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归钟仪
(成公九年)
【题解】
楚国钟仪作为俘虏,应对晋侯有礼有节,不忘维护本国形象,因此赢得晋国君臣的尊敬与信赖,获释回国。
【原文】
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使税之[61],召而吊之[62]。再拜稽首。问其族,对曰:“泠人也[63]。”公曰:“能乐乎?”对曰:“先父之职官也,敢有二事?”使与之琴,操南音。公曰:“君王何如?”对曰:“非小人之所得知也。”固问之,对曰:“其为大子也,师保奉之[64],以朝于婴齐而夕于侧也。不知其他。”
【注释】
[61]税:同“脱”,释放出来。
[62]吊:慰问。
[63]泠人:乐官。
[64]师保:二者都是教育辅导太子的官。
【译文】
晋景公视察军用仓库,见到钟仪,问人说:“戴着南方的帽子而被囚禁的人是谁?”官吏回答说:“是郑国人所献的楚国俘虏。”晋景公让人把他释放出来,召见并且慰问他。钟仪再拜,叩头。晋景公问他在楚国的族人,他回答说:“是乐人。”晋景公说:“能够奏乐吗?”钟仪回答说:“这是先人的职责,岂敢从事于其他工作呢?”晋景公命令把琴给钟仪,他弹奏的是南方乐调。晋景公说:“你们的君王怎样?”钟仪回答说:“这不是小人能知道的。”晋景公再三问他,他回答说:“当他做太子的时候,师保侍奉着他,每天早晨向婴齐请教,晚上向侧去请教。我不知道别的事。”
【原文】
公语范文子,文子曰:“楚囚,君子也。言称先职,不背本也。乐操土风[65],不忘旧也。称大子[66],抑无私也[67]。名其二卿,尊君也。不背本,仁也。不忘旧,信也。无私,忠也。尊君。敏也。仁以接事[68],信以守之[69],忠以成之,敏以行之。事虽大,必济。君盍归之,使合晋、楚之成。”公从之,重为之礼,使归求成。
【注释】
[65]土风:本土乐曲,指楚乐。
[66]称:列举。
[67]抑:无助。
[68]接事:处理事情。
[69]守:保持。
【译文】
晋景公把这些告诉了范文子。文子说:“这个楚囚,是君子啊。说话中举出先人的职官,这是不忘记根本;奏乐奏家乡的乐调,这是不忘记故旧;举出楚君做太子时候的事,这是没有私心;称二卿的名字,这是尊崇君王。不背弃根本,这是仁;不忘记故旧,这是守信;没有私心,这是忠诚;尊崇君王,这是敏达。用仁来办理事情,用信来守护,用忠来成就,用敏来执行。事情虽然大,必然会成功。君王何不放他回去,让他结成晋、楚的友好。”晋景公听从了,对钟仪重加礼遇,让他回国去替晋国求和。
【评析】
成公七年,楚伐郑,郑国俘虏了楚方的钟仪,把他献给晋国。至此,钟仪已被晋国囚禁两年。钟仪作为战争俘虏,头戴南冠,以此表示他心系故国,时刻不忘自己是楚人,却也因此引起了晋景公的注意。
晋景公向钟仪询问楚王的情况,钟仪先是不肯回答,再三追问之下,他才讲述了楚共王为太子时的所作所为。避开现实而追溯他即位之前的为人处世,意谓年少时尚且如此,当下的情况不言而喻。这是一种应对技巧,也是当时经常见到的特殊表达方式。
钟仪被囚期间头戴南冠,后来南冠成为囚徒的代称。但南冠不是一般的囚徒,而是有很高文化素质的囚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