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女儿》剧情简介|鉴赏|观后感

《美国女儿》剧情简介|鉴赏|观后感

1995 彩色片 100分钟

俄罗斯莫斯科电影制片厂集团公司“信使”电影制片厂/“旅行者”公司/“美国发行人”公司/俄罗斯电影委员会联合摄制

导演:卡连·沙赫纳扎罗夫 编剧:亚历山大·鲍罗江斯基 摄影: 弗拉吉米尔·舍夫琴科 主要演员: 弗拉吉米尔·马什科夫(饰瓦拉金) 艾丽松·乌伊特别克(饰阿尼亚) 玛丽亚·舒克申娜 (饰母亲)

本片获1995年第二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特别奖,俄罗斯索契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

【剧情简介】


美国城市圣一弗朗西斯科,一个七八岁的女孩正在专心致志地在玩具模型飞机上学开飞机,玩得正起劲,母亲喊她回去睡觉。小孩无奈,依依不舍地离开飞机去睡觉。第二天早上起床后,母亲吩咐司机用车送孩子去上学。

送小孩的车行至拐弯处,一辆出租车跟了上来,一直跟到学校门口,看孩子下车进了校门,乘出租的人才慢慢离去。

原来,车里的人不是别人,正是小孩的亲生父亲。他叫瓦拉金,来自俄罗斯,专程来美国寻找自己的女儿。4年前,孩子不满5岁时,妻子离开他和一个有钱的美国人结婚到了美国,也把他的女儿阿尼亚悄悄地带到了美国。这次,他费了很大周折来到美国,就是要找回自己的女儿。

然而,直接去找前妻要回女儿是绝对不行的。那样,事情办不成,反而会更糟,于是,他先从同乡熟人处打听到前妻的住址,再到她的门前仔细观察,看到自己的女儿之后,便在孩子上学的时候跟上了她的车子。尽管父亲已经认出自己的女儿,可是,却不愿贸然相认,他怕孩子认不出他或者不认他这个亲生父亲,毕竟他们已经好几年没有见面了,孩子还能记得他吗?

晚上,瓦拉金坐在饭店里与同乡商量用什么样的办法与孩子见面,说着说着拿起电话拨了前妻家里的号码,电话接通了,是一个女子的声音。他请对方叫女儿来接电话。可是,当女儿拿起话筒说话时,他又赶紧挂断了电话。他在担心,怕女儿不认他,不过,总算听到了女儿的声音,他心里感到有些安慰。

父亲再次来到学校门口。放学了,孩子们陆续走出学校,女儿也出来了。她像捉迷藏一样闭着眼睛。待她睁开眼睛时看到爸爸站在一旁,立即高兴地跑上前去抱住爸爸。父女相见,格外亲热。女儿拉着爸爸逢人就说,这是爸爸,还专门告诉老师,这是她真正的爸爸,俄罗斯爸爸。

父女俩回到爸爸住的地方,女儿用英语和爸爸讲话,问这问那,爸爸只知道简单的几句英语,只能勉强与女儿交流,所以开始教女儿说俄语。

前妻找到瓦拉金住的地方,将女儿领回家。到家后,母亲问女儿,父亲和她谈了些什么,给她说了些什么,孩子不愿回答,反问母亲,为什么妈妈要骗她,说父亲已经死了。母亲一再解释,她这样做,这样说,一切都是为了女儿,为了女儿将来的前途与幸福。

母亲不得不和前夫打交道了。她把丈夫与前夫约到饭店的饭桌上准备与他摊牌,她介绍两位男士认识之后,三个人坐下商谈条件。不管前妻怎么解释,或者答应什么条件,瓦拉金都不肯让步,非要带女儿回去不可。谈判没有成功。看在他们以前是夫妻的面上,或者母亲觉得前夫的衣着实在有些不合时宜,便拿了一身牛仔服作为礼物送给他。也许是自尊心在作怪,或者真的不想要,瓦拉金拒绝了前妻的礼物。

瓦拉金来前妻家找女儿,没有进门就被门卫赶了出来。无疑,前妻已经打了招呼。

待他回到住处,女儿已经在门口等着爸爸。女儿告诉他,说她想回俄罗斯,想去莫斯科看奶奶。爸爸听后,非常高兴。原来担心的一切问题已不复存在,于是,两个人开始商量返回俄罗斯的途径,因为此事要保密,不能让母亲知道。

经过认真考虑,女儿提出自己的想法:他们最好绕道先去墨西哥,再从那里回莫斯科,并说了走这条路线的原因。父亲表示同意,他们开始为回家做准备。

瓦拉金找到同乡,希望他能用车送他们一程。同乡没有答应,父亲只好自己带着女儿上路了。

父亲带女儿走了,也是偷偷走的,没有告诉孩子的母亲。所以当他们父女二人坐在大巴里赶路时,电视里已经播出了寻找他们二人的启事。母亲找不到女儿,已经报了警局。

为了不被人认出,车到站后,他们赶紧下了车。在街边上,女儿向父亲要了一些钱,说是去一下就来,让父亲在原地等她。待她再回到爸爸身边时,不光是别人,就连父亲也没有认出自己的女儿。阿尼亚削短了头发的头上扣了一顶男孩子经常戴的帽子,鼻梁上架了一副深色的眼镜,一身牛仔的休闲装束,完全变成了一个小男孩。她不光女扮男装,改变了自己的形象,还给爸爸买了一身西部牛仔的衣服让他换上。装扮完毕之后,与原先判若两样的父女二人不再乘坐大巴,而是去路边搭乘顺路的车了。

他们搭上了一辆货车继续赶路。美国的高速公路宽阔平坦,干净利落,车行如流。在欢快的音乐声的伴奏下,他们乘坐的货车在南行的车流中平稳地向前行驶。

行至一个饭馆前,司机停下车,大家一同进去吃饭。正吃饭间,警察进来盘查,多亏司机帮忙,说了许多好话,他们才没有被发现。吃完饭,他们继续前行,行至一个小城,司机放下了他们,因为,车子要在此拐弯,朝着不同的方向开去。

风尘仆仆地赶路,父女俩也实在太累了,因为,不光是赶路,还总是担心被警察发现。既然下了车,也就好好休息一下。父女俩来到海滩上,尽情地享受阳光的沐浴和海风的吹拂。沙滩上,父亲边和女儿玩沙子,边教女儿说俄语。女儿看见什么就指什么,父亲顺着女儿指的东西就说什么:沙滩、海洋、蓝天、白云、眼睛、鼻子……女儿说英语,父亲说俄语,女儿再跟着父亲说俄语,着急处又说起英语。两个人边说边笑,边打边闹,玩得特别开心。

他们又上路了。由于辨不清方向,他们坐上了回程方向的车。为了躲避警察,他们有意拐弯,本应朝前,却朝后开去。就这样东奔西跑,躲躲藏藏,费尽周折,历尽艰辛,总算快到边境了。在一个小城,他们下了车,进了一个饭馆吃饭。饭后,父亲高兴所致,无意中唱了一首俄罗斯歌曲,引起在座人的兴趣。饭馆老板娘更是兴意盎然,邀他一起跳舞。不知是有人发现他们报告了警察,还是警察不期而遇,就在他们正热闹时,警察进来带走了父亲。

警察把父亲带到警局关进铁笼子。女儿未被关是因为她当时出去了一会儿不在现场。为救父亲出来,女儿开始给警察说好话,后来又塞钱,但都无济于事,警察就是不放父亲。

一个警察告诉女儿,他们要把她父亲转送到另一个地方去。聊天之间,警察无意中讲了一个故事:有一次他在执行任务时,一不小心,车上的人全都跑了。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女儿将此事记在了心里。

警察把父亲带上车,送往另一个地方。行至途中,路边发生的一件事引得警察下车去看。趁警察不在,女儿拉起父亲下车就跑。他们跑啊跑,不知跑了多长时间,也不知跑了多少路程,总算逃脱了警察。他们来到一条小河边,眼看就要越过边境,突然下起大雨,父女俩全被淋湿了。

女儿着凉发烧,开始生病,为给女儿治病,父亲抱着女儿主动上了警车。女儿被送进医院,父亲再次被关进警局。

警察局里,前妻前来探望。告诉他,因为触犯刑律,他要被关4年。不过,也有办法救他。只要他不再坚持要回女儿,她就去找警察,那样,第二天他就可以被放出来。瓦拉金没有答应,他宁可坐牢,也不愿放弃自己的女儿。前妻无奈,只好离去。

美国的监狱里,囚犯们在干活,瓦拉金和一个黑人作为搭档一起干活。一架直升机在监狱上空盘旋飞行之后,径直落在监狱的院子里。原来,这是阿尼亚驾机来救爸爸。瓦拉金和黑人一起上了飞机,飞机起飞,他们逃离了监狱,向着遥远的俄罗斯飞去。

【鉴赏】

影片《美国女儿》是俄罗斯中年电影导演卡连·沙赫纳扎罗夫于1995年拍摄完成的影片。影片讲述俄罗斯一对父女离别重逢的故事,讲述他们之间的至爱亲情。影片在美国实地拍摄,启用了真正的美国演员,然而却带有俄罗斯独特的幽默感和令人感伤的抒情色彩。

导演沙赫纳扎罗夫以注重影片的观赏性而闻名。他的前几部作品:表现敖德萨富有才华的爵士乐手生活的《我们来自爵士乐队》,描写发生在荒无人烟的加格拉冬天的故事的《加格拉冬天的傍晚》以及具有幻想色彩、充满神秘感的《零城》都是对不同样式及风格的探索。影片《美国女儿》是又一种样式的探索。影片以情节剧建构,表现手法上具有一定的惊险样式成分。

俄罗斯音乐家瓦拉金来到美利坚合众国寻找自己的女儿。几年前阿尼亚不满5岁时由其母,即背叛了丈夫,同一个美国有钱人结了婚的母亲悄悄地带到美国。父亲找到女儿后,原来的阿尼亚已经更名为恩。她虽然不懂俄语,也不会说俄语,但根据朦胧的记忆她立刻就认出并亲近了自己的亲生父亲,还同意和父亲一起回遥远的故乡俄罗斯,回莫斯科看奶奶。然而,要从母亲身边带走孩子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于是,女儿出主意,先到墨西哥,再从那里回俄罗斯。商定之后,父女俩稍作准备便背着母亲上了路。他们横穿美国,经过了美国的城市和乡村,终于来到墨西哥边境。然而,不幸女儿生病,为给女儿看病,父亲主动投向警察。

影片主要表现父女俩在归国途中的各种艰难、惊险和奇遇。身处异国他乡,语言不通,方向不明,从而闹出了许许多多的尴尬和令人忍俊不禁的笑话。如:本应朝南,由于辨不清方向却朝北走去,本应朝东,为躲避警察,有意向西而行。大街上,遇见警察,急忙躲避,饭馆里,不敢说话,生怕被人发现。经过千辛万苦,费尽周折,离目的地不远了,一时疏忽,唱了一首歌,召来了警察的盘查,一下子被关进了警局。好不容易逃了出来,没料到,一场大雨又使女儿得了病。为给女儿看病,父亲主动找到警察,再次被关进了监狱。

影片以情节剧的样式作为构架,通过父女俩人逃离美国的故事表现了俄罗斯人,至少是一部分俄罗斯人当时的一种心态,也反映了俄罗斯电影创作中的一种现象。

90年代初,俄罗斯银幕上出现了大量的揭露前苏联社会弊病、揭露社会犯罪和各种黑暗面的“黑潮”影片。在人们对“黑潮”影片彻底失去了兴趣之后,电影创作者便把目光投向喜剧和大众电影。随着社会上出国热的兴起,电影也在表现这一题材方面形成了一个潮。“资本主义的西方”成了俄罗斯众多青年人追求的理想,巴黎、纽约成了他们梦想的天堂。为到达这个“圣地”,他们绞尽脑汁,想尽办法,甚至不择手段,不惜出卖朋友,以弄到金钱和护照,从而奔赴大洋彼岸。即使去不了,也不妨在梦中的墙上挖一个窗户,以求“随便”来往于巴黎和圣一彼得堡之间,即使去不了,哪怕“看一眼巴黎也死而无憾”,为此出卖灵魂,出卖肉体,甚至不惜装扮成外国人以达到自己的目的。俄罗斯人想出国的心境通过这样的影片表现出来。向往“天堂”、奔赴“天堂”似乎成了他们惟一的心愿。

几年之后,人们的心理已经有所改变,这从导演沙赫纳扎罗夫的影片中即可看出。有人说,这部影片的内容是以导演自己生活中的一段经历为基础的,影片中背叛了丈夫、跟美国的有钱人跑到美国的女孩的母亲,其原型就是沙赫纳扎罗夫的妻子。她曾甩了丈夫跟一个有钱人跑到美国,导演的这部影片是对她的报复。不管这种说法真实与否,俄罗斯人对待出国的心态似乎已经有所改变。因为西方的天堂再美好,那也是别人的,俄罗斯人到了那里要想生活下去就得顺应他们,改变自己。在影片《通向巴黎的窗户》中,主人公音乐家到巴黎后托朋友找到的工作是光着屁股参加乐队的演出。这种工作对他来说,绝对接受不了。于是,他回到祖国,宁可到大街上去卖艺,那也是穿着裤子的。这部影片中,主人公瓦拉金自己不愿离开俄罗斯不说,还要千万百计地把已经成为美国臣民的女儿带回各方面都不景气的俄罗斯,而且丝毫不考虑女儿的未来和前途。仅这一举动就足以说明作者的立场和观点了。

在主人公的性格及形象塑造上,作者也没有忘记自己的初衷。瓦拉金到美国见到前妻之后,前妻送给他一套牛仔服作为礼物,瓦拉金不但不欣赏,还拒绝接受。他宁可穿着国内缝制的衣服,尽管显得不合时宜,可那是自己的衣服,穿着它心里坦然。这场不太引人注意的戏,道出了主人公的自尊,自爱和骨气,也揭示出他的保守和固执。尽管穷,但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特别是抛弃了他的前妻的施舍。和孩子在沙滩上的一场戏则表现了父女间的骨肉亲情。虽然多年未与女儿见面,可是父女在一起,没有丝毫的陌生感,他们是那么自然,那么亲切,那么欢乐。这场戏的拍摄自然流畅,亲切感人。女儿和父亲的交流,学说俄语的方式自然有趣。既学习了俄语,又增加了父女之间的感情。女儿病后,父亲抱着女儿跑步找到警车把孩子送往医院的戏更表现了他对女儿的慈爱。他宁可自己被警察关进监狱也要先给女儿看病,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也要保护女儿的安全,女儿是他的一切,是他的生命。

影片以情节剧的方式结构,却带有浓郁的童话剧色彩,既是现实中的具体事件,又是一个童话故事。一个小姑娘连同房子被突然刮起的飓风带入空中,抛在异国他乡,几年之后回到了故乡。这种不真实的剧情内容显示出浓郁的童话色彩,然而整个故事发展过程中作者注意强调的情绪感染力,父女俩的真挚感情却具有真实感。他们在归国途中的惊险奇遇以及一波多折的经历也充满了紧张之感和感伤之情,使观众看了无不动情,无不产生同情和怜悯。

影片在造型上,采用了幻影与现实相结合的手法。俄罗斯在影片中始终是一个幻影,是一个希望,是童话中的王国。它的形象是通过主人公决心把女儿从美国带回祖国这一事件过程构成的。影片结尾,小女孩驾驶飞机从监狱救出父亲飞往俄罗斯正是通常童话故事的结尾。

美国的形象在影片中采用了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圣一弗朗西斯科魔幻般豪华美丽的全景,以及太平洋的雄伟风采通过摄影师精湛的艺术和技术处理,从各个不同的视点展现在观众面前。摩天大楼,闪烁的霓虹灯,各种现代化的建筑设施构成了一座现代化的宏伟城市。

父女俩人从北至南穿越的美国乡村也有自己的特点。乡村公路干净利落,路上汽车如流,路边有严厉的警察,还有各式各样的酒吧。父女俩乘车在公路上东奔西跑,时而躲避警察,时而进酒吧充饥。由于环境的生疏,语言的差异,他们闹出了许许多多的笑话,也几度陷入担惊受怕的处境之中。不过,在紧张担心的逃跑之中,他们也领略了美国乡村的风土人情,接触了各色人等。

路在影片中是一个独特的造型,整个故事除了开始时父女相认的情节发生在圣一弗朗西斯科之外,其余情节全都发生在路上。道路既是故事动作发展的地点,也是片中主人公生活的方式。从这一点上说,影片又似乎是一部表现旅途的影片。因此,路上的奇遇,路边的景色以及风土人情,无疑是影片造型不可缺少的,也是作者刻意描写的部分。主人公历经艰难,终于驾机飞往祖国。

影片结尾,转弯太急,小女孩驾机落入戒备森严的美国监狱,一个外国人和一个黑人驾机逃离监狱,无论如何都不能令人相信,尤其是在美国这样法律健全的国家。然而,正是在这一点上影片更具有了童话色彩。何况,作者的目的,让主人公飞回祖国更符合广大俄罗斯观众的心愿。

影片中几位主人公的扮演者表现都不错。瓦拉金的扮演者俄罗斯的当红男演员马什科夫将一个初到美国的俄罗斯人刻画的比较准确。他不想见前妻,又想接回女儿的心理促使他一次又一次地在学校门口等女儿,而语言不通则使他事事小心,再现了一个外国人特有的心态。

阿尼亚母亲的扮演者玛丽娜·舒克申娜是前苏联著名电影导演、演员、作家舒克申的女儿。这位学外语出身、懂几国语言、从事翻译工作的非职业演员在影片中把一位母亲对女儿的爱,及对前夫的冷酷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准确而细腻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

美国小演员艾利松·乌伊特别克是舞蹈学校学生,曾在同年龄组的舞蹈比赛中获胜。在影片中,她以清新自然、丝毫没有表演痕迹的表演风格再现了一个天真烂漫、聪明活泼、不时冒出鬼点子的小女孩的形象。她的表演赢得了俄罗斯人的承认,在1995年的俄罗斯索契电影节上获得了主席团颁发的最佳女演员特别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