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的人,你的足迹
就是路,别无其他路。
走路的人,世上没有路,
人走路才形成路。
你走路才形成路,
当你回头看看背后,
就会看见一条小径——
一条你永不能再踏的路。
走路的人,世上没有路,
只有海上的航迹。
* * *
我们的西班牙人在打哈欠。
是饿?是困?是厌烦?
——大夫,是胃部空虚吗?
——不,空虚的主要是头部。
* * *
又一个西班牙人想要生活,
他的生活才刚刚开端——
在一个奄奄待毙的西班牙
与一个打哈欠的西班牙之间。
新来到世上的小西班牙人,
愿上帝保佑你长成。
直到两个西班牙之一
把你的心冻结成冰。
(飞白译)
【赏析】
以上《谚与曲》三则,相对来说,第三则更有感染力。在一个奄奄待毙的西班牙与一个打哈欠的西班牙之间的,是一个生活才刚刚开端的小西班牙人。这三种意象间充满了无以名状的张力。对于诗人来讲,本诗或许有一种社会批判在内——有关打哈欠的西班牙人可以参见第二则,指的是头脑空虚。那么,诗人的心情实际上是比较矛盾的,既有对小西班牙人的期许:“愿上帝保佑你长成”,又对这种长成感到绝望:“直到两个西班牙之一/把你的心冻结成冰”。这种矛盾心态是在一个时间坐标中形成的,“两个西班牙”在我看来意味着西班牙的两个时间线,一个过去时间的西班牙和一个当下的西班牙。那么小西班牙其实就是未来的西班牙。作为一个文化概念,时间线并没有那种一往无前不容回头的特点。相反,过去、当下和未来,是处于同一层面的,形成一种特殊的“互文”关系。回过来说第一则,这一则很自然就让人想起鲁迅的“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然后仔细解读,又有大不一致之处。不说其意义所指各有自己关心之处,重要的是在其表达方式上,也足以见出散文式的哲理深思与诗思确实是两种不同的感受形式。就本诗而言,我觉得重要的与其说是让我们明白了“你的足迹/就是路”、“人走路才形成路。/你走路才形成路”这样一个显而易见的哲理,倒不如说是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怅然的情绪。“人走路才形成路。/你走路才形成路”,“人”和“你”的并置,是抽象意义与个体经验的混合,以个体经验作为切入口,通向一种深沉的意义。因此在这种对于人生意义的领悟中,一直就伴随着强烈的情感体验,或者说情感体验才是真正需要传达的所在。“当你回头看看背后,/就会看见一条小径——/一条你永不能再踏的路”,时间漂洗过后,即使你能回首往事,却再无法重来一遍,因此,“走路的人,世上没有路,/只有海上的航迹”。在漫无边际的来路上,你甚至都看不到来时路了,唯有那种怅然若失的感觉永留心头。
《谚与曲》三则,都有着很明显的哲理色彩。但我们依然把它们看作是诗而不是哲理(我甚至并不认为所谓的哲理诗是真正意义上的诗),关键在于这些词语的兴发不在于诗人深刻的哲理沉思,而在于诗人感性的诗思,比如海上的航迹之如过往的岁月。理性的意义与感性的诗思结合在一起,形成了非常耐读的“知性”。
(俞春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