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水河》剧情简介|鉴赏|观后感
1981 黑白片 105分钟
日本木村制片公司摄制
导演:小栗康平 编剧:重森孝子 摄影:安藤庄平 主要演员:朝原靖贵(饰信雄) 樱井稔(饰喜一) 田村高广(饰晋平) 藤田弓子(饰贞子) 加贺真理子(饰笙子) 柴田真生子(饰银子)
本片获1981年莫斯科国际电影节银质奖,伦敦国际电影节银质奖,日本《电影旬报》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女配角奖
【剧情简介】
1956年的大阪贫民区。一条浑浊而肮脏的河流蜿蜒伸向远方。9岁的信雄就住在这条河边。爸爸晋平和妈妈贞子在河边开着一家叫作“浪华食堂”的小饭铺,来这里吃饭的顾客大都是当地干力气活的人们。
这天,赶马车送货的盐田又来这儿歇脚。他告诉晋平,下个月他打算买一辆旧卡车换下马车了。谁知他一出门就发生了事故,被自己的马车轧死在桥上。信雄恰好目睹了这一幕惨剧。晋平和贞子很难过,他们没有忘记在贞子临产时,盐田还送给他们一个平安分娩的护身符。晋平深有感慨地说:“战争结束都10年了,这一带还是这么贫穷落后。盐田在战争中幸存下来,可现在却死得这么惨。早知如此,还不如死在战争中呢。”
雨天,信雄认识了一个叫喜一的男孩,他们俩同岁。喜一告诉信雄,他就住在河边的那条船上,是昨天刚从上游来到这里的。信雄也指给喜一看他家的那个小饭铺。
第二天,信雄来到那只小船附近,正好喜一出来提水,便让信雄上船来玩。在船上,信雄又认识了喜一的姐姐11岁的银子,她帮信雄洗净两只鞋上的泥巴,又为他洗了脚。信雄看到这是一条用废船改装的住人的小船,船舱从中间用木板隔成前后两个舱房,喜一和银子住在前舱,他们的妈妈笙子住在后舱,而两舱之间是不相通的,到后舱去要先上岸绕到那边才能进去,这使信雄很奇怪。这时后舱传来笙子的问话声,银子告诉她是喜一的朋友信雄来玩。于是笙子让银子拿出红糖招待信雄,还让银子转告说:这儿以后还是不要常来玩的好。
回家后,信雄把这些都告诉了父母,并问带喜一他们来家里玩行不行。晋平告诉信雄,带喜一姐弟来玩可以,但是晚上不能到那条船上去。
傍晚时分,喜一和银子到信雄家来作客。银子非常懂事,也很有礼貌。晋平提前关了铺子,专门做好了吃的招待他们。喜一说家里的活都是姐姐干,大家夸奖银子能干,喜一赶忙抢着说,他能提水,还会唱歌。于是他唱起了一支战争时期的歌曲。歌中充满对死去的战友的怀念之情。晋平听着这支当兵时很熟悉的歌,勾起了对往事的回忆,眼中含满辛酸的泪水。他问喜一是怎么会唱这支歌的,喜一说,他爸爸活着的时候,喝了酒总爱唱这支歌,所以学会了。正说着,有两位顾客走进饭馆,他们是常来吃饭的船工。晋平告诉他们今天有事提前收铺了,但在两人一再央求下,只好起身去为他们做面条。这时一个船工认出了喜一,说:“这不是那条花柳船上的孩子吗?”晋平立即阻止他们在孩子面前说这些事,但他们仍旧拿喜一取笑,晋平气愤地将他们赶出了饭铺。为了打破沉闷的空气,晋平就给孩子们变小戏法,气氛渐渐活跃起来。喜一姐弟临走时,贞子请他们以后还来玩。
某日,有人带口信来告诉晋平,他的前妻病得快死了。她很想在临死之前见见晋平和信雄,虽然信雄不是她生的,但终究是晋平的孩子。得知前妻目前的状况,晋平马上带着信雄到京都的医院去看望她。
从京都回家后,信雄就去船上找喜一。喜一不在,只有他妈妈独自在后舱里。她听到是信雄来了,便请他到后舱来坐坐。进了后舱,信雄见到了喜一的妈妈笙子,她长得很美,身上穿的虽然是旧衣服,但干净整洁。船舱里除了衣箱和镜台之外什么也没有。笙子十分感谢他和他的父母热情款待喜一姐弟,并说起她以前也很想在岸上开家小铺子,但喜一的爸爸死后,她就再也不想到岸上去了,只打算在水上漂泊一生。信雄真诚地邀请笙子也到他家去玩,笙子一再道谢,并夸奖信雄懂事。
天满宫庙会的日子快到了,信雄和爸爸说定那天带他和喜一去玩,晋平爽快地答应了,可是到了那一天,晋平却不见了踪影,贞子一个人忙里忙外,心急火燎,只得让信雄给她打下手。但信雄却惦记着爸爸的许诺,闹着要去庙会。贞子无奈,就给了信雄和喜一每人50元钱,让他们自己去逛庙会。在庙会上,他们看见许多好东西都想买,又舍不得花钱,等到最后下决心买糖稀吃时,却发现钱已被喜一弄丢了。为了安慰朋友,喜一说带信雄去看他搞的螃蟹窝。
天色已经晚了。喜一把信雄带到他家船上。银子不在,只有后舱的窗口闪着灯光。喜一拉着信雄走进黑暗的船舱,从船舷旁的水中提起一把旧扫帚,那上面爬满了小螃蟹。喜一把一只只小螃蟹身上沾上灯油,然后点火烧着。看着小螃蟹乱跑乱爬,喜一十分开心。而信雄则心中不忍,一再制止。这时一只螃蟹沿着船舷向后舱那边爬去,信雄为了抓住它也跟着爬过了船舷。一抬头,发现自己正在后舱的窗口旁。他向窗里一望,正好看到笙子那张美丽而苍白的脸,一个背上刺满花纹的男人伏在她身上。刹时间他目瞪口呆,而笙子也愣愣地看着信雄。过了片刻,信雄慢慢退回前舱,一句话也不和喜一说就向岸上走去。喜一眼中闪着泪花默默地望着哭着离去的信雄。
回家后,信雄凭窗眺望喜一家的小船。楼下,一个顾客唱起了喜一唱过的那支歌,信雄不由想起了那天喜一姐弟来作客时的情景。
第二天清晨,信雄躺在席铺上不起来。贞子问他话他也不回答,忽然贞子看着窗外叫道:“哎哟,信雄,喜一家的船要走了!”信雄仍然倔强地躺着不动。贞子问他是不是和喜一打架了,他说没有。晋平一言不发,只是目光深沉地注视着信雄。片刻后,信雄轻轻地叫了一声“阿喜!”跳起身来跑了出去。
一条拖轮拖着喜一家的小船朝上游开去,船上的窗户都紧闭着,看不到喜一和银子的身影。信雄在岸上跟着船一边跑一边叫着“阿喜,阿喜!”声音越来越大,但是没有任何回答,只有拖轮发出“突突”的响声,船速逐渐加快了。信雄依然不停地跑着、喊着……小船穿过了一座又一座桥洞,沿着这条浑浊的河流一直向上游开去。信雄站在一座桥上,悲痛万分地凝视着远去的小船。
【鉴赏】
70年代末80年代初,是日本影坛新导演大量涌现的时期,不少才华横溢的中青年导演以他们敏锐的观察力和大胆的创新精神脱颖而出,很快成为日本影坛的一股新生力量。这些导演的作品,其视点大都集中于现代的日本社会和当代的日本人。小栗康平的处女作《泥水河》则以50年代中期的大阪为背景,通过三个少年及他们父母之间的一段平常的生活经历,对战争结束不算太久的日本社会状况和战争留下的创伤作了真实而感人的描绘。
1956年的日本乃是百废待举的时期。侵略战争不仅给千百万受侵略国的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也使本国的普通百姓陷入痛苦的深渊。尽管战争结束已经10年,但社会仍然不稳定,人民仍然贫困,那些经历了战争的退伍军人更有难以愈合的精神创伤。影片正是以仍在军国主义阴影笼罩下的平民们的惶悚不安这一基调作为主体结构的。
信雄的父母在泥水河边开着一家小小的食堂,主顾们都是普普通通的劳动者。盐田一直赶马车运货,他是个从战场上捡回条命的人,自认为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正当他打算买台旧卡车换下马车时,却被自己的马车压死了。影片一开始就把人们带进了一种迷惘、悲伤的人生难测的气氛中。
喜一、银子的父亲命运更加悲惨,他也是从战场回来的退伍军人,在运输船上干活,是大家公认的好水手,结果却被活活累死,妻子只得作暗娼抚养两个年幼的孩子。晋平的情况还算好,开了一爿小小的饭铺,虽说挣不了多少钱,但总有块属于自己的立足之地,生活也比较安定,他为人热情,有正义感,不反对信雄与暗娼的孩子交往。当喜一在他家受到侮辱时,他挺身保护喜一,赶走了顾客而宁肯买卖做不成,他对于那些和他有着相似经历的退伍军人抱有很深的同情。然而他又是个受传统道德观念束缚的人,当妻子问他喜一姐弟要来家玩,该怎么办时,他只是说“没什么,这跟孩子没关系,孩子无法选择父母。”面对同是战争受害者的笙子,他显然是站在世俗的道德立场上采取了蔑视与排斥的态度。
《泥水河》的主题表现了信雄与喜一的一段友情,但这是一种二元对立的友谊。信雄因其较为完美的家庭环境而持有传统的道德价值观,喜一则承受着世人的蔑视与唾弃。对于这种道德观念上的矛盾和难以统一,烧小螃蟹这场戏给予了很好的表现。看到喜一点火烧小螃蟹,信雄一再制止;“怪可怜的,别点啦!”他觉得喜一过于残忍。然而喜一并不罢手,看到身上着火的小螃蟹痛苦挣扎他兴奋不已,这实际上是一个孩子在遭受了种种屈辱与蔑视之后的一种强烈的情绪宣泄,是喜一对于社会由于其母亲的原因而强加给他的不公平待遇的果敢反抗。
信雄以前虽然感觉到人们对喜一一家人的鄙视,却并不知道原因所在。他见过喜一的母亲,而她的美丽令他难以忘怀。可以说,从那时起,笙子已成为信雄心目中美的化身。当他无意中见到了笙子的另一种形象时,心中美好的偶像在刹那间坍塌了,毁灭了。这种巨大的冲击是他难以承受的,它对于信雄心灵上的震动力之大远远超过了目睹盐田被马车轧死的惨景,他一时无法在尚不成熟的道德标准中求得平衡。
当喜一家的小船最后悄然离去时,友情的力量终于战胜了抽象而模糊的道德观念的束缚,信雄拼命追赶喜一家的小船,呼喊着喜一的名字。影片结尾处的导演处理和镜头运用十分出色。小船穿过了一座又一座的河桥,逆流而上,信雄光着双脚沿着河边执着地追赶,先是轻声叫着“阿喜”,尔后声音越来越大,最终成为全力地呼喊,他想要唤回即将失去的友情,也表达了他对传统道德观念的反叛。但是船舱的窗户始终紧闭着,喜一和银子不可能听不到信雄的喊声,然而他们再也没有出现。这表明信雄头天晚上的诀别之举无疑等于在喜一姐弟稚弱而受伤的心灵上又插上了一刀,使得喜一姐弟与信雄的友谊以及他们从信雄父母那里得到的一点同情与温暖化为泡影,也使得他们刚刚产生的一点点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终成虚幻。始终紧闭的窗户表达了他们对于世人和社会已经彻底绝望的心情。
片中有一个段落描写晋平带信雄到医院去看望临死的前妻。10年前,晋平退役后就离开了妻子,与贞子来到大阪的贫民区开了这家小店,并且生下了信雄。影片借此含蓄地指出,表面上道德完善且处于较好生活环境中的人实际上未必就比因生活所迫而操贱业的笙子更为高尚。
小栗康平1946年出生于群马县前桥市,毕业于早稻田大学第二文学部戏剧表演专业。在校期间经常去电影研究所学习,毕业后成为自由副导演,曾协助鸼田正浩、浦山桐郎等导演拍摄了《情死天罔岛》、《青春之门》等影片。《泥水河》是小栗康平首部独立导演的作品,他出人意外地使用了黑白画面,且手法平实,节奏缓慢,其风格与日本著名导演小津安二郎的作品十分接近。他本人也确曾表示,他最喜欢的日本导演就是小津安二郎。《泥水河》正是以小津作品那种纯朴的审美方式对经济高度发展前的日本战后历史之一段进行了提炼。小栗康平与片中人物信雄、喜一是同龄人,影片所表现的历史时期也是他本人生活经历中的一个重要时期,他说过,他总也忘不了儿时曾隔窗长久凝望着的那条浑浊的河流。可以说,少年信雄的经历正反映出了小栗本人童年时代心灵成长的一段过程。
影片没有局限于用悲伤、凄凉的情调渲染感情,而是以平静的语言娓娓地讲述了这个普普通通却撼人心魄的故事。对喜一、银子姐弟心中的创伤既未进行夸大的描绘,也没有特别偏重于任何一个登场人物的立场,而是随着片中出现的男女主人公的生活过程,溶进了作者对他们每个人的感情上的共鸣。影片以日本传统的感情表达方式抒发了人类应有的真诚、友谊和互助互爱等美好的情感,同时也批判了现代物质文明中逐渐失去平衡的道德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