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里 [荷兰]阿伦茨》读后感

夜里

我捏碎了一只虱子:

  咔。

不光传进

我的耳朵

或我这间房子。

在地球

每一处

有人烟的所有地方

嘴巴都说:

  咔。

咔,咔。

妈的,

扬·阿伦茨捏碎了

一只虱子的脊骨。

(马高明、柯雷 译)

【赏析】

阿伦茨是荷兰现代诗歌史上的一位怪才。高斯布鲁克称他是“世界上最孤独的人”。没有任何亲友可以提供他生前真正的生活状况,唯一的来源就是他的作品。1974年,当他拿到最新出版的一部诗集,在家里阅读后立即打电话给出版社,说他“完全满意了”。几个钟头以后,他跳楼自杀。在给高斯布鲁克的遗书中他写道:“我想的是能与别人对话,但这不可能。是的,你究竟为什么不跳下楼去。”

读了这首诗会感觉到诗人始终都被“死亡”的意识所左右着,尽管“夜里/我捏碎了一支虱子: /咔”。还有一丝幽默在其中。但这种幽默是沉重、压抑的幽默,被孤独与现实挤压的自我的苦中作乐。

全诗共分四节,第一节作者轻而易举地就捏断了虱子的脊背,而阿伦茨又被整个世界捏断了,“在地球/每一处/有人烟的所有地方/嘴巴都说: /咔”。不知道阿伦茨是否知道,其实捏断他的就是他自己,他无法和整个世界沟通也拒绝任何沟通。

阿伦茨的诗歌在貌似平易中却总让人“由心里深处生出一种冷飕飕的恐怖感”。他的每一首诗歌都深埋着一颗炸弹,看似无意,但是随时都可以引爆,那就是他自发的死亡意识。虱子的死也象征着作者精神的死亡。艺术家分为两种,一种是靠自己过人的才气照亮自己的艺术,比如毕加索,而另一种是以自己的生命燃烧自己的艺术,比如凡·高。诗人也是如此,比如博尔赫斯和阿伦茨。读了这首诗我们会感受到诗人感情真挚流露带给人们的震撼,还可以体会到他用简单的意象“虱子”反映出的丰富的思想感情世界。由于他的审美趣味以及技术手段非常个性化,有些地方并不符合欧洲的传统审美思想,于是始终作为一个边缘人物游荡在艺术界,被排斥在主流媒体之外。

无情地捏死虱子,凸显出这首诗歌的主题,同时也表现出作者内心的矛盾情绪: 自卑情结和犯罪情结纠缠在一起,虐待和受虐的复杂心理驱动着诗人的行为。由于与他人无法沟通的强烈的孤独感,和与宗教有关的疯狂以及对疯人院的激烈攻击,产生了萦绕他脑际的永恒主题——死亡。诗歌的形式也比较独特,我们可以看到这首诗每一句都特别简短,虽然不长但是深刻有力,发人深省,每一个句子都有其内在的深意和分量。虽然语言并不华丽,精雕细琢,但是字里行间却潜藏着一种令人深有感触的力量。

“扬·阿伦茨捏碎了/一只虱子的脊骨。”可以这样说,最后导致阿伦茨跳楼结局的,和他永远无法和人、和整个世界沟通有很大的关系。从作家生活经历来看,从小他就被父母遗弃,在寄宿学校长大,孤独、无聊、封闭、绝望导致了他的悲剧,令人惋惜。

(朱海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