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了多少白昼,过去了多少黑夜,
夏天也已消逝;
枯黄了的树叶发出簌簌的喧响;
两眼暗淡无光,歌儿熟睡,心儿入眠,
一切都进入梦乡……
我不知道,我是否还活着,能不能活下去,
也许就这样在世界上苟延残喘,
因为我已经不再欢笑,也不再哭泣悲伤……
命运啊,你在哪儿?命运啊,你在哪儿?
什么样的命运都没有!
上帝啊,假如你不舍得好的命运,
那就给我一个坏的,坏的命运也是一样!
你不让能走动的人安眠,
不要让他的心死掉,
像一块腐朽的木头
卧倒在地上。
你要让我活下去,让心活下去,
让我热爱人们,
假如不那样……我就要咒骂,
把这个世界放火烧光!
脚上戴着镣铐,
在囚禁中死去,这是多么可怕,
但是更可怕的,是在自由中
沉睡,沉睡——
永远永远地沉睡,
什么痕迹也没有留在世上;
你是否曾经活过,或者早已死亡,
反正都是一样!
命运啊,你在哪儿?命运啊,你在哪儿?
什么样的命运都没有!
上帝啊,假如你不舍得好的命运,
那就给我一个坏的,坏的命运也是一样!
(戈宝权译)
【赏析】
谢甫琴科早期的诗歌汲取了乌克兰民歌的营养而具有很强的音乐性和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后期作品则充满了对农奴悲惨生活的积郁,对沙皇残酷迫害的隐忧,遭流放和监禁的痛苦,以及对自由的强烈渴望,从早期的浪漫主义过渡到了现实主义创作,从朴素的民歌体发展为充满战斗精神的自由诗篇,以诗歌来揭露专制制度的黑暗,书写劳动人民的疾苦,以奔放的情绪表达对身心自由的渴望。这首诗融合了民歌的音乐节奏、战斗的号角与深邃的人生反思,鲜明的音乐性构成了谢甫琴科诗歌最重要的特征。
全诗共分为两节,第一节描写现实世界,第二节释放心灵世界;第一节如喃喃低语,静谧和谐,“枯黄了的树叶发出簌簌的喧响”,“歌儿熟睡,心儿入眠”,第二节则高声呼喊, 宣泄愤懑,不断地诘问“命运啊,你在哪儿”。两节诗歌内容和音乐情绪之间的深刻差异,如两条旋律引领一首磅礴的乐曲渐入高潮。这首诗歌与其说是诗,不如说是歌: 第一节仿佛摇篮曲,轻轻哼着季节变幻,心境平和;第二节总的基调是高昂的民歌,其中有劳动的号子,有呼喊、咒骂、渴求,面对命运的不公,高昂地迸发出生命的最高音。第二节诗歌内部也有两条音乐旋律同时涌动,一边“是在自由中/沉睡,沉睡——/永远永远地沉睡”,反复应和,一唱三叹,呢喃不止;另一边是战斗的号角,呐喊着“上帝啊,假如你不舍得好的命运,那就给我一个坏的,坏的命运也是一样!”。两条旋律交织着上升,将全诗的气氛烘托到高潮。诗歌反对人们“像一块腐朽的木头”,虽生犹死地麻木、沉睡、腐朽、逆来顺受地度日,而鼓舞人们奋起斗争,无论命运怎样,无论结果如何。诗歌回环反复、诘责呼号,具有鲜明的时代风格和革命气质,读来不知不觉热血沸腾。
(刘云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