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剧情简介|鉴赏|观后感
1991 彩色片 10本
中国北京电影制片厂/香港万和影视有限公司联合摄制
导演:黄健中 编剧:姜一 摄影:李恬 主要演员:李保田(饰程文) 赵丽蓉(饰程母) 六小龄童(饰程志) 丁嘉丽(饰王梅) 胡亚捷(饰程远) 谭小燕(饰程远女友) 梁天(饰程勇)马晓晴(饰程勇女友)
本片获1991年东京国际电影节评委特别奖、最佳女演员奖
【剧情简介】
冬日的北方小城,银装素裹。除夕,大人、孩子都沉浸在辞旧迎新的喜庆气氛之中。请门神,贴窗花,摔钱罐,到处是震耳欲聋的爆竹声。中国人盼望过年,人们希望除夕能将一年中不愉快的事以及晦气带走,新的一年能给他们带来幸福和财气。
程家座落在小城边上。全家户口本上落名儿和不落名儿的加在一起有13口人。一家之主的父亲是个身怀绝技的老焊工,退休后成了远近闻名的“议价老头”。他在外奔波了大半年,腰里缠着万儿八千元钱,坐着爬犁赶回来过年了。这家的母亲是个围着锅台、儿女转了一辈子的家庭妇女,她比丈夫足足大了八岁。她喜滋滋地迎来了小丈夫,又忙碌地办起了年夜饭。她把钱币包进了饺子里,与丈夫眼巴巴地盼望着儿孙们回来过年。然而,两位老人望断秋水,却毫无动静。父亲闷闷地抽着烟,恼怒地说:“不回来就不回来,就咱们俩也能过个热闹年。”屋外的鞭炮声、孩子们的嘻笑声撞击着这两个形影相吊的老人。其情,其景,颇为凄怆。老焊工望了一眼被失望折磨着的老妻,顿生怜悯之情。他撕开棉裤腰,将辛苦挣来的8000元人民币如数捧到了妻子面前。从来没见过这许多钱的妻子傻了,眼泪落了下来,哽咽着道:“程子,我没白疼你。”
大年初一,儿子、女儿、媳妇、女婿及儿子的女友、对象,终于来拜年了。他们怀着各自的隐情与目的,踏进了家门。
第一位到家的是二儿子程远,他是在京城攻读的研究生,程家的骄傲。这次来家过年还带来他的女友,一位漂亮的姑娘,将军的女儿。他们想节后自费去沿海考察,准备写毕业论文,希望得到父亲的赞助。
第二位到家的是老大和他的媳妇王梅、孩子闹闹。老大程志是本城一所模范中学的教师,王梅是一位泼辣、势利的售货员。去年除夕,王梅一时气不顺,竟翻脸将年夜饭砸了个稀巴烂。老实、“惧内”的老大对她毫无办法。这一年里,一家三口没有登父母的门,害得两位老人想煞了小孙子。这次,王梅想着回来,是风闻公公“发”了,好回家捞点什么,这不,一回家,就盯上了婆婆手上戴着的金戒指。
一辆白色的小车驶过乡间小道。车上坐着的是程家大女婿丁图。丁图既是个小看不得的业余文娱活动组织家,又是这家唯一的干部。可是哪里能想到,就是这位干部在外沾花惹草,逼着妻子程荣流产,这次又逼妻子来讹诈父母的钱财。程荣天性软弱,只会暗中流泪。而不知内情的父亲,觉得大女儿不能为丁家生养,心里总觉得欠着丁图什么。
二女儿程萍是建筑队的吊车司机。她漂亮、任性,几年前,她爱上了一个失去双亲并以打架闻名的架子工大川,父亲不同意,她竟私奔了。如今,大川率领一个建筑队,勤劳致富,发了。大年初一,程萍与大川怀着负罪感跨进了家门父亲一见这个女儿,气就上来了。然而,年节的气氛与大川的谦恭,使他忍住了,内心中,对他们的“发迹”,有几分疑虑,有几分不安。
这一家中,最没出息的是小儿子程勇。大年除夕,这个无业的浪荡小子带着同样无业的姑娘小凤,看了一夜通霄电影,又打了个“的士”回家,一进家门,与小凤进屋插门便睡,使得老父亲大发一通脾气。他还不知道,这小儿子已给他开列了一份2500元的订婚聘礼单呢……
就在大年初一的团圆饭上,儿辈们向父母敬罢新年酒后,一个个托出了他们的希望和企求。父亲一眼看穿了这几个“崽”的肚肠,内心甚感伤悲。大川和程萍见一家团聚,分外高兴,一见几个兄弟都渴望得到钱,便慷慨解囊。谁知,他们这一举动,反而刺伤了父亲作为一家之主的权威与自尊。餐桌上,一片沉默。
大川为打破尴尬场面,要进屋去炒菜。父亲却拦住了他:“大川,你坐下,这道菜,我来烧。”父亲走进屋里,开抽屉取钱,把钱装在盘子里,然后,端钱出来,把它端端正正地放在火锅上。
大家举目望去,一下惊呆了。父亲道:“都愣着干什么?不都等着这道菜吗?”
这时,有人敲门。原来,大女婿丁图在外面的“野夫人”被丁图搞大了肚子,这位“姑娘”的母亲找上门来了。丑事败露,大女儿程荣痛不欲生。小儿子程勇挥手就揍丁图,小凤也上了阵,三人在雪地里扭作一团。大川把他们拉开。丁图竟大谈什么程荣不懂爱情。大哥程志一人留在屋里喝闷酒,大嫂王梅,还惦着八千元钱,在询问:“钱呢,钱呢!”素来惧内的程志终于忍无可忍,他借着酒兴,狠狠给了王梅一巴掌。王梅耍泼,掀翻了桌子,击碎了镜子,玻璃碎了一地……
雪花飘舞。儿辈散去。父亲、母亲坐在爬犁上,怀着无限的伤感离开了自己的家……
【鉴赏】
中国人盼过年,过年象征着欢乐、团聚、喜庆。影片中的老父亲,身怀绝技,在外忙乎了一年,赚足了钱,回家过年来了。正月初一,在遍地的炮竹声中,一个老妻,“五个崽”,连同女婿、儿媳、孙子,一大家子,簇拥着他,好一番天伦之乐的景象。然而,事情的发展颇为出人意料。围绕着老头儿鼓囊囊的钱袋,竟引发出许多困惑与心酸,最后导致了一场吵架与扭打。末尾,这位老父亲,满怀怅然之情,携同老妻,驾起爬犁,离开了雪原上富足的家。
《过年》的故事发生在东北某大城市的郊区,表现的是一个普通家庭的凡人小事。就故事而言,似乎是嘲讽儿女觊觎老父金钱,揭露金钱罪恶的。果如此,这类作品多矣!且不说,巴尔扎克、莫里哀、高尔基的作品,我国传统小说、戏曲中,以此为主题的就不鲜见。事实上,《过年》的着力点不在于此。编导者只是以此为契机,去透视商品经济条件下,我国普通人的生存状态,普通家庭中的人际关系,引发人们去思考精神与物质、金钱与爱心,以及老一辈与新一代之间种种复杂的关系。它看似一部喜剧,但带给我们更多的是沉重与冷峻。
《过年》最为令人赞赏的是它从对普通人物的描写中,从平常的生活场景中透露出来的历史感、现实感、真实感。影视界有的创作人员曾有一个错觉:似乎反映现实生活,特别是凡人小事的作品,很难有历史的深度,要有历史的深度必须到历史中去寻觅。于是,有人奔波于黄河故道,有人潜心于历史典籍。这一认识是偏颇的。事实上,反映现实生活,描绘凡人小事的作品也同样可以写出历史的深度,其关键在于创作者怎样去开掘人物的性格与心理。影片中的老父亲是一个商品经济浪潮冲击下的矛盾人物。他勤劳、纯朴,对子女充满着脉脉的温情,改革开放以后,他亲身享受到党的政策带给他的实惠。然而,历史与传统加在他身上的东西太多,太沉了。过年渴求团聚,当是老人之常情,但,一旦团聚,就要摆出老子为尊的架子。他教育这个,点拨那个,惟独对近于无赖的大女婿十分宽容,甚至到低声下气,不明是非的地步,原因仅仅是因为“长女不能给人家生孩子”。他重视用血汗挣来的金钱,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当几个儿子不约而同地向他伸手时,他不加分析地一概施以白眼,这就不近人情了。他赞赏二女婿的自强自立,从而转变了对他的态度,然而,当目睹二女婿对家里人的慷慨馈赠,作为父亲的尊严又被触犯了,以致一气之下,端出使人哭笑不得的最后一道“菜”。由于影片细致、深入地揭示了父亲的内心情感、痛苦与矛盾,这个人物显得异常真实,使我们联想得很远很远。《过年》刻画新的一代人物时,同样牢牢掌握着历史与现实两把尺子。因此,尽管人多戏少,却一个个区别得相当鲜明。这新一代人物,大体上可分为几种类型。大哥、大姐这两对,他们出生在50年代末期,成长于十年动乱之中。他们的言行、处世方式或多或少受了父母辈的影响,但由于职业与生活条件的差异,其思想、性格则是迥异的。大哥老实而敦厚,大嫂泼辣而贪婪,大姐软弱而柔顺,大姐夫虚伪而阴险。社会上这个年龄段的人是经历苦难、承前启后的一代。由于成长中社会的激烈动荡,他们的走向极为复杂。他们中的多数人在奋斗、探求,而有的则安稳了,沉沦了,油滑了,有的变成了官痞子。大哥大姐这两对人的不同特征正是现实生活中这一年龄群的真实写照。二哥、二姐这两对,应该说是在新时期中成长起来的。他们都具有新的思想意识。但由于所处环境,所受教育的不一致,其行为方式、精神状态的差异也相当明显。二哥这一对,一个是名牌大学哲学系研究生、学生会主席,一个是高干女儿。生活道路上的顺风顺水,使得他们活得自信、潇洒,而二姐这一对,由于婚姻遭到父亲的干预,在恶劣的环境中,依靠自己的奋斗,终于站稳了脚跟,在人生道路上比之一般青年经受了更多的风波与痛苦,因而,他们更务实重义,更渴求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小儿子这一对则刻画出了某些泡在优越的生活环境中的待业青年那种无目标、无追求、茫然失落的精神世界。人一出生,社会历史与文化环境就对他开始潜移默化的渗透并逐渐积淀在他的心灵之中。当这种积淀与时代环境与每个人的生活经历、知识修养、气质秉赋、兴趣习惯相融之时,就形成了他在社会生活中的态度、行动、行为方式。创作者如能对此作恰如其分的表现,那么,即使反映现实生活中凡人小事的作品也会有深沉的历史内涵,同时,具有时代感与真实感。《过年》的突出成就即在于此。
《过年》不是一部直接描写“改革”的作品,但它较之一般的“改革题材”作品更有其独特、动人,深刻之处。我以为,它有几个特点很值得一议。
其一,以往我们某些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作品,其主题内涵和对人物的褒贬往往比较直露。比如,为了体现写作者的理性思考,剧中的人物时有警语妙言,正反面人物往往壁垒分明,一目了然。而这部影片截取的是生活的一个横断面,内容平凡,但很实在,人物普通,但求真实。创作者着意展示的是生活与人物的原生态,引导人们从深层去体味作品的题旨与内蕴,这就摆脱了某些现实题材作品容易犯的说教病,给人一种亲切感。
其二,在具体描写人物所作所为时,这部影片努力写出其心理轨迹,即所谓其行为上相对的合理性。比如,除二姐这一对外,影片中其余几对年轻人几乎都看中了父亲的钱财,这也构成了影片的基本情节。创作者尽量将此写得合情合理,不加明显的贬意。如二哥是为了考察需要而向父亲借钱,借得是有道理的;没有工作的小儿子因为结婚向父亲要钱,这在社会上也属司空见惯。大儿媳想方设法,要捋下母亲手指上的金戒指,这虽说有点过分,然而,她那一席申诉自己要戒指的话倒道出了真实的思想动机,反使人感到这个泼辣女人可怜的一面。人的行为都是由思想支配的,同一行为的背后,其动机及心理过程并不一致,甚至大相径庭。细致的解剖其动机和刻画其心理过程,而不是简单地判定行为的正确与错误,将大大提高影片中人物的可信性。
其三,这部影片人物众多,且编导者对他们是“不分主次”,平均使用力量。相对来说,就每个人物而言,戏就少了。这就要求编导要用极省俭的笔墨去勾勒、体现人物性格。影片中,创作者突出借助于语言和细节两个武器,给人印象深刻。如大女婿初见田歌,影片只用他言不由衷的虚伪客套和握住田歌的手久久不放的细节,就表现出这个小官痞的处世观和阴暗心理。在全家团聚的餐桌上,小儿子这一对,捧出“募捐箱”的细节及大读“亚运”精神那段精采说白,更是令人叫绝,一下突现了这对青年人浅薄无知又有几分玩世不恭的性格。
其四,这部影片中主要演员的表演十分出色。其中尤以饰演母亲的赵丽蓉最为突出。除夕之夜,母亲与老伴由寂寞而感伤,由感伤到互相慰藉,直至闷头恸哭,把老夫老妻之间的情爱、依恋、体贴、温存,传达得维妙维肖。随着情节的进展,儿女们怀着不同的隐情回家过年了。这位老母亲把母爱给了每一个亲人。特别是二女儿、二女婿登门后,她为二女婿争合法地位的那场戏:她在倔老头面前小心翼翼、勉为其难的劝说,最终二女婿被倔老头接纳后她发自内心的喜悦,以及穿上二女婿送来的高贵的裘皮大衣后既不习惯又喜不自胜的神态,那么生动、传神,令人信服。赵丽蓉因成功饰演母亲这一角色而荣获第四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
《过年》这部影片的不足,我以为主要在剧作特色与导演选择的艺术风格不够融洽上。影片是根据舞台剧《大年初一》改编的。原剧是一个室内剧,故事发生在24个小时之内,场景集中,矛盾集中,时间集中,这是其主要特色。作为一个话剧,这“三集中”对塑造人物,把情节引向高潮是有好处的。但作为改编后的电影,这“三集中”却使导演黄健中朴实、生活化的导演手法受到了限制。如场景的集中,使影片的镜头难以展开,失去了借助诸多造型元素、空镜头营造意象,制造氛围,扩大审美张力的机会。导演对此是有体察的。影片开头和结尾,他为企图跳出场景限制作了努力,但由于整个剧本内容的限制,这一努力反而与影片整体风格不甚协调,而时间、矛盾的过分集中,则使有些戏显得人为、做作。比如,吃团圆饭那场戏,几个儿女都在此时此刻,一同向父亲要钱,这就显得是在做“戏”了。
导演黄健中自《龙年警官》开始,将镜头对准变革中的现实生活,力图展现新的人物,新的世界,并努力使影片拥有更多的观众。《过年》是黄健中实现创作思想转轨的又一现实主义力作,它的成功预示着黄健中又迈向了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