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布莱克《摇篮曲》赏析

《〔英国〕布莱克·摇篮曲》经典诗文赏析



甜蜜的梦,在我爱儿头顶,

你且罩起一方树荫!

甜蜜的梦,在幽美的月光之旁

看清泉欢快地流淌!



香甜的睡眠,用眉上的柔毛

给幼儿织一顶睡帽!

香甜的睡眠,温柔得象天使一样,

在快活的婴儿头上翱翔!



甜蜜的笑, 你晚上且在

我宝贝的头上徘徊!

甜蜜的笑脸, 母亲的笑脸,

长夜漫漫, 正靠你消遣。



柔和的呻吟, 甜蜜的叹息,

别把你眼中的睡意赶去!

柔和的呻吟, 更柔和的笑容,

把一切柔声的呻吟消溶。



睡吧, 睡吧, 快活的小孩,

万物都已微笑着睡下来;

睡吧, 睡吧, 香甜地睡,

在你头上你妈妈在流泪。



可爱的孩子,从你的脸上,

我能找到那神圣的形象;

可爱的孩子, 有一回就象你,

造化躺着为我啜泣:



为我, 为你, 也为大家,

当他还是个小小的娃娃。

他的形象你永远看见,

那在你头上微笑的神圣的脸!



对我, 对你, 对大家都笑,

他变成一个婴儿,很小很小;

婴儿的笑就是他的笑,

天地间一片祥和之气笼罩。

(袁可嘉译)



在文学史上, 布莱克有神秘主义诗人之称。 在诗人死后一百多年之中, 批评家、 文学史家对他的诗往往还是望望然去之。 对诗人进行正确全面的理解还是近二十年的事。要读懂并欣赏布莱克的诗, 除了要了解他的反传统的浪漫主义特征之外, 还得领会他的宗教精神, 理解他从现世和宗教中所悟到的个人精神的丰富内涵。这位从小就感到“上帝和天使的幻影在窗前窥视”的诗人,心中有着奇妙无比的幻想天堂,其中渗透了宗教的神秘主义。因此,歌咏上帝、天使和童年之乐在他早期的作品中占了不小的比重。 这首《摇篮曲》亦选自他早期的诗集《诗的素描》。诗中歌咏了温柔的母爱,童年的幸福, 赞颂了体现“爱、仁慈与和平”的上帝, 是一首画面幽美, 想象丰富,意境朦胧的抒情曲。

一开始, 诗人就把我们带入了甜美的境界: 母亲守在摇篮旁, 望爱儿安睡, 心中充满温柔的爱和衷心的祝福。母亲愿孩子梦中有月光,有清泉,充满和平与安宁。 画面柔美, 诗情飘逸, 这是一首摇篮曲,又似乎不仅仅是摇篮曲, 而是诗人向往和追求的境界。

丰富的爱心, 细腻的感情只能用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笔触来表达。诗人想象瑰丽, “梦”、 “睡眠”和“笑”在他笔下都描绘得神韵飞动, 极为传神。他的笔触细腻入微,似乎渗透了母亲的整个心灵。同时,诗人又用“呻吟” 、“叹息”在静态的描写中加入了动态, 在视觉的画面上注入了听觉。 将母亲的爱表达得更加温情动人。

诗人用前面五节诗给我们展现了一幅动人的图画, 给人一种类似拉斐尔笔下的圣母抱子图一样的圣洁宁静之感。 但最后三节, 诗的主题升华了, 由描写母爱转到了对上帝的赞美。 这是人的泛神思想的体现。母亲从孩子脸上看到了上帝“神圣的形象”,她赞美上帝的“为我, 为你, 也为大家”的博爱精神。上帝是人类的庇护之主,纯洁的孩子永远能看见他“微笑的神圣的脸”——沐浴到上帝神圣的爱。 最后一节诗中, 诗人的构思奇特, 想象新颖。上帝在母亲眼中幻化成了婴儿。这种将上帝与婴儿合而为一的人神交合的写法,表明了诗人所崇拜的上帝是人格化和富有人情味的,而非虚无的偶像。这实际上是布莱克的宗教精神与博爱思想的合一,泛神主题与入世观念的交织。最后一句统摄全篇,将主题由一般的母爱扩展和深化到了对充满人类之爱的大同世界的追求——如果世人都象上帝一样,体现出他的种种美德:仁慈、博爱与和平,则“天地间一片祥和之气笼罩”——一个和谐美好的世界就会来到。

诗歌是形象的艺术,也是最富于暗示性和启示力的艺术。布莱克诗歌的力量不象启蒙主义诗歌那样在于说教和唯理性,而是满含感情用隐喻和象征主义手法表达他的思想。需要说明的是,布莱克诗中所表现的上帝与宗教思想与教会中那种桎梏人性的偶像崇拜是截然不同的。他心中的上帝是人格化的充满人情味的形象,是他的人道主义博爱思想的象征。了解了这一点,对他后来作品中的反教会反宗教思想就不难理解了。

这首《摇篮曲》是四行体格律诗,AA BB双行押韵的尾韵。结构严谨工整,却又和谐自然,宛转如歌,富有音乐美。童谣般的风格中蕴含着深意。

(刘崇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