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蒂内利剧院 [意大利]萨巴》读后感

镰刀、锤子和意大利的星星

装饰着剧院大厅。

墙上留下了多少痛苦的印痕!

走进来了,拄着拐杖的主席。

他挥舞拳头致意,他的演说

让挤满寒酸大厅的

妇女和孩子们哧哧地笑了。

他羞怯地宣称,

人们应当亲善和友爱;

“现在我退场了,像德国人撤退那样。”

杯中的红酒还难以斟满,

它却能治愈伤口,

消除痛苦的皱纹;

摆脱磨难归来的流放者,它给予温暖,

仿佛谁寒风中瑟缩接受和煦的阳光。

这就是阿尔蒂内利剧院,

人在1944年

9月的一天的见闻,

远处仍不时滚过一阵阵炮声,

佛罗伦萨默默无语,

在它的废墟中凝神沉思。

(吕同六 译)

【赏析】

《阿尔蒂内利剧院》是意大利诗人翁贝尔托·萨巴的代表作之一。萨巴的诗歌在意大利现代诗中被看做是现实主义的代表作,而这首诗可以说很好地反映了作者的写作风格和创作旨趣。

萨巴不仅从小就饱尝了生活的不幸与艰难,还因为犹太血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受到法西斯的迫害,先是流亡巴黎,后来又隐居佛罗伦萨、罗马等地。人世的动荡给他的命运和诗歌带来深刻的影响:他将自己的笔名取为萨巴(在希伯来语中是“面包”的意思)。

这首诗是诗人在1944年重获自由之后,回到故乡参加在佛罗伦萨郊区的阿尔蒂内利剧院里举行的群众集会之后写下的诗篇。战争留下的痕迹不时出现在诗句中,例如“墙上留下了多少痛苦的印痕”,“拄着拐杖的主席”,“寒酸大厅”,“杯中的红酒还难以斟满”,“远处仍不时滚过一阵阵炮声”等,但整首诗依然充满了对未来的向往和对过去的沉思,充满了积极向上的力量。

这首诗开篇是对剧院的描写,镰刀和锤子是劳动人民的象征,星星则是意大利共和国的象征,也是意大利国徽的组成元素。在这个装饰着意大利的象征物的剧院墙上,“留下了多少痛苦的印痕”,寓指整个意大利到处都留有战争的痕迹,都还残留着战争带来的痛苦。

第二节从对周围场景的描写转到人的身上,“拄着拐杖的主席”走进剧院对人们发表演说。经历过战争磨难的人们对稳定与和平充满了期待,只要生活安定下来,寒酸的大厅、不够喝的红酒……这些都是短暂的困难,一切都会重新好起来的。经历过战争磨难的人们很懂得珍惜与知足,一番充满和平与幽默气息的演讲也够他们“哧哧地”笑起来。“人们应当亲善和友爱”的主张就是他们的希望。人和人之间不再是仇恨与杀戮,而又回到和平的日子里人们像邻居和亲人一样充满了友爱、和善与宽容。

这些同样饱经忧患的普通人的欢乐和痛苦激起了诗人对自己的人生经历和生活状态的思考与感悟:虽然物质生活还很匮乏,“杯中的红酒还难以斟满”,但生活的安定就像这已经斟入杯中的红酒一样已经得到了保证,这就已经是莫大的安慰了。对于作者这样一个“摆脱磨难归来的流放者”,对于曾经经历过失去的人来说,这种自由和安稳的生活,“能治愈伤口”,能“消除痛苦的皱纹”,能“给予温暖”和安全。虽然由于物质的缺乏,人们的生活还像是在“寒风中瑟缩”,但已经能够开始接受“和煦的阳光”了,能够慢慢伸展开被严寒冻得僵硬的身体和灵魂,开始享受作为人的完整的自由了。

愉悦的气氛洋溢在整首诗中,但完全的乐观仿佛不属于像萨巴这样从小经历苦难、对人生有着深刻洞见的诗人。他在对未来的欣喜和对自由的展望中,仍然不忘对历史的思考和反省。诗歌最后三句这样写道:“远处仍不时滚过一阵阵炮声,/佛罗伦萨默默无语,/在它的废墟中凝神沉思。”炮声无情地提醒人们战争还没有完全过去的事实,昔日繁荣的佛罗伦萨像一个经历世事变迁的老人默默无语,仿佛在思考着人类的所作所为。这三句诗言有尽而意无穷,警示人们反省历史、反省自身,在战争的尘埃还未散尽的时候,不要全然沉醉于对和平未来的向往之中,不要迫不及待地遗忘过去,让历史白白地发生。这几句深沉而有力的话语使整首诗的境界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诗人对历史与人类命运的关注渗透全篇,留给读者无尽的欷歔与思考。

整首诗沉重中带着欣喜,希望中带着沉思,表现了诗人站在过去与未来、痛苦与幸福的临界点上的复杂心情。萨巴总是不忘潜入现实生活的深处,去思索和领悟造成社会危机的历史因素。他的诗句倾注了对失业工人、贫民、病人、劳动妇女等社会弱势群体的同情,也感叹自己的命运多舛,但在悲怆的字句中,则寄托着对人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

萨巴的诗歌语言清新自然,他主动地摒弃雕琢和晦涩,擅长以浅近的诗句表达深刻的思索,在朴实的意象中寄寓深沉的感情,在抒情中蕴含雄浑悲壮的力量。

(吴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