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尔盖神父》剧情简介|鉴赏|观后感

《谢尔盖神父》剧情简介|鉴赏|观后感

1978 彩色片 90分钟

苏联莫斯科电影制片厂摄制

编导:伊戈尔·塔兰金(根据列夫·托尔斯泰同名小说改编) 摄影:格里高里·列尔别尔特 阿纳托里·尼柯拉耶夫 主要演员:谢尔盖·邦达尔丘克(饰卡萨斯基公爵) 瓦列恩蒂娜·蒂托娃(饰梅莉·柯罗特柯娃) 弗拉吉斯拉夫·斯特尔席艾里契克(饰尼古拉一世) 尼柯拉伊·格里采恩柯(饰将军) 鲍里斯·伊凡诺夫(饰修道院院长) 柳德米拉·玛克萨柯娃(饰玛柯芙金娜) 伊莉娜·斯阔勃采娃(饰舞会上—男爵夫人) 奥尔迦·阿诺赫依娜(饰商人的女儿) 阿拉·杰米道娃(饰巴申卡)

【剧情简介】


沙皇尼古拉一世去世后的年代。一条河流的渡口聚集着要渡河的乡民。他们听到了教堂的钟声,立即划起了十字。一个中年农民问一个老农民为什么不祈祷,老农民说他除了自己之外,谁都不相信。已是平民百姓打扮的谢尔盖神父悄悄地站在一旁,他眼前浮现了久远的往事……

那时,谢尔盖神父是年轻的卡萨斯基公爵,他和皇后的女官——美丽的梅莉·柯罗特柯娃订了婚,正沉浸在自我陶醉的幸福中。突然,有一天,梅莉告诉他,她曾是沙皇尼古拉一世的情妇。这当头的一击使卡萨斯基公爵不敢相信,也难以承受。

卡萨斯基公爵是御前骑兵团的见习军官,在宫廷举办一次盛大舞会时,他正在骑兵团值班。舞会上,一位男爵夫人用法语告诉一位侯爵:即将与卡萨斯基公爵结婚的梅莉一年前还是沙皇尼古拉一世的情妇,这件事全城都在议论。

尼古拉一世在舞会上召见刚值完班的卡萨斯基公爵的时候,公爵正带着从马上摔下来的伤,脸颊上流着血,沙皇把自己的手帕递给他擦血,他表示愿为沙皇去死。但他对自己说:如果沙皇是一个普通人,他要杀了他。

卡萨斯基公爵心里积压着一股怒火,他在见习军官的食堂吃饭时,忽然站起来把一盘食物抛掷到了地下。一名上尉军官走到他跟前指责他,他揍了上尉军官一记耳光,并说上尉的话都是谎言。将军令卡萨斯基向上尉军官道歉,卡萨斯基不听命,将军说他将被贬为士兵,并下令关他10天禁闭。

尼古拉一世来向骑兵团见习军官们祝贺圣诞节时,他对卡萨斯基说:“你知道吗,所有的事情我都清楚,但有些事情我不想知道,这些事都在我的心里。”

卡萨斯基在教堂祈祷时说:他曾立下誓言要一辈子效忠沙皇,要像爱上帝那样地爱沙皇。沙皇对他发怒是对的,他请求上帝帮助他战胜自己的自尊心,并说如果他违背自己的誓言,他应受到上天的惩罚。

卡萨斯基觉得自己受了欺骗和愚弄这种感觉总是挥之不去,他不知道今后该怎么生活下去,但他又不想去死。最后,他决定皈依上帝,在他与梅莉举行婚礼前的一个月,他到修道院去当了神父,并改名为谢尔盖,人称谢尔盖神父。

谢尔盖神父在修道院里度过了9年的岁月。一天,一辆马车来到了修道院。从车上下来的是梅莉和她的将军丈夫以及他们的7、8岁的女儿。院长在家里盛情款待了他们,席间,将军说起了10年前曾在他领导下当骑兵团见习军官的卡萨斯基公爵辞职进修道院当神父的故事。

院长说卡萨斯基恰巧在他们这个修道院里,他被新主教调来这里已快一年。新主教很赏识他,调他来时还提升了他。卡萨斯基曾在新主教管辖过的基里尔修道院呆过,他就是在那里当了神父并更名为谢尔盖。新主教很器重他,认为他对宗教虔诚,性格温顺驯服。将军说他印象中的卡萨斯基完全不是这样,过去的卡萨斯基自视很高,很容易冲动,但很聪明。将军相信卡萨斯基在宗教界也会高升,也会有前途的。

院长把谢尔盖神父引见给将军,告诉谢尔盖:他过去的一位同僚很想见见他。谢尔盖神父不愿与将军叙旧,他说他已远离尘世间的事情,希望不要扰乱他祈祷和侍奉上帝。将军认为他一点也不温顺,还和过去一样。

谢尔盖神父在修道院的院子里遇到了正在这里等着他的梅莉。梅莉请求谢尔盖拯救她的灵魂。她说她的庄园离修道院只有10俄里的路程,她希望谢尔盖到她那里去,去拯救她。谢尔盖神父说:这是不可能的。他断然拒绝了她。

谢尔盖神父感到自己面临受诱惑的危险,他把自己关在小屋里。当小修道士阿辽沙来给他添灯油的时候,他请求阿辽沙看住他,除了祈祷和他的职务内的活动之外,别让他到任何地方去。谢尔盖神父内心的声音告诉他:他当初到修道院当神父,仅仅是由于自尊心受到了触犯和羞辱,所以他当神父,是想从另一个高度居高临下地去看待过去与他相处的人们,想要蔑视他们。实际上,他对上帝的信仰还是不够坚定的。他虽然拒绝了梅莉,但梅莉对他还是一个诱惑,他要寻求力量来抵御这种诱惑。于是,他给主教写了信。

主教决定把他调到僻远的坦姆平修道院去接替已故的伊拉里昂神父的职位,这位神父在那里呆了18年,他在那里的威望很高。主教希望谢尔盖神父到那里之后,独自呆在一间修道小屋里修行,以便彻底克服他的自高自大。

谢尔盖神父到了坦姆平修道院,一个修道士领他到了白雪皑皑的荒野地里的一间小屋前,告诉他:伊拉里昂神父的遗骨就安置在小屋后墙的一个洞穴里,洞口是敞开的,可以看得见这位神父的白骨。伊拉里昂在最后的日子里,完全足不出户,而且,一星期只进食一次。修道士说他已给谢尔盖神父添了灯油,面包他会按时送来,就给他放在小屋门口。他让谢尔盖神父自己到不远处的悬崖下面去取水,那里的泉水是不结冰的。

谢尔盖神父在这所修道院的小屋里一呆就是好几年。这是第6年的谢肉节,这一天,这个偏僻的地方非常热闹,老老少少、男男女女的村民们都在欢乐地唱歌跳舞。

两辆由三匹马拉着的雪橇来到了这里,雪橇上坐着从邻近一个城市来的社交界名媛玛柯芙金娜、律师、一位夫人、军官和地主等人。律师主张到离这里12俄里的修道院旅馆去住宿,玛柯芙金娜异想天开地说:她要到谢尔盖神父的小屋去过夜。律师认为这是不可能的,玛柯芙金娜说她一定能做到,为此,她还和律师打了赌。于是,他们就分开行动,其他人乘雪橇到修道院旅馆去,玛柯芙金娜独自下了雪橇,她和村民们一起跳了一阵舞,就踏着雪朝谢尔盖神父的小屋走去。

玛柯芙金娜敲谢尔盖神父的窗户,说要进去,神父没有同意,她又以“全身冻僵了”为借口,迫使谢尔盖神父让她进屋。她进了屋,谢尔盖神父就走了出去,站在栅栏外祈祷。玛柯芙金娜认为从谢尔盖神父的眼神看来,他对自己并不是无动于衷的。玛柯芙金娜又说她病了,让谢尔盖神父进去帮助她。谢尔盖神父进屋一看,这个女人根本没病,正笑着要解上衣的扣子。神父叫她别毁灭自己的灵魂,急忙退了出去。玛柯芙金娜走到窗口望着他,只见他手上的血往地上滴,原来,谢尔盖神父为了抵御诱惑,用斧子砍断了自己的一个手指。玛柯芙金娜震惊了,她连连请求原谅,并说要给谢尔盖神父包扎伤口。神父让她快走。

这样,又过去了9年,谢尔盖神父在坦姆平修道院已呆了15年,有13年是独自在小屋里度过的。他成了一名德行很高的神父,来求他祝福,求他拯救灵魂的人络绎不绝,有很多人还是远道而来的。谢尔盖神父为众多的百姓祝福、祈祷,经常累得体力不支,但他还是不让修道士拦阻人们来求助于他。

一天,一个商人跪倒在谢尔盖神父的脚下,他说他有一个22岁的女儿,两年前因母亲突然去世就病了,患严重的神经衰弱症。他们是从1400俄里以外的地方来到这里的,现在住在旅馆里。女儿白天怕光,只能晚上来见谢尔盖神父,求他为她祝福,拯救她。

谢尔盖神父听见了自己内心的声音:人们不远千里地来找他,他出了名。他吸引了很多有钱人到修道院来,他成了修道院致富的工具。但他知道自己的灵魂并不纯洁,当他知道商人的女儿要来找他时,他已经急切地在等待她了,并且他还想知道:她有没有女性的魅力。

商人的女儿来了,谢尔盖神父让她祈祷,她说她祈祷没有用,她让谢尔盖神父把手放在她的胸脯上为她祈祷,还说她在梦中看到谢尔盖神父这样做了。她抓起神父的手放在自己的乳房上,并紧紧地把身子贴在神父胸前,拥着神父进了小屋。过了一会儿,谢尔盖神父从小屋出来,喃喃自语道:“难道这一切是真的?等她父亲来了,她把事情一说,她这个魔鬼,那我怎么办呢?……”谢尔盖神父走进小屋,看见商人的女儿正敞开衣襟、裸露着多半个身子在熟睡。谢尔盖神父急忙剪去胡子,脱下神父的长袍,装扮成平民百姓的样子,走出小屋,离开了他苦苦修行多年的这个地方。

他走着走着,来到一条河边,见到小船上的渔民正在撒网,他请求渔民带上他。渔民问他是谁,他说是“罪人”,渔民让他去找谢尔盖神父为他宽恕罪孽。他继续走着,曾想到自杀,但他知道自己会游泳,跳河死不了,又想到上吊,随后又认为上帝并不存在,他没有必要死。他走累了,打起了盹儿。在梦中,他回到了童年时代,见到自己正和小伙伴们在一起玩。他妈妈把他表妹巴申卡带来了,叫他们和她一起玩,但他们这些男孩子都捉弄她,巴申卡像个可怜的受气包似的,任他们欺负。

谢尔盖神父醒来后,也奇怪自己怎么会想起巴申卡。他知道巴申卡就住在离这里300俄里的一座城市里,他想不妨去看看她,看她现在生活得怎么样?

谢尔盖神父到了巴申卡家里,巴申卡见了他很惊喜。她说曾想去求见谢尔盖神父,请神父为她女婿瓦尼亚解脱疾病的折磨,但苦于没有路费未能成行,现在谢尔盖神父自己来了,她太高兴了。谢尔盖神父说他已不是什么谢尔盖神父,他只是一个大罪人斯捷班·卡萨斯基。他请求巴申卡帮助他,并希望巴申卡别向任何人透露他是谁。他听巴申卡谈了她的生活情况:巴申卡和女儿、女婿一家住在一起,整天家务事繁忙,还要照看小外孙女和外孙。就连她和谢尔盖神父谈话这短短的时间里,就有不少缠人的事情来打扰她,谈话一再地被打断。巴申卡依靠在学校里教音乐课挣点微薄的钱维持生计,但她对自己过的俭朴生活已很知足,她从小就能将就着过。谢尔盖神父问起她是否信奉上帝?她说有空就去去教堂,没空就不去,有时打发孩子们去。至于祈祷,在家也只是例行公事似地祈祷一下,没有什么虔诚的真情。

离开了巴申卡的家,谢尔盖神父又来到了渡河口,人们正在忙忙碌碌地渡河。谢尔盖神父沿着河岸走去,他漫无目的地东走西逛,他被当作流浪汉,遭到了监禁并被流放到了西伯利亚。在那里,一个富有的农民收留了他,他在这一家的菜园里干活,还教当地的孩子们读书,并去照看一些需要照看的病人。他想就这样平平淡淡地了此一生。

【鉴赏】

用电影手法表现托尔斯泰的作品从来都是难度很大的。托尔斯泰作品的内涵不在表面,而且不在情节中,这一点影片编导伊·塔兰金在改编时完全估计到了。在这部影片中他成功地做到了把托尔斯泰作品中的社会哲学思想和作品的美学价值结合了起来,揭示了托尔斯泰所有作品的特点: 思想矛盾。

《谢尔盖神父》是托尔斯泰的晚期作品,因此影片创作者在改编这部作品时,心目中对托尔斯泰的全部作品应有个全面了解,应能感受到他的作品所表现的所有尖锐矛盾,还要能感受到托尔斯泰留给后人的全部道德的和哲学的遗产。影片创作者要通过视觉形象表现出托尔斯泰一辈子都在苦苦思索的主要问题。他一直在思索人的道德面貌,思索人应该远离不公正的、虚假的生活,应该克制居高临下的态度,应该和整个世界融为一体。

在《谢尔盖神父》中,卡萨斯基公爵出走去当神父,是作为对谎言、虚假和社会的不公正的一种反抗。在改编《谢尔盖神父》时应估计到:在作品的情节背后是全部的文化,托尔斯泰要通过作品表现自己的道德探索,探索人如何从不公正、不道德的生活走向真正的生活,从黑暗走向光明,虽然这种探索常常是徒劳的。

卡萨斯基曾热爱沙皇尼古拉一世,愿效忠于他,为他去死,他也为有梅莉这样的未婚妻而深感幸福。但忽然,舞会上传言:“卡萨斯基公爵的未婚妻一年前还是尼古拉一世的情妇。”这对卡萨斯基来说,过去的全部生活立即变成毫无意义了。明亮的舞会大厅的光辉是虚假和欺骗,漂亮的仕女的微笑变成了死亡的面具,社交生活只是一种诱惑,它的内在实质是死亡。于是,主人公抛弃了家庭、未婚妻、亲朋好友、社交生活,去皈依上帝,寻求真理。

影片开头“渡口”那场戏里,已是平民装束的谢尔盖神父站在一旁听两个农民的对话,两个农民谈到信仰问题,年老的那个农民说他不相信上帝,只相信自己。谢尔盖站在一旁听着,他没有参加争论,但他实际上同意了那个老农民的观点。对他来说,这个老农民像是一面镜子,他从老农民身上看到了自己,从老农民的话中他听到了自己的思想,他似乎是站在一旁观察着自己。谢尔盖神父不是在布道,不是在开导别人,而是在听着一个老农民的话,在向他学习。他多年的矛盾斗争和探索也告诉他:他要从相信上帝转为相信人,相信平民百姓。

结尾时,又重复了开头那场戏,开头与结尾是同一个时空。

卡萨斯基公爵和他过去的未婚妻梅莉最后一次见面是在修道院。过去在红尘世界与梅莉见面,对他来说是莫大的喜悦。现在,他的观点变了,对过去的事情的看法也不一样了。在修道院见到梅莉,又使他想起了谎言与虚假,他正是为摆脱这些才到修道院来的,因此,在修道院与梅莉见面,他抵制住了这种诱惑。当梅莉的丈夫,那位将军在向修道院院长讲卡萨斯基过去的故事的时候,梅莉的目光是惊恐和悲哀的,因为她直到此刻还不明白卡萨斯基为什么要出走,她认为他的出走是残酷的,她不理解卡萨斯基为什么要出走,正如同托尔斯泰的夫人索菲娅不理解托尔斯泰为什么要从雅斯纳雅·波梁纳出走一样。

编导塔兰金改动了小说的时间顺序,影片的开头几个画面,他表现的不是受大家钟爱,被大家赞扬,令大家羡慕的卡萨斯基公爵,他表现的是谢尔盖神父。

卡萨斯基公爵离开红尘世界进修道院时,表现出了他蔑视所有他曾认为非常重要的人。他逃避了锦绣前程的诱惑,但却跌入了孤独的骄傲的罪恶中。他从最初离家出走的基里尔修道院来到了彼得堡的修道院,后来又到了荒僻的坦姆平修道院,在小屋中苦苦修行。随后他又出走离去,他专程去拜访表妹巴申卡,在她那里他看到了自己所没有的东西:贫困、单纯的日常生活。于是,他作出最后决定:再一次永远的出走,到小乡小镇的平民百姓中去。就这样,这位主人公在影片中完成了五次出走。

《谢尔盖神父》表现了晚年的托尔斯泰本人的思考和疑虑。随着年龄的增长,表面上看来,谢尔盖神父似乎平静多了,他的眼睛也不像年轻时那样血气方刚、火辣辣的样子,但从他的眼神中还是可以看出他内心是不平静的,充满着矛盾斗争。他曾经问自己:“为什么要有这个世界,要有这个世界的魅力,如果这个世界是罪恶的,那就应该摒弃它吗?”塔兰金是第三次和扮演谢尔盖神父的谢·邦达尔丘克合作,前两次是《谢辽沙》 (1960) 和 《目标的选择》(1975)这两部影片。邦达尔丘克对托尔斯泰的作品很熟悉,他能感觉到托尔斯泰作品的实质,他自己就成功地拍摄过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邦达尔丘克能理解托尔斯泰作品中的复杂的特点,导演也准确地为他描绘了角色,而且严格地按照作品的主要思想为他设计了一些细节。托尔斯泰的主人公一般总是要在善与恶、真实与谎言、光明与黑暗之间作出选择,非此即彼,不可能处于一种中间状态。邦达尔丘克扮演的谢尔盖神父动作很少,演员把注意力集中在内心生活、精神生活上。在影片中,主人公不仅完成了五次出走,主要的是他思考了这五次出走。因此,影片中安排了谢尔盖神父的独白,这在原小说中是没有的。谢尔盖神父外表上的平静掩盖不住内心的波动。有赖于心灵的骚动,邦达尔丘克让谢尔盖神父从自尊、自高自大转变为爱世界,爱大自然,爱人类。演员在内心的视野中始终把握住了托尔斯泰的这一主要思想。在巴申卡那里,他受到了启发,他看到了平民百姓的心态。他对巴申卡说:“巴申卡!我不是神圣的人,甚至不是一个普通的人,我是一个罪人,一个肮脏、卑鄙的人,一个迷失方向的人,一个高傲的罪人,我不知道,我是不是比所有的人都坏,但我比最坏的人坏。”谢尔盖神父想与别人平等相处,不想站在人群之上,而要让自己隐没在人群中。

当谢尔盖神父成为一个德行很高的神父时,很多人拜倒在他的脚下,求他祝福。一些教徒都认为他地位特殊、优越,实际上,他认为这和过去社交界把作为卡萨斯基公爵的他捧得很高是一样的。

谢尔盖经受住了玛柯芙金娜的诱惑这场戏使他有一种道德的自我完善的满足感,但他思想上的疑虑并没有消失。当他因商人的女儿而“堕落”,感到自己是一个罪人时,他出走了,这次出走更像是逃亡。他甚至在逃避自己,他感到绝望,曾想到自杀,想到漫无目的地去浪费自己的生命,他对未来完全失去了信心。在他和巴申卡谈话之后,他看到巴申卡在极端贫困的条件下仍然生活得很充实,并感到自己是一家人的顶梁柱。他看到了巴申卡美好的心灵,他决定像巴申卡那样去度过自己剩余的日子,那就是为人们,为他人而活着。

在影片中,谢尔盖神父一直向自己提出一个问题:什么是真理?他在红尘世界,后来到了修道院,一直都没有寻找到真理。在他最困惑的时候,他给主教写了信,主教指出他的最可怕的罪过就是自高自大。后来他把自己关闭在苦修的小屋里,但他仍然是个罪人。托尔斯泰认为:一个人只有与人们交往,才能自我完善。在托尔斯泰看来,人只有和大自然融成一片才能带来善和安宁,因此,影片的最后一本突然着力表现了俄罗斯的大自然,表现了俄罗斯的一望无际的平原。这样广阔的平原才会产生俄罗斯的漫游者。谢尔盖神父离开了巴申卡的家之后,他决定到处去漫游。影片的结尾非常准确地表现出了托尔斯泰的一个重要思想:表面上的、很容易获得的美德变成了看不见的精神上的美德了,关在苦修小屋里的那种自高自大变成了对整个世界的爱,就像托尔斯泰本人所说的:“我爱好人……我承认真理,现在我全明白了”(引自托尔斯泰的《忏悔录》)。

托尔斯泰作品中的大自然是有生命力的,是能给予人们安宁和幸福的,影片中所表现的大自然正是这样。影片的外景拍摄得非常美:辽阔的田野和草地;美丽如画的河流;庄严肃穆的古老的修道院。

托尔斯泰的原小说中有这样一个思想:谢尔盖神父正是因为经受了诱惑,内心才有激烈的斗争,通过斗争,他的灵魂复苏了。在谢尔盖神父与商人的女儿这场戏中,这一思想表现得很充分:谢尔盖神父经受了诱惑和堕落之后,他再次出走,从苦修小屋走向俗世,走向人群,这是他的灵魂的复苏。

走访巴申卡这场戏是导演处理和演员表演的一大成就。1918年雅·普洛塔赞诺夫搬上银幕的无声片《谢尔盖神父》中就没有到巴申卡家里去这场戏。但这场戏很重要,谢尔盖神父正是在与巴申卡的谈话中领悟到了真理。

当塔兰金邀请阿拉·杰米道娃扮演巴申卡的时候,她感到发怵,正是这个感觉,帮助她塑造了这个角色。她既能为角色创造出一个令人瞩目的、很有特点的外形,又能抓住角色的内在实质。巴申卡的性格中有很多特征:胆怯、温顺、刚毅、文雅、宽容。她经受过很多不幸:丈夫酗酒,当谢尔盖神父来访时,他已经去世了;她和过去的生活圈子里的人们失去了联系,她连过去的生活习惯也都改变了;她卖掉了庄园;女婿患严重的神经衰弱症;她还得照看缠人的外孙、外孙女们。她生活在极度的贫困中,她的生活中无欢乐可言,但这个女人却感到很幸福。她幸福是因为,她不知道人需要什么,不知道贫穷有什么不好,她只知道全家要靠她来支撑,她的亲人的安宁与幸福由她来维系。她丝毫也不考虑到自己的得失。她为人善良,她爱自己的亲人,她这样做完全是自发的,出于一种本能。阿·杰米道娃面临的任务非常艰巨,但她成功地塑造了像巴申卡这样一个丰富的性格。塔兰金用了一些特写镜头来表现巴申卡,表现了她的沉默,她怎么说出第一句话来,以及她激动或思考时的眼神。阿·杰米道娃扮演的巴申卡始终是一个姿势,脸上也总是一个表情,她的眼神是宁静的,她似乎已领悟到了生活的真谛。她的脸有点痴呆,手是干瘦的。整个这场戏的色调是灰黄色的,似乎她的全部生活早已褪了色,就像一张褪了色的旧照片。她说话的时候,似乎是言犹未尽的样子,脸上总是半个微笑,让人看起来,不知道她是在笑还是在哭?影片中巴申卡的生活仅仅是通过一些细节来表现的,如在布幔后面朝屋里张望的孩子的脸;婴儿的哭声。巴申卡的贫困忙碌的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对谢尔盖神父来说是一个启示,他也要走进世俗的世界中去,要走向人间。

塔兰金很欣赏盖奥尔吉·布尔柯夫扮演的商人。导演要表现的不只是一个商人,他要把这个商人表现为“魔鬼”。他在银幕上的出现也是独特的,不一般的:谢尔盖神父坐着,正在沉思,突然他感觉到有人出现在自己的身边。起先,谢尔盖看到的是一双锃亮的靴子,随后看到了商人的瘦削的身材,最后看到了他的脸。他的脸上有一种很怪的表情,从一方面来讲,他是来祈求帮助的,从另一方面看来,他似乎是在嘲笑谢尔盖。最后,他走出门去的时候就更怪,他是倒退着,匍匐而行的。导演想让观众知道:这样的商人,他的女儿也和父亲一样,是与众不同的。谢尔盖曾对她说: “你是魔鬼。”

塔兰金相信:谢尔盖神父的堕落只能是和一个很丑陋的女人。因此,他们细心地给这位女演员化了妆,把她的嘴唇涂成很怪的黑色,突出她容貌中最难看的地方。形象的外部特征并不是最重要的,导演是要通过这些表现谢尔盖堕落的精神实质。在这种堕落中有一种本能,谢尔盖只是感觉到需要这个女人,而商人的女儿则需要与谢尔盖有这种亲近的关系。

塔兰金在从事改编工作时,一个月就把剧本写出来了。在写剧本之前,他阅读了托尔斯泰的全部作品,包括他的日记、信件及谈论哲理的文章,因为如果不读这一切,就无法充分理解托尔斯泰的作品所表现的尖锐矛盾。托尔斯泰写《谢尔盖神父》几乎写了10年,他从1890年开始写这篇小说,一次次地搁置下来,又一次次地继续写,他最后一次动手写这部作品是1898年。他同时撰写《谢尔盖神父》和《复活》这两部作品。《谢尔盖神父》的情节很简单,但深刻地表现了人的精神世界,人的心理状况。

《谢尔盖神父》这篇小说不长,所以改编时用不着压缩。塔兰金认为: 托尔斯泰的每一个字都有丰富的含义,压缩他的作品,必然会带来损失。当你认真阅读他的作品的时候,每一个字都会有两三种含义。他的语句像复调音乐,因此,不仅压缩这些语句是困难的,而且更困难的是要在银幕上不损原意地把它们表现出来。塔兰金感到:影片的蒙太奇和镜头的节奏,演员的选择似乎也都受到了托尔斯泰本人的启示,而不是他在自作主张。

改编的困难在于:改编托尔斯泰的作品本身就很困难,再加上《谢尔盖神父》这篇小说没有起伏的情节,没有性格的冲突。主要的剧情就是主人公的内心生活,主人公不是和外部世界斗争,而是和自己斗争。把小说的每一句话都搬上银幕是不可能的,必须寻找电影的表现手段来表现这部作品。塔兰金把影片分成五场戏,就像一个人一辈子的五天或甚至几个小时。这五场戏使塔兰金有可能瞩视到主人公的精神生活的变化,了解到他生活中的决定性时刻。这样来结构影片,使塔兰金可以避开有些不容易在银幕上表现的生活细节和行为细节。例如,谢尔盖神父与玛柯芙金娜这场戏。在原小说中,这场戏有两个视点:谢尔盖神父的眼睛和玛柯芙金娜的眼睛。塔兰金要表现的不是事件的外在的一面,不是谢尔盖神父如何受到引诱,甚至也不是他如何砍断自己的手指。塔兰金要表现的是谢尔盖神父精神上的矛盾和冲突,导演把这个冲突表现出来了。在小说中,玛柯芙金娜出现时,没有群众欢度谢肉节这场戏,但塔兰金说他不是杜撰的,他只是把小说中的几句情景说明用银幕形象表现了出来。托尔斯泰在小说中曾提到:谢尔盖神父到了苦修小屋的第六年的谢肉节,邻近一个城市的一些有钱的绅士淑女乘坐雪橇来这里闲逛。塔兰金只是把这几句话通过画面表现了出来。

在最初写的剧本中,第一场戏是舞会,现在的影片中改成了渡口。塔兰金之所以这样改,是要立即告诉观众,这部影片要表现的不是上层社会的社交生活,也不是这位年轻军官的历险生涯,影片要表现的完全是另一些更为深刻,更为重要的事情。

在有几场戏里,银幕上似乎有两个谢尔盖,观众听到了谢尔盖和自己的对话,看到了他内心的分裂。应该说,这种表现手法完全是舞台化的,这种手法塔兰金已好久不用了,但在这部影片中,他为了揭示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还是用了。

在结尾的那场戏中,塔兰金想要说明的是:谢尔盖神父战胜了自己不是依靠压制自己的本能,也不是让自己的肉体去经受考验,而是从自己的精神上解决了问题,他的心中有了对别人的爱,他理解了善良与公正。

最初,塔兰金曾经想:在影片中不用音乐。后来又决定用简洁的、富有表现力的音乐。他和作曲阿尔弗莱德·什尼特凯决定把托尔斯泰创作的华尔兹乐曲作为影片音乐的基础。影片就是在托尔斯泰的华尔兹乐曲声中开始的,这乐曲一直伴随着字幕。后来在主人公的童年这场戏以及结尾那场戏中,这支乐曲又再次响起,只是略有变化。这支华尔兹乐曲让人感受到了纯真。借用托尔斯泰创作的华尔兹乐曲,令人感到离托尔斯泰更近了。

改编《谢尔盖神父》对塔兰金来说,是一次艰巨的探索,但这次探索是成功的,塔兰金做到了在银幕上充分地揭示了影片主人公复杂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