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扒手”的故事

“小扒手”的故事

宝贝做“小扒手”的经历,可以追溯到很小的时候,大概不到1岁。具体多大记不清了,反正不会走路,也不会说话。

我家宝宝第一次打预防针,是满月去妇幼保健医院复查的时候,打的是乙肝疫苗。从那以后,每月都得打一次预防针,一直持续到1岁多。打预防针的地点,按照居住的小区位置划分,我们被划分到建筑公司医院。每到打针的日子,建筑公司医院的二楼便会特别拥挤。

“宝宝,你胳膊上有个小虫虫,阿姨给你拿虫虫。”大夫总是这样说。

针头扎进女儿嫩嫩的肉里,她没反应。我心里说:“行啊,这家伙够皮实的啊。”但是过了一会儿,她便咧嘴哇哇大哭。没想到小家伙的反应还带延时的。打完针我们没有立即回家,而是拿棉球压一压针孔,随后跟那些仍在排队等着打针的小娃娃们打一声招呼,顺便让小家伙平稳一下心绪。

记得有一次,打完针之后,我们又待了一会儿,跟其他几个抱孩子的家长交流了几句。刚走出没几步,忽然发现小家伙手里拿着一个钱包,于是回头朝人群喊:“这是谁的钱包啊?”

一个女人抱着孩子跑过来:“我的,我的!”

“实在不好意思!”咱一个劲儿给人道歉。这属于盗窃,万一人家报警,还得走法律程序。

“没事!”那女人说,“小家伙,手够快的!呵呵!”

原来,钱包原本拿在那女人的儿子手里,我女儿看着好奇,便一把抓了过来。那男孩也腼腆,东西让人抢走了,不哭不闹,一点反应都没有。

到了后来,经过长久的锻炼,小家伙会走路也会说话了,打针再也不怵了,而且和大夫们也混熟了,有时候还主动跟人家聊天。

“阿姨,你知道我叫什么吗?”

“你叫什么呀?”

“我叫王静怡。”

“哦,你叫王静怡啊!”

“阿姨,你知道我爸爸叫什么吗?”

“你爸爸叫什么呀?”

“我爸爸叫……”把我的名字告诉人家之后,又跟人家说,“阿姨,你知道吗?我爸爸还有一个名字呢,叫……”于是乎把俺的乳名也告诉了人家。

她怎么知道我的乳名呢?肯定是平时听她奶奶说的。

孩子的心灵是单纯的,在他们眼里根本没有什么隐私。所以,关于存款数量,或者银行密码之类的,尽量不要在他们面前唠叨。

市场上卖水果的见了我女儿尤其热情,摘一个葡萄,或者拿一个小红樱果递给她说道:“宝贝,尝尝!”她要说好吃,我们就得买。

小家伙初到市场,瞪大了眼睛,这儿瞧瞧,那儿看看,原来这个世界还有这么多好吃的呢!不过这家伙手脚不太老实,有时候回到家,你会发现她的小手里总是攥着一样东西,有时候是一个红樱果,有时候是一颗煮熟的花生。

“小家伙,你什么时候下的手?这可不道德,呵呵!”

以后,我们再去市场的时候,便会提醒她不要随意拿人东西。当然,人家也不是没看见,只是不说。这样的小娃娃,让她拿,能拿多少?不过,东西不在多少,要让她懂得,随便拿人家的东西是犯法。

市场上异常拥挤,有时候忽然走不动了,便停下来慢慢等待。忽然听到后面一个女人的声音:“唉,小朋友,小朋友!”

回头一看,后面一个中年女人,自行车前车筐里放着一袋葡萄。小家伙看见了,便回过身去,伸出两只小手去扒拉人家的袋子。袋口都给扒拉开了。你这都改明抢了!

“宝贝,干吗呢?”孩子妈妈一声呵斥,小家伙这才回过身来,规规矩矩坐好。虽然她头脑简单,但是从大人的语气中也能听出什么事情是不应该做的。

还有一次在政通超市的经历更让人啼笑皆非。那时的女儿又稍稍长大了些,大概已经两岁了。小家伙看见一顶小帽子,非要不可。要就要吧,又不贵。她拿来戴在了头上。你要跟她说,这个交了钱出去才能戴,她是不会妥协的。收银台结账的时候,一个没看住,小家伙吧嗒吧嗒跑了出去。于是我付完账赶紧去追,生怕她跑远。等到都快要到家了,我这才想起小家伙头上的帽子还没给人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