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茨卡拉尔多》剧情简介|鉴赏|观后感

《菲茨卡拉尔多》剧情简介|鉴赏|观后感

1981 彩色片 158分钟

联邦德国维尔纳·赫尔措格影片公司/普罗耶克特影片公司/西德电视二台联合摄制

编导:维尔纳·赫尔措格 摄影:托马斯·毛赫 主要演员:克劳斯·金斯基(饰布赖恩·斯威尼·菲茨杰拉尔德) 克劳迪娅·卡迪纳勒(饰慕莉) 约瑟·雷夫高依(饰堂·阿奎里诺) 米圭尔·安格尔·富恩泰斯(饰超鲁) 保尔·赫特彻(饰船长) 胡勒奎奎·恩里奎·波霍奎兹(饰厨师)



本片获1982年联邦德国电影银片带奖,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剧情简介】

20世纪初的南美。布赖恩·斯威尼·菲茨杰拉尔德,是一个生活在秘鲁的爱尔兰裔白人。当地人因他的名字念着绕口,因此称他为菲茨卡拉尔多。这一称呼不仅与其姓氏谐音,而且还有一个与他的作为贴切的指义:一个“无谓事物的迷恋者”,因为在他们看来,他投入很多的资金和精力所做的种种事情,都是既毫无价值又毫无意义的。

菲茨卡拉尔多是个幻想家、冒险家,他总是萌生遐想,要做出一番向大自然挑战的惊人之举。他曾经雄心勃勃地提出建造一条贯穿印加山脉铁路的计划,这在现代工业社会或许不是件难事,然而在本世纪初的南美却是一件不可思议、难以实现的壮举,因为那时人们还无法有效地与热带丛林作斗争,铁路还没有铺设多少,很快便会被速生的丛林所覆盖,结果,他的计划未及实现便胎死腹中;后来,菲茨卡拉尔多又热衷于在热带的南美造冰的事业,那时当地的土著人还从来没有见过这东西,不仅不知冰为何物,甚至连这个字眼都还没有听说过,但是他的这一计划没有引起当地有钱的橡胶大王的兴趣和支持,因为在他们看来,冰是一种与橡胶风马牛不相及,全然无用的东西。尽管菲茨卡拉尔多的种种梦想与行动遭遇到巨大的困难或挫折,屡屡以失败而告终,但这一切却丝毫没有动摇他的冒险意志。

菲茨卡拉尔多对当时蜚声世界的意大利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恩里柯·卡鲁索慕名已久,异常地崇拜。当卡鲁索前来南美,在巴西巴瑙斯城金碧辉煌的亚马逊大剧院演出时,他与其情人慕莉——一家妓院的老板——从秘鲁的依奎图斯出发,不畏长途跋涉,前往马瑙斯观看。途中,汽车坏了,只能驾船前进,菲茨卡拉尔多摇了两天两夜的船,克服了种种艰难险阻,终于在开演之后赶到亚马逊大剧院,实现了一睹卡鲁索风采的夙愿。然而菲茨卡拉尔多并不以此为满足,他决心在他居住的,位于秘鲁原始森林深处的小镇依奎图斯,按照亚马逊大剧院的模式建起一座大歌剧院,以实现邀请卡鲁索前来演唱的美好愿望。菲茨卡拉尔多回到依奎图斯,便迫不及待地爬上教堂的楼顶,鸣钟向全镇的人宣布他要在依奎图斯建造歌剧院的计划,结果被警察当成疯子,关押了两天,最后经慕莉保释才得以出狱。

为了实现他的新梦想,获得建造歌剧院的巨额资金,菲茨卡拉尔多不得不再次向当地的橡胶大王求助。但是此前他的修铁路、建冰厂等计划破产的前车之鉴,使他们不愿再为菲茨卡拉尔多不切实际的幻想浪费资金。在慕莉安排的一次与富商们见面的招待会上,菲茨卡拉尔多别出心裁地搬出一架唱机,播放卡鲁索的唱片,想以此启发富贾们的灵感。没想到他的一番苦心却如同对牛弹琴,不但没有收到效果,反而遭到这帮阔佬们的嘲笑。在随后引发的一场冲突中,菲茨卡拉尔多竟被视为精神不正常而遭到被驱逐的可悲下场。资金募集不到,菲茨卡拉尔多决定为一位名叫堂·阿奎里诺的橡胶大王前往蒲戈河上游一个名叫乌圭里亚的橡胶林区收获橡胶,以换取资金。那里因为蒲戈河的急流险滩而人迹罕至,插翅难达。他的计划得到了慕莉的支持和赞助。菲茨卡拉尔多利用女友提供的钱购买了一条旧轮船,并将其命名为“慕莉·阿依达”号,以感谢她的资助。

有了船,菲茨卡拉尔多又召募了一批身强体壮的船员,便开始了他的逆水而上的探险旅行。他知道,蒲戈河的急流险滩使他无法直接到达乌圭里亚的橡胶林区,于是他决定沿着一条与蒲戈河大致平行的河道前进,而在上游地区的一个地段,这两条河流几乎接近合拢。菲茨卡拉尔多认为,他只要能够抵达那里,乌圭里亚的橡胶便成了囊中之物。然而那条河流途经一个名叫帕彻特的,既无橡胶,又无黄金的毫无开发价值的地区,那里有的只是凶猛的土人。1896年,据说曾有不少远征至此的士兵在那里惨遭杀害;后来两个传教至此的神父也未能逃脱厄运。

当船员们得知,他们的船将要途经帕彻特土人区时,一个个惊恐万状,后悔不迭,怨声四起。特别是当他们的船进入土人区,看到印地安人杀害一名传教士之后给他们发出的警告信号——一把顺水漂流的雨伞后,更是胆战心惊,不少的船员终因害怕印地安人的袭击而弃船逃命。最后只有船长、机械师与一名嗜酒的厨师留了下来,跟随菲茨卡拉尔多继续前进。为了安抚印地安人的狂呼呐喊,菲茨卡拉尔多心生一计,他把一台旧唱机安放在船顶上,用播放卡鲁索歌唱的唱片回敬两岸的土人。他相信,凭借这一高雅的音乐会使蒙昧的土人对他们产生敬畏。结果不出菲茨卡拉尔多所料,印地安人果然把“慕莉·阿依达”号船看成是由卡鲁索的歌唱引导而来的,能把他们从苦难之中解救出来,带往极乐世界的“白种天神”降临了。于是,土人分乘一百多条小船,逐渐靠拢他们渴望已久的,心目中的“天神”——“慕莉·阿依达”号,并怀着敬畏的心情登上了船,与菲茨卡拉尔多一行人继续前进。

经过帕彻特险关,“慕莉·阿依达”号终于来到两河接近的地方。菲茨卡拉尔多站在瞭望台上,隔河眺望,此时但见乌奎里亚的橡胶林区一览无余,尽收眼底,他不禁为收获橡胶的计划即可实现而激动万分。但是两河之间为一座小山所阻隔,为了能抵达位于对面蒲戈河上游的乌圭里亚的橡胶林区,菲茨卡拉尔多决定让他的船“像母牛跳越教堂屋顶”那样来个翻山越岭。于是,在他的指挥下,几百印地安人砍树、爆破、修路,建造一个个拖船的转盘……转盘转动起来了,庞然大物“慕莉·阿依达”号一点一点地移动了起来。然而好景不长,拖船的绳索终因承受不住巨大的拉力而折断了,一些印地安人为此付出了生命或受了重伤。这场可怕的事故发生过后,土人们连续两天两夜站立在河边,凝视着滔滔的河水。过后所有的土人神秘地离去了,不久他们又都神秘地回来了,返回的土人此时全身涂黑,手持毒箭,俨然一副迎接战斗的姿态。

面对趴窝的“慕莉·阿依达”号,聪明的厨师乌拉想出了一个主意,他建议开动船上的发动机,借以助力。结果人力加机械的动力,硕大的船便乖乖地又移动了。在这关键的时刻,菲茨卡拉尔多又一次播放出激动人心的卡鲁索的唱片,在卡鲁索歌声的鼓动下,土人费尽千辛万苦,一点一点地把“慕莉·阿依达”号轮船搬过了山,然后又牵引着它下山,使其最后终于平安地进入蒲戈河。一个不可思议的计划终于实现了,菲茨卡拉尔多为他的成功而欣喜若狂,他与土人一起为此欢呼、庆祝……深夜,一件未曾预料到的事情发生了:土人趁菲茨卡拉尔多睡熟之际,砍断固船的绳索,让“慕莉·阿依达”号顺着蒲戈河的急流而下。“慕莉·阿依达”号在湍急的蒲戈河上随波逐流,荡来摆去,等到菲茨卡拉尔多被剧烈的动荡唤醒,为时已晚。土人的首领解释他们的行动说:对印地安人来说,蒲戈河是片魔域,而那里的急流就是魔鬼的发怒,如今圣船既已翻越过山,就应前去驱逐蒲戈河里的魔鬼……土人此举使菲茨卡拉尔多经过千辛万苦即将实现的收获乌圭里亚林区的橡胶,借以筹集建造歌剧院资金的梦想功亏一篑,最终化为泡影。

遍体鳞伤的“慕莉·阿依达”号载着菲茨卡拉尔多一无所获地又回到了依奎图斯。菲茨卡拉尔多依然像以前那样一贫如洗,他决定把船卖掉。正当此时,他忽然得到一个可喜的消息:一个欧洲的歌剧团又来到南美巡回演出,并且业已到达巴西的马瑙斯城。于是他毫不犹豫地用“慕莉·阿依达”号船将这支欧洲歌剧团接到依奎图斯演出。在亚马逊河上空,回响起意大利作曲家贝里尼的著名歌剧《清教徒》的演唱声。菲茨卡拉尔多建造歌剧院的计划虽然受挫,但是他仍将这次迎接欧洲歌剧团到依奎图斯演出的果敢行动视为一次胜利,因为在他看来,他的梦想最终变成了现实。



【鉴赏】

《菲茨卡拉尔多》是“新德国电影”著名导演维尔纳·赫尔措格继他的成名作《阿基尔,上帝的愤怒》(1972)之后,于1981年推出的又一部以南美为背景的影片。这是一部题材奇特、怪诞的影片,它描述一个白人幻想家在南美热带丛林里修铁路,造冰块、建歌剧院的种种冒险故事。影片主人公菲茨卡拉尔多为了表示自己征服大自然的雄心,不惜动用一切人力物力,让印地安人将一条大轮船翻越山岭,从一条河拖入另一条河中……赫尔措格曾把他的这部影片称作是“一部反自然法则,反重力的影片”。在赫尔措格早期的影片里,大自然总是作为对人具有威胁性的力量而出现的,是导致人的追求和向往归于失败的重要因素,而在这部影片里,过去的二者关系颠倒过来了,大自然已经失去了它的威胁性,人类开始战胜大自然,成了它的主宰。在他于1984年拍摄的另一部著名的影片《绿蚂蚁做梦的地方》里,同样可以看到赫尔措格影片主题与内容上的这一重大变化。

《菲茨卡拉尔多》又是一部带有导演自传体风格的影片,因为菲茨卡拉尔多的故事体现着赫尔措格本人的精神,他同影片的主人公一样,也总是想使不可能的事情变为现实。赫尔措格自拍成他的第一部故事片《生命的迹象》(1967)之后,便不断地在世界各地拍片,他的影片大多选择遥远的、人迹罕至的、陌生的、富于异国情调的地方拍摄,大多表现一些超乎常人常规,或处于远离人类文明、文化的某种异常、极端环境中的人和事件,其主人公大多是一些社会的局外人或身心异常的人,总是试图在一个陌生的世界或某种极端的环境下,寻求自己的生存空间或生存的可能性,但是他们的努力始终未能达到他们的目的,最后都以失败而告终。赫尔措格在他的影片里,探索了这些人物近似疯狂的追求和他们理想主义、浪漫主义的幻想在现实面前的无情破灭。由于他的影片总是涉及一些奇特、怪诞的题材,采用一些不同寻常的表现手法,因此经常遭到各种非议,人们把他与他影片中的主人公一样非同寻常的追求和幻想视为反常和疯狂。赫尔措格为拍好《菲茨卡拉尔多》这部影片,前后花费了近四年的时间,克服了重重的困难,排除了种种干扰(拍片过程中,曾有几位演员因为忍受不了在热带丛林里的拍片之苦而相继离去;许多人先后受伤;摄制组不止一次地受到印地安人的驱赶……),他对艺术追求的执着、迷恋与不屈不挠的精神几乎与影片主人公菲茨卡拉尔多毫无二致。此外,当他终于将这部难度极大的影片拍成时,他也曾像影片主人公菲茨卡拉尔多那样,为自己梦想的实现而满怀欣喜。按照剧本影片最后,本来应该演奏德国作曲家瓦格纳的歌剧《女神》,让其在亚马逊河上空袅袅上升为“巨大的、使人悲痛的欢呼”,然而后来既为影片主人公,又为自己的成功而感到欢欣的赫尔措格却将它换成了一曲轻松的意大利歌剧,结果使一个本来具有悲剧性的颂扬“成功”的故事最终演变成为一个具有欢快色彩的颂扬一个局外人“成功”的传说,从而为赫尔措格影片惯常的凝重风格注入了一股生气和明朗欢快的特色。与其它影片相比,《菲茨卡拉尔多》可以说是赫尔措格迄今作品中仅有的一部具有轻松愉快风格的影片。

扮演这部影片主角菲茨卡拉尔多的是西德著名影星克劳斯·金斯基。他除了这部影片外,还曾先后主演过赫尔措格的《阿基尔,上帝的愤怒》(1972)、《诺斯费拉图:黑夜幽灵》(1978)、《沃伊采克》(1978)、《科勃拉·威尔德》(1987)等有代表性的影片,与赫尔措格结成了长期的特殊合作关系。与《阿基尔,上帝的愤怒》一样,《菲茨卡拉尔多》的摄影也是由西德著名摄影师托马斯,毛赫担任的。他那出色的、充满造型感的摄影为影片赋予了许多展现南美丛林与亚马逊河流域奇异壮美风光的画面,随着镜头长时间的摇移,这些画面一方面为人们描绘出一种世外桃源般的,人、河流、幻想和谐统一的奇丽景观,同时又展现出一片令人迷惑、充满不祥之兆的陌生世界,使人产生联想与深思。不仅如此,这些画面还常起到沟通与连结影片情节的作用。赫尔措格与他的摄影师托马斯·毛赫对一种“新的、人们所从未见过的画面”所表现出的强烈的追求,使他们合作的影片始终具有一种特殊的风格和魅力。

赫尔措格的这部影片又一次赢得了西方影评界的赞许,认为它是“联邦德国最奇特、最具独创性和创造力的一部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