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阿赫玛托娃《回声》诗词原文及赏析

回声

〔苏联〕阿赫玛托娃

通向往事的道路早已湮没,其实如今

我还有什么必要去探索往事的残痕?

那边是什么?是沾有血迹的石板,

是进入墓穴的栏门,

或者是至今不肯沉寂的回声,

纵然我一再央求,它就是不听……

这回声跟我心中的思潮一样,

怎么也不肯安静。

(戴骢译,选自《孤独的玫瑰》)

【赏析】

这“回声”不是物理现象的回声,而是人生道路的回声。

诗人的生活道路很不平坦。我们无意责备她对俄国十月革命的异议,但她确实造成了自身的局限。阿赫玛托娃的思想观念很矛盾,她发表过不合时宜的作品,但当祖国面临危亡时,又用诗来号召人们保卫俄罗斯!

我们应把《回声》当作一面时代的镜子来研读。此诗写于1960年,这时诗人已恢复名誉,《回声》是她对往事的观照。

第一、二行是总起,诗人问道:“我还有什么必要去探索往事的残痕?”诗人是不想再记着那“残痕”的,但是那“残痕”毕竟深深地烙下了,接着诗人用几行诗写“那边是什么”,将“残痕”具体化。

“这回声跟我心中的思潮一样,/怎么也不肯安静。”这里“不肯安静”的“思潮”是什么,我们只有把握了第一、二行诗,才好把握全诗的立意。既然“通向往事的道路早已湮没”,“往事”已不复存在,不必再去追究。用我们的语言来表述,是“一切向前看”吧。全诗给人的启迪是,要从时代、社会及个人三方面来反思,使得“通向往事的道路”不再重现,让一切“残痕”,永远“湮没”!

这首诗的语言自然流畅,没有夸饰,没有造作,直白朴质而有韵味。

(陈绍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