报朝廷使者用鞭子抽伤别人耳朵的事。范尧夫的气量真大啊。”

【评析】

没有人喜欢遭遇挫折,所以很多人一旦遇到了困难和挑战,就会变得心情烦躁。为一些小事而怒发冲冠,其实算不上真正的英雄,倒不如忍耐一下,静观最后的胜败。

范尧夫被人在皇上面前说了坏话,并且还面临着朝廷使者的督察。在这种情况下,他没有生气,也没有惊慌,而是照样做着自己该做的事情。最后,那个说他坏话的人还是露出了马脚,只不过范尧夫有宽宏的气量,没有惩罚他罢了。

消极面对挫折的心理状态和情绪体验其实会摧毁我们的进取心,容易使人悲观地看问题,不利于我们走出困境、反败为胜。在遭受挫折时,如果能隐忍自己内心的焦躁和不安的话,就能积极主动地面对未来。

典例阐幽 暂时忍耐反败为胜

西汉末年,绿林赤眉起义爆发,刘秀、刘伯升兄弟也在南阳起兵。后来义军联合起来,推刘玄为帝。在义军发展过程中,刘秀兄弟逐渐显示出超人的才智和胆识,特别是在昆阳一战中,刘秀临危不乱,以少胜多,取得了昆阳大捷。然而大胜之后,义军开始分裂。有人对刘玄说:“刘秀兄弟才识过人,且屡立战功,势力越来越大。二人难以久为池中之物,此时不除,将来必为祸患。”刘玄觉得言之有理,便下令杀掉刘秀的哥哥刘伯升,刘秀本人也将大祸临头。

刘秀这时正在带兵攻打附近的县城,听到哥哥被杀的消息,非常悲痛。他明白自己功劳太大,遭到皇帝刘玄的猜忌,性命悬于一线之间。本来他是久怀自立之心的,但若这时起兵反叛,自己势力尚弱,无异于以卵击石。逃跑的话,身家性命或许能够保住,千秋大业则付之东流。思来想去,刘秀决定暂时忍耐。于是刘秀急令收兵,匆匆赶回宛城,叩见皇上。一到殿上,他“扑通”一声跪伏在地,向刘玄连声谢罪,流着泪说:“我们兄弟没有听从陛下的旨意,是天大的罪过。我们百死莫赎!”刘玄本就觉得杀害功臣有些过分,见刘秀如此自责,反而不知如何是好。

旧时的部下听说刘秀回来了,纷纷前来探望。有人说些激愤的话,刘秀总是借口有事,敬而远之。为了表明立场,哥哥的丧礼他也不去参加,而且一点儿悲痛的表情都没有;一日三餐,总是饮酒作乐,谈笑风生;跟别人谈话,绝口不提自己在昆阳大捷的功劳,总是显出一副唯唯诺诺的样子,不停地责备自己,说皇上如此器重自己,自己却有负他的期望。刘秀的表现传到更始帝耳中,更始帝的警惕之心马上松懈下来。他觉得刘秀对自己这么忠心,怎么会背叛呢?后来,反而深深内疚起来,后悔听信谗言,杀害功臣。刘秀不但躲过了此次劫难,还被加封为破虏大将军。后来,刘秀看准时机,离开了更始帝,在河北建立了自己的队伍。他以河北为基础,扫荡群雄,终于统一了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