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草莓》剧情简介|鉴赏|观后感

《野草莓》剧情简介|鉴赏|观后感

1957 黑白片 90分钟

瑞典AB影片公司摄制

编导:英格玛·伯格曼 摄影:居恩纳·费希尔 主要演员:维克多·斯约史特洛姆(饰埃萨克·波尔格) 碧比·安德森(饰莎拉)英格丽·杜林(饰玛丽安) 居恩纳·布约恩斯特兰德(饰艾瓦尔德)于隆·钦达尔(饰艾格达)

本片获1958年西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英国电影学会杂志最佳音乐奖,英格丽·杜林获最佳表演奖,维克多·斯约史特洛姆获国际电影记者协会最佳表演奖及终身成就奖,挪威展览协会最佳影片奖;1959年美国全国影评家协会最佳外国影片奖和最佳演员奖;1960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外语片奖

【剧情简介】

画外音:我的名字叫埃萨克·波尔格,现年76岁。我有一个儿子, 已婚多年,但没有孩子。我母亲96岁,仍然健在。我的9个兄弟姐妹都已去世。我妻子凯琳已去世多年,我的婚姻非常不幸,好在我有一个非常出色的女管家。我几乎已经完全退出了社会生活,只是独自埋首于我感兴趣的少数事情。下面是我生活中某一天所经历的各种事情、梦和回忆。

初夏的一个清晨,我像平时一样正在大街上散步。街上阒无人迹,也无车辆,听不到人声或鸟语。阳光璀璨,却不能给人以温暖。我走过一个钟表眼镜店,发现门前大挂钟上的指针不见了,我掏出怀表,使我惊奇的是,怀表的指针也不见了。我把表放在耳边,想听听它还走不走,却只听见自己的心脏在砰砰跳动,而且越跳越快,我感到一阵莫名的惊恐。我在墙上靠了一会儿,让我的心平静下来。这时我看见街角上有一个人影,背朝着我。我喜出望外地冲到他跟前,可怕的是,这个迅速朝我转过身来的男人竟没有脸,他像灰尘或朽木一样坍塌下来,顿时消逝得无影无踪, 只剩下一堆衣服留在人行道上。

我惊惶失措, 胡乱朝一条小街走去。我来到一座小教堂近旁,听到了阵阵钟声和得得的马蹄声。这是一个送葬行列,打头的是一辆古老的灵车。我停住脚步,摘下帽子,这时发生了一件异常骇人听闻、惊心动魄的事。灵车忽然摇晃起来,接着一个车轮飞了出来,我急忙闪开,它在我身后的墙上撞得粉碎。棺材从灵车上摔了出来,落到街心。我独自站在摔破了的棺材旁边,出于好奇,我走近棺材。这时一只手从棺材里伸出来,抓住我的胳膊,用力把我拉向棺材。我死命地挣扎着,死尸慢慢地从棺材里站起来,吓得我魂飞魄散,原来棺材里穿着燕尾服的死尸就是我自己!我竭力想挣脱出来,他却抓住不放。就在这万分紧急和恐怖的时刻,我醒了。原来是一场恶梦!

我想起了, 今天我要到隆德去出席一个隆重的荣誉博士授衔仪式。我原与女管家艾格达商定一同坐飞机去。但是现在我改变了主意,决定自己开车去,同行的还有儿媳玛丽安,这使艾格达很不高兴,她宁愿独自乘飞机去。我们驱车前往,天气晴朗,阳光灿烂,我一时兴之所致,把车子驶上一条通向海边的林间小路。我们来到一幢巨大的黄色房子跟前,我们下了车,玛丽安说她要去海水里泡一泡。我则要到草莓地去看一看。我曾在这里度过了我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尤其是那片草莓地,它铭记着我永生难忘的青春和幸福。我在一棵孤零零的老苹果树旁坐下, 一个又一个地吃着野草莓。突然,我不知是沉入了梦乡,还是回忆起了往事。我看见了一个穿着金黄色夏装的少女,她名叫莎拉,是我的表妹,她正在我身旁专心地采摘野草莓。我心情万分激动,却竭力保持着沉默,因为我害怕这美丽动人的景象会倾刻消逝。接着,我看见我哥哥西格弗里德走到莎拉跟前,问她在干什么。她说今天是阿隆叔叔的生日,她忘了准备礼物,只好采一篮野草莓送他。西格弗里德帮她一起采着草莓,突然他迅速转身向她,在她的美丽的脖子上印了一吻。莎拉生气了,威胁说要告诉埃萨克,因为她已同埃萨克秘密订了婚。西格弗里德又结结实实地吻了她一下,莎拉气得哭起来……

我蓦然发现,我站在一条昏暗的走廊上,透过窗子,望着明亮的餐厅,我的9个兄弟姐妹和莎拉正在向阿隆叔叔祝贺生日,赠送礼物,餐厅里洋溢着一片欢乐的气氛。席间我的两个双胞胎妹妹拿西格弗里德和莎拉在草莓地里的事开玩笑,莎拉一气跑出了屋子,我好奇地追踪她,却毫无踪影。我发现我独自站在野草莓地里,茫然若失……一个少女的声音把我唤醒,她说她名叫莎拉,他父亲现在是这所房子的主人,她和另外两个小伙子想搭我们的车子去隆德。她非常像我过去的那个莎拉,我的初恋的情人——她后来嫁给了我哥哥西格弗里德。

我们继续驱车上路,在路旁的一个加油站加了油,加油站老板认出了我。我曾在附近地区行医15年之久,人们至今对我满怀感激之情。中午我们在附近的餐馆饱餐了一顿,把三个年轻人留在餐馆,我和玛丽安驱车去看望我的老母亲。她见到我们非常高兴,特别是在今天这样一个重要的日子,她搬出了她一直珍藏着的我们童年时代的各种玩具,对我们诉说着昔日的欢乐和今天的孤独与寂寞。辞别了母亲,回到餐馆,带上三个青年继续赶路。天空乌云密布,雷声隆隆,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我感到十分困倦,朦胧地打起盹来。一些似乎绝对真实而又使我非常羞耻的梦境和形象始终纠缠着我。

我梦见我来到一个考场,阿尔曼教授出题目考我,问我医生的头一项义务是什么,我说我忘了。他告诉我是请求宽恕,并说我是罪上加罪,因为我被控犯有严重罪行:无动于衷、冷漠无情。控告人是我的妻子。我说妻子已去世多年。他把我带到一处林间空地,让我亲眼目睹妻子和另一个男人交媾的情景。妻子对那个男人说,她要把这件事告诉我,但我会满不在乎,因为我是冷漠无情的。阿尔曼教授说,对我的冷漠的惩罚是终身孤独。

我醒来时天在下雨,三个青年下车去了。玛丽安告诉我,她和艾瓦尔德之间发生了一场纠纷,当艾瓦尔德知道玛丽安已怀孕时,他坚决不要这个孩子,他说:“活在这个世界上是荒谬的,给它增添新的受害者甚至更荒谬,而相信他们将会有一个比我们更好的世界则是顶顶荒谬不过的了。”他说他自己就是一桩地狱般的婚姻所带来的一个不受欢迎的孩子,是在冷漠、恐惧和犯罪中长大的。玛丽安说艾瓦尔德和我十分相像,她说她现在要回到在隆德当讲师的丈夫那儿去,告诉他她决定要这个孩子。谁也休想夺走他。我们终于抵达隆德,艾瓦尔德和女管家艾格达已在门口迎接我们。

授衔仪式即将开始,那一年有三个荣誉博士,除我以外一个是我的老同学,前主教霍维里亚斯,另一个是罗马法教授泰格。仪式庄严隆重而又单调乏味,沉闷冗长的祝词、演说令人昏昏欲睡。仪式结束后有一个宴会,但我实在太累,去不了啦。我乘出租车回艾瓦尔德家中,艾格达帮我脱鞋更衣。我正要躺下,突然传来一阵音乐声和歌声,三个青年结伴来向我祝贺和送别,莎拉说她为我而感到骄傲,她爱我,直到永远!

这时玛丽安和艾瓦尔德回来了,玛丽安的高跟鞋在舞会上折断了,回来换鞋,她穿一身白衣服,非常美丽,他们吻了我,道了晚安,匆匆离去。他们似乎和好了。

我听见恬静而均匀的淅沥淅沥的雨声。每当我心神不宁或忧伤的时候,我总是以回忆我的童年来求得平静。那天晚上我也这样做了。我漫步回到别墅和野草莓地,我看见我的兄弟姐妹和阿隆叔叔,莎拉向我跑来,带我去找我的爸爸妈妈。她带我来到一个小海湾,指给我看我的爸爸妈妈就在对岸,他们都穿着白色的衣服,父亲坐在沙滩上钓鱼,母亲坐在岸边看书,一顶大草帽遮着她的脸。我试着呼唤他们,但却一个字也吐不出来。后来父亲抬起头看见了我,朝我挥手,母亲也从书本上抬起头来,向我点头微笑……

【鉴赏】

《野草莓》的编剧兼导演英格玛·伯格曼是瑞典著名影剧两栖的导演、杰出的电影剧作家,他的一系列重要影片开辟了电影表现的新领域,展示了新的电影表现可能性和前所未有的新风格、新手法,对现代电影艺术的发展和电影语言的革新,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在50年代中期拍摄的《第七封印》(1955)和《野草莓》(1957)开创了“作者电影”、“主观电影”、“内省电影”、“哲理电影”的先河,不仅为作者本人赢得了显赫的国际声誉,而且进入了现代艺术电影经典名作的行列。在描写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的荒诞性、人的孤独与痛苦、人与人不能交流、人的精神危机和内在的矛盾冲突等主题方面,在运用意识流手法深入探究人的意识和下意识活动方面,他比费里尼、安东尼奥尼、戈达尔、阿仑·雷乃还要早好几年[例如费里尼的《8 1/2》就受到《监狱》(1949)一片的影响],这是他在世界艺术电影大师中名列前茅、备受推崇的主要原因。五六十年代是他的创作的黄金时代,除《第七封印》和《野草莓》分别在1957和1958年戛纳国际电影节和西柏林国际电影节获奖外,他的其他影片也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如《夏夜的微笑》1956年获戛纳国际电影节“意幽默”奖,《魔术师》1959年获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大奖,并曾四次获得美国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犹在镜中》(1961)、《处女泉》(1962)、《冬日之光》(1963)、《芳妮和亚历山大》(1984)],他的《沉默》一片于1963年获得瑞典电影学院颁发的金甲虫奖。一位电影导演几乎无间断地连年获奖,这在电影史上实属罕见。

要分析《野草莓》,必须先了解伯格曼的经历和某些重要的创作特征。伯格曼于1918年7月14日诞生于瑞典的乌普萨拉,父亲是一位虔诚的路德派教徒,历任教堂牧师和瑞典皇家医院的牧师。浓郁的宗教气氛和严厉得近乎残忍的管束,对他的内向的叛逆性格的形成,对他日后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童年生活、印象和感受以不同的方式出现在他的多部影片中。因此,他的许多影片都不同程度地带有自传性,尽管他常常否认这一点。其次,他的影片除少数例外,都是自编自导的。他还有一个富于才华的、固定不变的创作集体(包括演员、摄影师和其他创作成员),他们一同创造出一种非常个人化的独特风格——伯格曼风格,因此可以说他是“作者电影”最典型、最卓越的代表。

作为伯格曼影片的最重要特征是他的作品都有他喜爱的主题,他的影片几乎从不离开对下列三个问题的探讨: (1)人的孤独与痛苦; (2)生与死、善与恶的相互关系; (3)上帝是否存在。《野草莓》就不同程度地接触到了这三个问题,影片描写了医学教授(伯格曼的主人公多半是中上层知识分子:教授、作家、画家、音乐家、演员等)埃萨克·波尔格的孤独、冷漠和痛苦,他与自己的母亲、儿子、儿媳、女管家都互不理解、难以交流。尽管他一生中做了不少好事,多年在邻近地区行医,人们都记得并感激他,在医学科学研究上也取得了卓著的成就,但他的内心却是寂寞、空虚和痛苦的,最后孤独地死去。死亡是伯格曼偏爱的主题,他的主要主人公大都命运坎坷,生而不幸。他以柔和、温馨、优美的调子描写了埃萨克之死,以悲壮、严峻、冷酷的调子描写了艾格纳丝(《呼喊与细语》)的死。对于荒谬痛苦的存在而言,死亡无疑是一种很好的解脱。伯格曼的影片虽然往往带有浓厚的宗教神秘色彩,但是关于“上帝是否存在”的问题,似乎表现出一个从怀疑到否定的过程。在《野草莓》、《第七封印》、《犹在镜中》、《冬日之光》等片中,主人公们一再提出这个问题:上帝是否存在,上帝为什么沉默着?而在《芳妮和亚历山大》(1984)一片中,伯格曼对宗教和上帝采取了非常明确的批判态度,在这里,上帝变成了一个“硕大无朋、脸面浮肿的木偶”,而上帝的代表维尔吉洛斯主教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反面人物、恶的化身、凶残的色情狂,最后被火烧死。这个主教与《蛇蛋》一片中的法西斯分子同名,并不是偶然的。

在叙事方式上,《野草莓》打破了传统的线性结构,采用了多主题、多线索、多层面的复调结构。它的故事框架是主人公埃萨克本人直接向观众讲述自己的一次“旅行”,即从斯德哥尔摩到隆德去接受荣誉博士头衔的在现实空间中的旅行,时间是从现在到未来,它的深层结构是埃萨克在自己广袤无垠的心理空间中的自由驰骋,时间是从现在到过去。这两条线索或相交、或对列、或跳跃,倏忽变幻,令人瞠目。其中最有名的场面是年迈的埃萨克与年轻的莎拉在野草莓地里相遇的场面,在这个场面里,伯格曼把过去与现在、梦幻与现实并列在一个画面中,并让二者相互对话。这在50年代应当说是一种独创,因为传统的“闪回”是没有这种时空的对列的。

伯格曼的创作显然受到了现代主义和存在主义哲学思潮的影响,不过在50年代中期,这种影响并不十分强烈。埃萨克的儿子艾瓦尔德尽管厌恶生活,认为存在是荒谬的,给这个荒谬的世界增添新的受害者甚至更荒谬,他要求死亡,绝对彻底的死亡。但他毕竟不是一个彻底的存在主义者,在影片结束时,他与妻子玛丽安言归于好,玛丽安保住了自己的孩子。他们也与埃萨克亲切地和解了。在伯格曼那里,这是一个少有的令人宽慰的结尾。这与50年代中期,存在主义思潮还没有在西方电影艺术中形成大气候有关。60年代初,安东尼奥尼的“情感三部曲”《奇遇》、《夜》和《蚀》,费里尼的《8 1/2》,阿仑·雷乃的《去年在马里昂巴德》,戈达尔的《精疲力尽》相继问世,以它们的存在主义的哲学内涵和现代主义的技巧手法震惊世界影坛。伯格曼此时也从内心的写实或半写实转向了现代主义,他在这个时期拍摄的“沉默三部曲”:《犹在镜中》、《冬日之光》、《沉默》,以及随后的《假面》、《狼的时刻》、《安娜的热情》、《呼喊与细语》、《面对面》等片,就具有十分浓厚的现代主义色彩,它们内容晦涩,形式复杂,难以为一般观众所理解。现代主义批评把上述只为少数知识分子拍摄的影片称为“精英电影”。“精英电影”的出现有着极其复杂的历史原因,70年代后半期和80年代以来,西方电影已进入了后现代主义时期,伯格曼的《芳妮和亚历山大》、阿仑·雷乃的《情节剧》就是他们已跨入这个新时期的标志。

梦幻是伯格曼的重要剧作元素之一,借助于梦,他可以深入到心灵、意识和下意识的一切领域,可以不受理性、逻辑、顺序、时空等等的束缚。《野草莓》的基本情节就是由五个相当长的梦构成的,开头是一个可怕的恶梦,结尾是一个恬静、美丽的梦。有的论者甚至认为,伯格曼的所有影片都是同一个梦的变奏。伯格曼十分推崇他的先辈斯特林堡的《一出梦的戏剧》,他曾三次把它搬上舞台,80年代初,把它拍成电视片。

隐喻和象征是伯格曼的重要表现手段,尽管他说他从来不运用象征。在《野草莓》里就有丰富的隐喻和象征:“恶梦”一场象征着他的末日的临近,大挂钟没有指针,他的怀表和母亲的老金表都没有指针隐喻他的时间已经完结,指针对他已毫无用处。野草莓更是他最喜爱的象征,它象征着一切美好的事物:生命、青春、爱情、幸福、光明、理想等等。在《野草莓》里,伯格曼所追求的这种超现实的气氛由于费希尔的摄影而得到近乎完美的体现。费希尔的摄影具有明显的表现主义风格:通过阴暗朦胧的照明、奇特的拍摄角度、富于变化的影调处理反映出主人公焦灼不安、恐惧孤独的心境。这位擅长于黑白摄影的著名摄影师于1948年开始了与伯格曼长达10余年的合作,拍摄了《夏夜的微笑》、《第七封印》、《野草莓》等一系列影片,在理解伯格曼的创作意图方面达到了高度融合的程度。

最后还应当提到的是本片中埃萨克·波尔格的扮演者维克多·斯约史特洛姆(1879-1960)。本片可以说是专门为这位有丰富表演经验的瑞典演员兼导演创作的。伯格曼说过,他在写埃萨克这个角色时就考虑到它的扮演者了,斯约史特洛姆看过剧本后不想演,经制片人再三说服,他才同意。演员与角色是真正的同龄人,在心理和性格上无疑有相通之处,他的高度质朴、真实自然的没有表演的表演与整部影片的情调和气氛和谐地融合在一起。

本片不仅是伯格曼影片中的佼佼者,同时也是世界电影史上一部划时代的杰作,它的许多主题和技巧手法往往成为各国电影“精英们”模仿和追求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