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一九八四》》作家与作品鉴赏

【时间】:1949

乔治·奥威尔的代表作之一。小说通过三十九岁的普通男子温斯顿·史密斯噩梦般的经历描述了未来的一个极权国家大洋国(影射受美国影响的不列颠帝国)的可怖现实。这是一个扭曲的世界:“党”的口号是“战争即和平,自由即奴役,无知即力量”,“真理部”篡改历史,歪曲事实,“和平部”穷兵黩武,“友爱部”清除异己,“富裕部”粉饰凋敝的经济。这是一个没有自由和独立思想的世界,一切都处于以“老大哥”(影射斯大林)为首脑的“党”和国家专政机器的严密监视与控制之下,到处都写着“老大哥在看着你”。“思想警察”通过“电幕”(双向播出的电视监控系统)全天候监视每一个“同志”的一举一动。国家更通过控制语言来控制思想,被称为“新话”的通用语致力于把词汇减至最小,从根本上杜绝人们独立思考的可能。这是一个人性泯灭的世界,人们必须谨言慎行,甚至要控制自己的表情。谁也不能信任,朋友可能是思想警察的特务,孩子会偷听父母谈话并告发他们,爱情是犯罪。温斯顿·史密斯试图反抗这一切,却终于被完全驯服:“他战胜了自己。他热爱老大哥。”小说最后的这两句话令读者愈觉毛骨悚然。这一民主社会主义者的悲观预言完成于1948年,“八四”即“四八”的倒写。作为反极权主义的反乌托邦小说,《一九八四》不仅旨在揭露当时的“苏联神话”的真相,战时的英国乃至欧洲大陆一些国家的极权主义倾向同样令奥威尔忧虑。他所设想的极权主义的种种表现在电子与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已从技术上成为可能,而其萌生的思想及文化土壤并未被清除。1984年已经过去,但小说《一九八四》的现实意义仍不容忽视。《一九八四》可能是奥威尔最为著名的作品,但其结构单薄,铺叙平板,议论过多,文学价值相形之下不及其思想性及社会意义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