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妇吟曲(节选)·邓陈琨》读后感|赏析

天地风尘,

红颜多屯,

悠悠彼苍兮谁造因;

鼓鼙声动长城月,

烽火影照甘泉云,

九重按剑起当席,

半夜飞檄传将军。

清平三百年天上,

从此戎衣属武臣。

使星天门催晓发,

行人重法轻别离,

弓箭兮在腰,

妻孥兮别袂。

猎猎旌旗兮出塞愁,

喧喧箫鼓兮辞家怨。

“有怨兮分携,

有愁兮契阔。

良人二十吴门豪,

投笔砚兮事弓刀,

欲把连城献明圣,

愿将尺剑斩天骄。

丈夫千里志马革,

泰山一掷轻鸿毛,

便辞闺阃从征战,

西风鸣鞭出渭桥,

渭桥头,清水沟,

清水边,青草途,

送君处兮心悠悠,

君登途兮,妾恨不如驹,

君临流兮,妾恨不如舟。

清清流水,不洗妾心愁,

青青芳草,不忘妾心忧,

复语复兮执君手,

步一步兮攀君襦,

妾心随君似明月,

君心万里千山箭,

掷离杯兮,舞龙泉,

横征槊兮,指虎穴。

云从介子猎楼兰,

笑向蛮溪谈马援,

君披壮服红如霞,

君骑骁马白如雪,

骁马兮,鸾铃,

征鼓兮,人行,

须臾兮,对面,

顷刻兮,分程。

分程兮,河梁,

徘徊兮,路旁,

路傍一望兮旆央央,

前军北细柳,

后骑西长杨,

骑军相拥君临塞

杨柳那知妾断肠,

去去落梅声渐远,

行行征旆色何忙。

望云去兮,郎别妾,

望山归兮,妾思郎,

郎去程兮,蒙雨外,

妾归处兮,昨夜房,

归去两回顾,

云青与山苍,

郎顾妾兮,咸阳,

妾顾郎兮,潇湘,

潇湘烟阻咸阳树,

咸阳树,隔潇湘江。

相顾不相见,

青青陌上桑,

陌上桑陌上桑,

妾意君心谁短长?

…………

【赏析】

越南文学始于公元10世纪,到公元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上半叶,达到空前繁荣。邓陈琨的《征妇吟曲》正作于这一越南文学繁荣期,约作于1741—1742年间,是越南文学史上第一部代表作品。

《征妇吟曲》是一首乐府诗,反映了17、18世纪越南的社会生活。乐府诗源于中国汉代,是一种集自民间的、可以入乐的诗体。唐代,乐府诗非常盛行,李白杜甫等大人都留下了乐府名篇。乐府诗歌最基本的特色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邓陈琨的《征妇吟曲》正是诗人感于时世之作,显然继承了汉乐府的这种现实主义的特质。

16世纪,越南封建社会由盛转衰,先有莫、黎纷争,后有郑、阮对峙,内战不断,人民生活遭到严重破坏,社会矛盾激化,各地农民揭竿而起。1737年,山西、太原两省难民在和尚阮阳兴的领导下,发动起义,反抗郑氏政权;紧接着黎维密在清化起事;然后又有阮选、阮渠等在各地举起义旗。为了镇压农民起义,统治阶级一再发兵讨伐,整个社会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邓陈琨就是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怀着对战争的愤恨、对征妇的深切同情写下了这首《征妇吟曲》。

《征妇吟曲》全诗长达477句,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自首句至第69句,写送别;第二部分自第70句至第428句,写思怨;第三部分自第429句至末句,写期待战争结束,夫妻团聚。这里节选了其中的第一部分。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弓箭兮在腰,/妻孥兮别袂”,一个年轻的妻子送郎出征依依不舍的场景。第一部分又可以分为三小段。第一段,首句至17句,战争爆发了,中青年男子应征从戎,征夫、征妇面临别离。第二段,18句至28句,一方面征妇诉尽了战争的别离给自己带来的痛苦,表达了“妾心随君似明月”的忠贞之心,另一方面,诗人以“欲把连城献名圣,/愿将尺剑斩天骄”两句,写出了青年男子愿意为国从戎,昭显其忠君报国之心。第三段,29句至69句,年轻征妇送君出征。诗人通过“杨柳”、“潇湘江”、“咸阳树”等景物描写,渲染征妇对到来的分离的忧愁、焦虑,流露出诗人强烈的反战情绪,以及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忧心忡忡。

在体制上,《征妇吟曲》以五字句、七字句为主,间杂着长短不同的各种句式。杂言体制加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表现力,便于吟咏。该诗还成功地运用了重叠、回环、连珠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全诗琅琅上口,缠绵相绾。越南学者曾如作评说:“先不谈及思想内容与艺术造诣,仅从词调方面来说,《征妇吟曲》亦已令读者为之沉醉入迷了。”

《征妇吟曲》是用汉语写作的,深受中国文化影响。首先,邓陈琨的这首诗可谓是一首“集古”之作。诗人从古代乐府和李白诗中摘取了许多诗句,改写、聚集、融汇成篇。尤其是李白的《塞下曲》一诗对《征妇吟曲》的影响尤为深刻,后者从内容到形式仿照前者的痕迹十分明显。此外,《征妇吟曲》还选取了中国汉代、唐代的典故作为材料。

《征妇吟曲》也被多次译成越南文字,其中最为人称道的是红霞女士段士点译的喃文本。这一文本流传最广,多年来越南文学界主要依据这一文本对邓陈琨的《征妇吟曲》进行研究的。

(凌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