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失明·弥尔顿》读后感|赏析

我这样考虑到: 未及半生,就已然

 在黑暗广大的世界里失去了光明,

 同时那不运用就等于死亡的才能

 对我已无用,纵然我灵魂更愿

用它来侍奉造我的上帝,并奉献

 我的真心,否则他回首斥训——

 于是我呆问:“上帝不给光,却要人

 在白天工作?”——可是忍耐来阻拦

这怨言,答道:“上帝不强迫人作工,

 也不收回赐予: 谁最能接受

 他温和的约束,谁就侍奉得最好:

他威灵显赫,命千万天使奔跑,

 赶过陆地和海洋,不稍停留: ——

  只站着待命的人,也是在侍奉。”

(屠岸译)

【赏析】

后人往往这样评价弥尔顿:“他首先是一个公民,然后才是一个诗人,一个不幸的人。”虽然弥尔顿一直怀揣着成为伟大诗人、创作传世诗歌的鸿鹄之志,他生活的主旋律却始终是为争取英国人民的自由而贡献全部的智慧和力量,甚至为此付出了失明的代价。

在《我的失明》的英文第一行中,弥尔顿用了“spent”一词来形容自己的失明。“spent”的原意是“消耗的”、“用光的”,是一个选择性的过程。就像金钱,拥有者既可以慢慢花光它,也可以在短时间内挥霍殆尽,弥尔顿的视力,也是在有选择余地的情况下,被过度使用,终至丧失。1649年,弥尔顿被克伦威尔的共和国政府任命为拉丁文秘书。拉丁文是当时国际公文的通用文字,弥尔顿的职责便是用拉丁文翻译、处理政府的外交文件,责任重大。此时,弥尔顿的视力已经因为从小坚持秉烛夜读而遭受损害。医生严重警告他,如果他继续从事繁忙的文字工作,他的视力将蒙受不可弥补的损失,而放下他手头的工作,至少他还有机会延迟失明的时间。强烈的爱国热情和革命激情促使弥尔顿选择奋力而为,也就是为捍卫革命成果不惜牺牲自己的视力。1650年,他用拉丁文写成重要的政论文章《为英国人民声辩》。不久,左眼失明。1651年,他发表了《再为英国人民声辩》。第二年,他的右眼也失明了。与此同时,他刚刚遭遇了爱子约翰早夭、妻子玛丽去世的惨事,保王党人又恶毒地嘲讽和贬斥他,说他的失明是上帝对他为弑君辩护这件事情的惩罚。在失明的痛苦、家庭的不幸和论敌的攻击之下,弥尔顿创作了这首《我的失明》,借此阐释自己的失明是为革命事业自愿牺牲,决不是上帝的惩罚。由此可见,这首十四行诗并不是一般的个人境遇诗,而是一种“融情入理、以正视听”的辩理诗。

诗歌的前六行是一个长句。这种一句话跨越数行的写法可谓弥尔顿十四行诗的一大奇观,它能够使诗歌挣脱诗行的束缚,保持意义连贯,增强韵律气势。为此,后人认为弥尔顿开了十四行诗“豪放派”的先河。在这六行诗句中,弥尔顿开篇就阐明自己未及半生,双目失明。当写到“世界”的时候,他用了“黑暗广大”来形容。“黑暗广大的世界”,正是盲人孤立无援的世界,他们失去了光明,也便失去了焦点、失去了支撑。弥尔顿虽然是为了捍卫自由而自愿失明,但丧失视力毕竟是人生的一大缺陷。接着,他运用了《新约·马太福音》中“按才受托的比喻”: 一个平庸的仆人将主人临行前交给他的一个塔兰特银子(“talent”在英语里,既有“才能”的意思,也是古代计算银子的单位)埋在地下,没有用它获利,主人归来后严厉地责罚了他。弥尔顿认为,正如钱财需要充分利用,人的才能也必须充分施展,否则便会遭到主人(上帝)的责罚。弥尔顿深信上帝赐给了他“才能”,他也肩负着为英国人民争取自由的使命,但双目失明却阻碍了他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在随后的两行诗里,弥尔顿对上帝发出了质疑:“上帝不给光,却要人/在白天工作?”失去一双现世的眼睛,对弥尔顿这样一位虔诚的清教徒来说,不仅仅意味着失去光明,还意味着无法触摸真理。“光”随着视力的消耗殆尽而消失,代表上帝之言的《圣经》从此在他面前合上。他非但不能实现自己的才能,也无法继续阅读上帝的真理,这样的生活无异于失去精神支柱的生活。此外,弥尔顿还担心自己的“才能”毕竟要由他自己负责,上帝最终会惩罚他没有充分施展才能。对于这种不合理性,弥尔顿在宗教上进行了抗议,我们也从中可以再一次体会到他的悲痛和遗憾。

诗歌的最后六行,弥尔顿引入了句法上的“突转”,借助重新诠释基督教教义来为自己辩护,格调庄严而雄浑,语气间不乏宽慰和自豪。弥尔顿认为,那些奉行上帝的意志奔波忙碌的人,固然虔诚;而静静地侍奉在上帝左右的人,又何尝不是上帝的“良民”?他因为上帝“温和的约束”,只能选择静静地侍奉,但他的忠诚,通过坚韧的“忍耐”,与前者等量齐观。在三年后创作的另一首有关失明的十四行诗《赠西里克·斯金纳》中,弥尔顿的情调更加激昂和自信:“……你要问我什么在支撑我?/朋友,是一种认识: 为保卫自由,/为完成这全欧闻名的崇高任务,/我才累得失明,即使我没有/更好的指引,就这种思想已足以/支持我了此尘缘,虽失明而无疚。”

弥尔顿就像骁勇的英雄,以顽强的意志和犀利的文字为革命事业鞠躬尽瘁。更何况,弥尔顿失明后,他的“才能”并没有因为“不运用”而“死亡”,恰恰相反,他在亲友的协助下创作了《失乐园》等三部杰作,实现了青年时期立下的宏大理想。

(蔡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