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无谓地降生,
无谓地
从上帝那里来到人间。
我是那么的贫困!
但愿我从未降生,
从未离开上帝。
我不想过多地议论,但……
我将如何生存?
哦,来到这个世上的王子,
我将如何面对人世?
告诉我,
生活是个什么样子?
我将如何立足世界?
什么是我的命运?
我一无所有,
心中充满矛盾。
在这个世界,
你是我唯一的友人。
怎样才能赢得人心?
怎样才能保护人们?
人生是个巨大的工程。
和平地生活,
友好地相处!
我竭尽全力,
埋头工作;
我兢兢业业,
毫不懈怠。
我的心充满惆怅,
只因被抛在人间。
人生的痛苦
你怎样对待?
抛开伤悲!
敞开胸怀!
我在你的身旁。
哦,上帝,不要让我死亡!
难道我们真的活在世上?
难道我们真的不愿死亡?
不,我们是欢乐的过客,
匆匆地来到世上。
在人生的队伍里
我们一无所有,
痛苦是命运的预言。
我的心你不必悲哀,
也无须思考。
在这个世界上,
我几乎来不及对自己表示怜悯。
生活的痛苦啊,
我的悲哀将你陪伴,
只缘我多情多义
要寻找朋友的记忆。
他们今在何方?
何日才能还生?
我们只有一次生命!
我们只能死亡一次!
让我们的心不要伤悲
与生活的痛苦和平共处!
(赵英译)
【赏析】
内察瓦科约特尔是古代美洲的著名诗人。他的作品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和神秘色彩,其中,表现死亡主题的《逃亡之歌》是墨西哥家喻户晓的一首诗歌。
拉丁美洲是一个古老而年轻的大陆,悠远的古印第安文化在欧洲殖民者的到来后中断了历史进程。然而,在阿兹特克时代,抒情诗的创作在部落中的最高统治者当中就已经开始产生,君主、酋长、祭司、头人大多擅长诗歌创作,特斯科科地区的首领内察瓦科约特尔就是这个时期的一位代表性诗人。
在这首《逃亡之歌》中,内察瓦科约特尔用抒情的笔调探讨了“生与死”的人生大哲学。全诗共分八个诗节。在第一诗节中,诗人就提出了对“生”的困惑。虽然,当时阿兹特克人的生产力已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对自然现象的认识仍然相对浅显,时常感到个人力量的单薄,为了在大自然的世界中生存,他们祈求神的保护,用上帝来支持他们生存的信念,对上帝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依赖性。
内察瓦科约特尔作为一国之君的特殊身份,使他在面对人世时,比一般人觉得更加有压力。他的父亲曾是特斯科科的国王,母亲是特诺奇蒂特兰的公主,他从父亲那里继承了王位。在国家建立之初,战争不断,年轻的王子要承担起保家护国的责任,自然让内察瓦科约特尔觉得不知“如何面对人世”,不知“如何立足世界”,对于未来,对于命运,他感到迷惘和矛盾。在内察瓦尔科约特尔的身上,有着阿兹特克人的痛苦和无可奈何的宿命论思想。
诗人在诗中不断地提出问题,又在努力地寻找答案。如果说在前三节中,内察瓦科约特尔好似一个懵懂的青年,那么,从第四节开始,我们可以看出他正在逐渐走向成熟,随着思想的深入,答案也随之明朗起来。内察瓦尔科约特尔开始意识到作为君主的责任和使命,提出:“怎样才能赢得人心?/怎样才能保护人们?”从关注“小我”的生存,延伸到关注国家、臣民的生存,表达了对人们的深切关怀,体现了忧国忧民的思想。
内察瓦科约特尔不仅是位贤明的君主,而且还是一位多情多义的“诗圣”和哲学家,在该诗中,反映了他关于生存与死亡、上帝与人世、痛苦与欢乐等许多人生哲学的思考。内察瓦科约特尔直面生死苦乐,由初时的茫然无措到后来的无所畏惧。最后一节,通过对逝去朋友的怀念,诗人更加珍视生命,认识到生命的可贵和生活的意义,最终从死亡的阴影中逃离出来,“与生活的痛苦和平共处”,勇敢面对现实生活。
这首诗可以看做是诗人心灵的自我对话,反映了内察瓦科约特尔所意识到的自我内在意识的挣扎。在诗中,诗人对命运提出了一系列诘问,全诗共有十二个问句。由此可以看出,生命的脆弱、死亡的永恒使当时的人们难以看到人生的前途,这种宿命论思想在拉美人身上影响深远。
纵观整首诗,初读似乎充满了悲观主义的色彩,然而诗人却是一位积极的悲观主义者,在悲观的表象后面,是对生命意义的一种积极探索。
(杨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