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中的九天》剧情简介|鉴赏|观后感

《一年中的九天》剧情简介|鉴赏|观后感

1962 黑白片 99分钟

苏联莫斯科电影制片厂摄制

导演:米哈依尔·罗姆 编剧:米哈依尔·罗姆 达尼尔·赫拉勃洛维茨基 摄影:盖尔曼·拉甫洛夫 主要演员:阿列克赛依·巴塔洛夫(饰古谢夫) 伊诺凯恩蒂·斯莫克杜诺夫斯基(饰库里科夫) 塔季扬娜·拉芙洛娃(饰廖莉娅)

本片获1962年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大奖;1966年俄罗斯联邦共和国国家奖金

【剧情简介】

第一天。一个初秋的令人难忘的日子。这一天,物理研究所的原子物理学老教授辛卓夫和青年学者古谢夫在一起做的实验成功了:获得了完全电离的等离子体,这是辛卓夫盼望了整整五年的成果!他惊喜若狂,以致忘了进行计算,致使反应堆的反应到了红线边缘,反应堆报废了。辛卓夫中了八百伦琴的幅射,他为此即将付出生命的代价。古谢夫也中了两百伦琴的幅射,医生警告说,在此之前,他已受到过幅射,今后,他决不能再冒任何危险,决不能再受到中子的幅射了。

辛卓夫并不关心他还能在人世间生活多久,他庆幸他已做完了他这一生中该做的事情,打开了受控的热核反应的道路,剩下的事情属于古谢夫的专业范围,该由古谢夫去完成了。当他的妻子焦急地赶到医院去看他的时候,他请她别打搅他的最后时刻的工作,答应妻子说还来得及回家去与她“告别”。

在莫斯科工作的女物理学家廖莉娅和古谢夫已相爱六年。这六年里,古谢夫曾到莫斯科来过四、五次,每次都来去匆匆,他的心目中似乎只有工作,这使廖莉娅感到难以忍受。廖莉娅需要的是温馨的爱情和细致的关怀,她决定和同在莫斯科工作的物理学家库里科夫结婚。库里科夫一直都是她和古谢夫的好朋友,他始终默默地在爱着廖莉娅。就在故事发生的这第一天晚上,廖莉娅送库里科夫到机场,让他乘飞机带着她的信到僻远的小城去找古谢夫,把一切都向古谢夫说清楚。

物理研究所决定送古谢夫到莫斯科住院治疗,库里科夫见古谢夫发生了这样的不幸,就没有把廖莉娅的决定告诉他。他和古谢夫同机飞回莫斯科。

第二天。古谢夫住院两个月后的一天。这是古谢夫准备出院的日子。廖莉娅和库里科夫买了鲜花到医院去接他出院。他们三个人一起到餐厅用膳。库里科夫建议古谢夫调到莫斯科他那个单位来工作,但古谢夫说,他要把他在僻远小城已开始的事情做完,他认为这是人类的“需要”。他和库里科夫发生了争论,在库里科夫看来,很多科学上的发明创造被玩火者用来发动战争,甚至还可以在20分钟内把地球上的一切都消灭掉,但古谢夫却说他所从事的工作与战争没有丝毫关系,他是致力于给人类送来光和热,是要使人们的生活富裕起来。

古谢夫打算从餐厅直接去机场,黎明五点他就要飞回他工作的研究所去了。廖莉娅提出跟他单独谈一谈,没有合适的地方,他们只好到人们等候打长途电话的那间嘈杂的屋子里去交谈。古谢夫希望廖莉娅与库里科夫结合,他告诉廖莉娅,他已受到第二次幅射了,现在他只需要一年的时间,来完成辛卓夫留给他的任务,其他的事不想考虑。廖莉娅提出这一年她要在古谢夫身边,使他的生活轻松一些,古谢夫认为没有必要。当库里科夫来找他们的时候,廖莉娅向他宣布说:她已决定嫁给古谢夫并与他一起乘飞机离开莫斯科。

第三天。这是古谢夫与廖莉娅在小城镇举行婚宴的一天。一群科学工作者聚集在一起,即使在举杯祝贺的时候,话题也离不开古谢夫所从事的研究将会如何造福于人类。

第四天。这是廖莉娅婚后的一个普通的日子。廖莉娅每天得早起给古谢夫做早饭,除了煎鸡蛋,她也做不了别的。然后,他们一起去上班。古谢夫的事太多了:党委会、学术会议、研究生咨询、科学实验工作……都在等待着他。古谢夫回家时,往往都是夜里,廖莉娅已经睡了。廖莉娅感到自己既不是好妻子,也不是好物理学家,她开始苦恼。

第五天。廖莉娅只有在做早饭时,才能见到古谢夫。她觉得古谢夫似乎并不需要她。这天早饭后,古谢夫说有急事要先走,不能等她了。廖莉娅正要去上班,没想到库里科夫来了,他说是古谢夫叫他来的,于是,两人一起去了研究所。古谢夫正在那里忙着要开动巨大的真空泵,使其产生中子流。他让库里科夫到走廊里去,自己却在这巨大的装置附近站着。一名工作人员来报告:说出现了中子流。经过几次实验,都出现了中子,但这是不是热核效应,尚需反复验证。人们鼓掌庆贺、高声喧嚷。一位女医生警惕地来问有没有人在真空泵附近呆着,古谢夫回答说没有。

人们带着鲜花到古谢夫家去庆贺。研究所所长认为他们已掌握了热核,这是新世纪的开始。在盥洗室,库里科夫责怪古谢夫不该向医生隐瞒他在巨大装置的近旁站着,按照库里科夫的计算,古谢夫又中了两百伦琴的幅射。

第六天。古谢夫及其助手在实验室里观察仪表,对热核反应进行反复的实验。晚上,古谢夫和库里科夫在实验室就“傻瓜”问题进行了争论。库里科夫认为在傻瓜身上非常准确地反映了时代的特征。古谢夫对新的真空泵寄予很大希望,他拉着库里科夫去看这一新装置。新真空泵需要抽气两个月,库里科夫等不及了,古谢夫同意他随时都可回莫斯科。回到家里,古谢夫显得很不安,又喝咖啡又抽烟。廖莉娅总觉得自己在妨碍古谢夫,古谢夫似乎不需要她,但古谢夫说他是爱她的。古谢夫上床后又独自溜到书房里去坐着,廖莉娅终于猜到他发生什么事情了,古谢夫承认,一个月前中了幅射。廖莉娅哭了起来,责怪自己是个庸俗的傻女人。

第七天。古谢夫带着廖莉娅回老家去看望父亲姐妹。父亲说他家地下有铁矿,很快就要拆迁,他们要搬到新村镇去了。古谢夫给父亲带了些钱,父亲坚决不要,他说能见到儿子就很高兴了。父亲问儿子:人们为搞原子而付出自己的生命是否值得,古谢夫认为值得,并说总有一天人们会感谢科学家们的。翌晨,古谢夫和廖莉娅就回小城镇去了。

第八天。古谢夫患病在家,仍不放心热核反应实验。廖莉娅替他到所里去了解情况。廖莉娅走后,古谢夫也艰难地朝研究所走去。他发现廖莉娅、库里科夫和几个助手正在新装置操纵台旁工作。原来,两天前廖莉娅已把库里科夫从莫斯科叫来了。古谢夫坐在新装置的铁梯上,廖莉娅跑来抱着他哭起来,请他原谅没把实验失败一事告诉他,但古谢夫说这是正常的,应该从头开始。古谢夫记起这天是他们在电话室谈话的一周年纪念日,这一年他过得很满意。他说明天他要到莫斯科去住院,他一个人去,廖莉娅可以像上次那样,到医院的前厅去接他出院。

第九天。古谢夫在莫斯科的医院里。他请求波克罗夫斯基教授为他做手术,但教授说目前他只是在狗身上作试验,无权拿人的生命来冒险,而且,那些狗有一半眼看要死了,但古谢夫深信自己属于那另一半,他坚持要做手术。一个也叫米佳的人决定把骨髓移植给米佳·古谢夫,他的一篇学位论文就是要写古谢夫中幅射的事。库里科夫和廖莉娅从小城镇乘飞机来到了莫斯科,他告诉古谢夫:他们的发现不是热核效应,但也是极为重大的事件,研究所里把它叫作古谢夫效应。医院决定第二天早八点为古谢夫做手术。已是深夜了,廖莉娅在医院的前厅等着,库里科夫从古谢夫的病房出来,劝廖莉娅回去,廖莉娅决定在医院坐一夜,等候古谢夫明晨做手术。这时,一个女卫生员送来了古谢夫给廖莉娅的一张富有幽默感的字条:“廖莉娅!如果伊里亚(即库里科夫——笔者)能设法给我弄到一条裤子,我们还来得及到‘阿拉格维’(一家民族风味的餐厅——笔者)去逛一趟。”字条下面画着三个可笑的人。

谁知道,手术的结果会是什么呢?

【鉴赏】

本片的情节是在一年中的九天内展开的。主人公是研究原子物理学的科学家们,他们在从事科学实验的过程中,表现了对人、对科学、对生活的真诚态度。它是罗姆的一部创新之作,在罗姆30多年的工作经历中,这是第一次在结构文学剧本方面突破了他惯用的一切规则。在本片拍摄之前,罗姆一直认为不断发展的剧情是一部影片的动力。而在本片中,不断发展的思想成了影片的动力,而且正是思想才形成了各段戏的连续性、各段戏的结构和影片的基本手法。在创作这部影片的中间阶段,罗姆找到了一个公式:“影片——思考”。正因为要表现思想,罗姆设法在电影剧本中破坏事件进展的外在逻辑,削弱人为的情节联结。

影片的新的剧作结构要求探索新的导演处理。20余年来,罗姆一直习惯于采用纵深的场面调度,但在本片中,他不得不几乎完全放弃了这种手法,按新的手法来处理灯光、画面结构、摄影机的运动以及布景的表面结构。

青年摄影师拉甫洛夫与罗姆合作默契,给予罗姆很多帮助。蒙太奇结构也必须按新的方法来处理。从情绪和画面结构出发,常常是运用平稳的、逻辑性很强的蒙太奇手法,但从思想出发,就必须运用急剧转换的蒙太奇手法了。这种急剧转换的蒙太奇是和硬光、奇特的角度、配景缩小以及段落和素材的急剧变换等等手法结合起来运用的。罗姆说,所有这些新手法在他的影片里产生,并不是因为他想成为具有现代精神的人,而是因为影片的题材是极其具有现代精神的,是因为影片的思想只能用这样的手法来表现,用另一种手法是表达不出来的。

在本片中,第一次极为大胆地运用了思想的对话,这些话涉及到关于生活、科学、过去和未来的种种议论,有时它们也是理性的雄辩宏论。罗姆仿佛是在与那些反对在电影艺术中深刻而多样地运用语言的人进行争论,他使这部影片从头至尾,几乎从未停止地响彻着对话。结果发现,通过直接的语言表现出来的思想,与其他电影表现手段一样,同样是银幕上的一个强有力的电影手法。

影片的主要思想是关于每一个人在人类面前所负有的义务,这一思想非常鲜明地表现在第七天的故事中。这一天,古谢夫和他的老农父亲会面了。他们的谈话展示了时代的伟大和复杂性。古谢夫回家向亲人告别。他受到致命幅射这件事只字未向父亲说起,但父亲看到儿子的手无力地从桌子上滑下来,把水溅到了桌布上,就明白了一切。晚上,父子谈心。父亲问他为搞原子付出自己的生命是否值得,他的回答是肯定的。这场戏的处理是十分准确的:观众看到一张空空的木桌子,老父把一双布满老茧的手放在桌子上,在光光的木板墙边有一张折叠床,古谢夫躺在上面,和父亲谈着话,墙后面传来了廖莉娅低低的啜泣声。这场戏十分准确地揭示了影片的主题。

第八天的故事中古谢夫默默无言地行走这一场戏也处理得很精彩。这段戏没有一句对话,一个孱弱的人从床上起来费力地向外走去,下了楼梯,走过小城寂静的街道,他的身影映在一堵巨大的白色墙壁上。银幕上只见一堵墙壁和一个小小的、一直向前行走着的人。后来,古谢夫走过研究所的圆形大厅,穿过布满电线的走廊,走进了实验室。于是他得知:他为之付出生命的实验失败了,这不是热核反应,一切必须从头开始,至少还要把已经进行过的实验重复99次,又要重新等待、寻找,寻找、等待。主要的戏剧冲突在这场戏中达到了顶点。

巴塔洛夫扮演的古谢夫很出色,他塑造了一个性格鲜明、复杂,在精神气质上,在世界观上非常具有现代精神的人。影片的作者不想使古谢夫的生活道路平坦轻松,也没让他得到一个幸福的结局,没让他获得伟大的科学发现。他的命运是复杂、悲惨的。他受到了致命的幅射,实验失败了,在爱情方面也不很幸福。但正是在与困难作斗争中,在克服实际存在的障碍中,才揭示了真正强有力的人物性格,展现了古谢夫道德的高尚。古谢夫是一个多色彩的人。他迷恋于科学,温存,爱思考,既顽强,又忧郁,有时还有些孩子气,富于幽默感。古谢夫的形象突破了以往苏联影片中正面人物的刻板公式。

斯莫克杜诺夫斯基扮演的库里科夫是一个不寻常的人物。他衣着入时、风度潇洒,显得信心十足,一切都很称心如意的样子,有时流露出一些悲观情绪,似乎对一切都看透了,有些玩世不恭。但他的内心却是纤弱的,受过创伤,蕴藏着不幸的。他貌似怀疑主义者,但实际上秉性单纯、善良。他既尖刻,又温和。他是一个忠诚地献身于科学的优秀学者,是一个忠实的朋友。

廖莉娅这个人物形象不很成功。女演员拉芙洛娃具有创造这个角色的优异条件,但这个人物却写得不明晰。因此,女演员也弄不清楚她扮演的廖莉娅是否喜欢古谢夫,或许她对古谢夫和库里科夫都没有太深的感情,她只爱她自己。她娇生惯养、任性、怪僻,既成不了学者,也成不了好妻子,只是当古谢夫的生命危在旦夕时,她才认识到他的价值。

影片结尾那张诙谐的字条纯系即兴创作,却十分成功,不落俗套。古谢夫在生命垂危时刻写了一张诙谐幽默的字条,画了三个可笑的人形,他这是用幽默的外衣掩盖了无法排遣的悲怆,留给了廖莉娅和库里科夫深深的惆怅。

在罗姆这部创新之作中,仍然可以看得出我们非常熟悉的这位导演的大手笔,能感受到这位大艺术家所特有的那种政论性的热情以及经过认真挑选的、准确的细节。他在处理画面时,注意力总是集中在主要的拍摄对象上。在本片中,罗姆仍然保持了他的朴实、鲜明的风格,他对电影造型的可能性的精彩处理。他在自己的创作中永远追求着紧张的戏剧性、浓重的色彩,永远是在最紧张、最重要、最尖锐的时刻揭示人物的性格。

米·罗姆(1901—1971)是苏联著名电影导演、编剧、理论家,苏联国立电影学院教授。曾荣获苏联人民艺术家的称号。1929年开始从事电影编剧工作。1934年拍摄了莫泊桑的《羊脂球》。他的主要作品有《十三人》、《列宁在十月》、《列宁在1918》、《但丁街凶杀案》、《普通的法西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