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本哈根·[英国]弗雷恩》作品提要|作品选录|赏析

《哥本哈根·[英国]弗雷恩》作品提要|作品选录|赏析

【作品提要】

1941年,德国物理学家沃纳·海森堡突然赴哥本哈根去见他昔日的丹麦导师尼尔斯·波尔。他们曾是亲密无间的挚友与同事,在20年代曾并肩进行了原子物理学的革命,创立了量子力学理论。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这两位曾获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处在了相互敌对的营垒中。这次在哥本哈根的关于原子弹的神秘会面充满了危险、困窘,最终以失败告终。



【作品选录】

第一幕



玛格丽特可为什么呢?

波尔你还在想这事?

玛格丽特他为什么来哥本哈根?

波尔如今我们三人都已死去,不在人世,亲爱的,还有什么要紧吗?

玛格丽特人死去了,疑问还一直在,鬼魂般地徘徊着,寻找着他们生前未能觅得的答案。

波尔有些疑问是无答案可寻的。

玛格丽特他为什么来?他想告诉你什么?

波尔他后来解释了嘛。

玛格丽特他解释了又解释,可一次比一次的令人费解。

波尔说白了也很简单,他就想交谈一下。

玛格丽特交谈?同敌人?在一场战争中?

波尔玛格丽特,亲爱的,我们算不上敌人。

玛格丽特这是1941年!

波尔海森堡是我们最好的老朋友。

玛格丽特海森堡是德国人,我们是丹麦人。我们在德国占领之下。

波尔当然,这的确令我们为难。

玛格丽特那天夜里你对他那么生气,我从未见过你对别人这样。

波尔是那样吧,但我相信自己当时还是十分冷静的。

玛格丽特我知道你什么时候生气。

波尔他同我们一样的为难。

玛格丽特现在已不再会有人被伤害,有人被出卖了,而当时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波尔我怀疑他自己也从未弄清楚。

玛格丽特自打那次来访后,他不再是朋友了。那是尼尔斯·波尔与沃纳·海森堡举世闻名的友情的终结。

海森堡现在,我们都已过世,永远地去了,是的,然而,关于我,世人只会记住两件事。一是测不准原理,而另一事便是我在1941年去哥本哈根与尼尔斯·波尔的神秘的会面。大家都知道测不准原理,或自以为知道。但无人理解我的哥本哈根之行。一次又一次,我向波尔和玛格丽特,向讯问者们及情报局的官员们,向记者与历史学家们,再三地解释。解释得越多,疑问就越深。不管如何,我还是乐意再试一下。如今我们都已离开人世,不再会有人被伤害,不再会有人被出卖。

玛格丽特我从未真正喜欢过他,你知道的。或许现在我可以告诉你了。

波尔不,你喜欢他的。当他二十多岁刚来这儿时呢?你当然喜欢他的。他同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在蒂斯维尔德的海滩时?他是家庭的一员。

玛格丽特即便那时,他也有令人陌生的地方。

波尔那么敏捷,那么热切。

玛格丽特太敏捷,太热切了。

波尔那双明亮专注的眼睛。

玛格丽特太明亮,太专注了。

波尔但他是一位很伟大的物理学家,对此,我深信不疑。

玛格丽特他们都很出色,所有来哥本哈根同你一起做研究的学者。你几乎把原子理论界的精英们都请来过。

波尔我越回想,越认为海森堡是他们中最出类拔萃的。

海森堡那波尔呢?他是我们大家的引路人,我们大家的父亲。现代原子物理学就从他奠定量子论既应用于物质也应用于能量开始的。1913年。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源自于他这一伟大的思想。

波尔当你想起1924年他第一次来我这儿工作时……

海森堡我还刚完成博士学位,而波尔已是全世界最著名的原子物理学家了。

波尔……仅仅一年多时间,他创立了量子力学。

玛格丽特那是在他和你一起工作时产生的。

波尔主要部分是他在格丁根时同马克斯·波恩和帕斯科·乔丹工作时完成的。而又过了一年左右,他便创立了测不准原理。

玛格丽特是你做了补充。

波尔对这两个原理,我们都进行了争辩、探讨。

海森堡大多数重要的研究我们都是合作的。

波尔海森堡通常是主导。

海森堡波尔则使它臻于完美。

波尔我们像企业般的运作。

海森堡总裁与总经理。

玛格丽特父亲与儿子。

海森堡一个家族企业。

玛格丽特尽管我们有自己亲生的儿子。

波尔在他不再担任我的助手后,我们又合作了很久。

海森堡直到1927年,我离开哥本哈根回到德国。直到我做了教授,成了家。

玛格丽特后来,纳粹上了台……

波尔合作就越来越难了。战争爆发后,就不可能了。直到1941年的那天。

玛格丽特合作就永远结束了。

波尔是的,他为什么这样做?

海森堡1941年的9月,多年来,我一直把它记作是10月。

玛格丽特是9月,9月底。

波尔记忆是一种奇妙的日记。

海森堡你翻开它,简洁的标题,工整的记述,在你的四周融化了。

波尔你踏上一页页的步阶,走入日日月月。

玛格丽特过去在你的脑中成为现在。

海森堡1941年9月,哥本哈根……突然地,我与我的同事卡尔·丰·魏茨泽克跳下来自柏林的夜车,身着便服雨衣,我俩走在满是土灰色的党卫军制服的人群中,到处是金色镶边海军呢,到处是精制的黑色秘密警察服。手提包中装着我的讲稿,在脑中是另一个不得不谈的话题。我的讲题是天体物理学,而脑中的话题却难得多。

……

波尔场面糟透了,他留下极坏的印象。占领丹麦是不幸的,但占领波兰是无可非议的,德国赢得这场战争是无疑的。

海森堡我们的坦克已经在莫斯科城下。还有什么能阻挡我们?不,或许还有一件东西。是的,是有一件东西。

波尔当然他知道他被监视着,谁都必须切记。说话小心。

玛格丽特不然,他将会被禁止出国。

波尔亲爱的,盖世太保在他的房里装了窃听器,在美国时他告诉过高德斯密特。秘密警察曾传唤他去阿尔布莱希特亲王大街的地下室讯问。

玛格丽特然后他们又放了他。

海森堡我猜想他们是绝对想不到申请这次出访是何等令人痛苦。卑躬屈膝地向党部申请,低声下气地请外交部朋友疏通。

玛格丽特他看上去怎样?变化大吗?

波尔老了点。

玛格丽特在我的脑海中他还是个小伙子。

波尔他都快四十了。中年教授,快赶上我们这帮人了。

玛格丽特你还要请他来家里?

波尔让我们理性地、科学地解决这一分歧。首先海森堡是一位朋友……

玛格丽特首先,海森堡是一个德国人。

波尔一个犹太白人。纳粹是这样称呼他的。他教相对论,而他们说那是犹太物理学。他不能提爱因斯坦的名字,但他坚持教相对论,尽管备受攻击。

玛格丽特所有真正的犹太人都失去了工作。他还在教。

波尔他还在教相对论。

玛格丽特还是莱比锡的一位教授。

波尔在莱比锡,是的。但不是慕尼黑,他们不给他慕尼黑的教职。

玛格丽特他本来可以去哥伦比亚大学的。

波尔或芝加哥大学。他有两校的聘书。

玛格丽特他不愿离开德国。

波尔他想留在那儿等希特勒下台后重振德国科学。他告诉过高德斯密特。

玛格丽特如果他被监视的话,他的一切都会被汇报的。他见了谁,他对别人说了什么,别人对他说了什么。

海森堡对我的监视伴随着我犹如感染的疾病。但当时我偶然得知波尔也被监控着。

玛格丽特而你自己知道你被监视着。

波尔被盖世太保吗?

海森堡他意识到吗?

波尔我没有不可告人的东西。

玛格丽特被我们自己丹麦人。他们认为如果你同海森堡勾结,那将是他们对你的信赖的可怕的背叛。

海森堡请一位老朋友家宴算不上勾结吧。

玛格丽特会给人以勾结的印象。

波尔是的,他置我们于这种困难的境地。

玛格丽特我永远不会原谅他。

波尔他一定有原因,一定有很重要的原因。

海森堡这将是一个极尴尬的处境。

玛格丽特你不会谈政治吧?

波尔我们只谈物理。我想他要同我谈的也是物理。

玛格丽特我想你一定清楚你们与我并非是这房子里唯一的听众。如果你们有什么私下话,最好走出去谈。

波尔我不想谈什么私下话。

玛格丽特你们可以再一起去散步。

海森堡我可以提出去散步吗?

波尔我认为我们不该再去散步了。不管他必须说什么,他可以诉之于众。

玛格丽特或许有些新的想法,他想同你先谈谈。

波尔但会是什么想法呢?接着我们又谈什么呢?

玛格丽特现在,不管怎样,你的好奇心被激发了。

海森堡踏着秋日的暮色,我现在来到了尼-卡尔斯堡的波尔家的门前,自然是尾随着看不见的影子。我感觉怎样?畏惧,当然是那种对教师、雇主、父母亲的畏惧感。我更畏惧的是我必须说什么,怎么说,如何开头。更恐惧的是一旦我失败了会发生什么。

玛格丽特不会是与战争有关吧?

波尔海森堡是理论物理学家。迄今为止尚无人发现能用理论物理杀人。

玛格丽特不会是关于裂变吧?

波尔裂变?他为什么要跟我谈裂变?

玛格丽特因为这是你正在研究的课题。

波尔但不是他的课题。

玛格丽特不是吗?似乎所有人都在搞。而你是公认的权威。

波尔他还没发表过裂变的论文。

玛格丽特海森堡是原子物理学的创立者。当时他曾请教于你,每一步都与你商讨。

波尔那还是在1932年。裂变的研究仅仅是这三年的事。

玛格丽特但如果德国人正利用核裂变研制某种武器……

波尔亲爱的,没人在用核裂变研制武器。

玛格丽特但如果德国人正在做,海森堡一定会置身其中的。

波尔优秀的德国科学家有的是。

玛格丽特优秀的德国科学家在美国或英国也有的是。

波尔显然,犹太裔的走了。

海森堡爱因斯坦、沃尔夫甘·泡利、马克斯·波恩……奥托·弗里施、利泽·迈特纳……在理论物理上,我们曾领导过世界。

玛格丽特那谁还继续在德国工作呢?

波尔索默费尔德,当然喽,还有丰·劳埃。

玛格丽特都是老人了。

波尔维尔特、哈特克。

玛格丽特海森堡远在他们之上。

波尔奥托·哈恩——他还在。不管如何,裂变是他发现的。

玛格丽特哈恩是化学家,我觉得哈恩的发现……

波尔你是说恩里科·费米在罗马发现的这一现象比哈恩早了四年。是的——不过他未意识到那是裂变。没人想到铀原子会分裂,而转变为钡原子与氪原子。直到哈恩和斯特拉斯曼做了分析,并发现了钡。

玛格丽特费米在芝加哥。

波尔他妻子是犹太人。

玛格丽特那海森堡应该负责这项研究?

波尔玛格丽特,没有这个项目!约翰·惠勒和我在1939年做过。在我们的论文中有这样一条表述,即在可预见的未来,人们还无法利用裂变来制造武器。

玛格丽特那为什么大家都还在研究它?

波尔因为其中有一个神奇的特征。你将一个中子撞击铀原子的核,它会分裂成两个不同的元素。这正是炼金术士所从事的。将一个元素变成另一个。

玛格丽特那他为什么来这儿呢?

波尔现在,你的好奇心上来了。

玛格丽特我有预感。

海森堡窸窸窣窣地踩着熟悉的砾石路,我来到波尔家的门前,拉了下熟悉的门铃。畏惧,是的。还有另一种这些年来我痛切地倍感熟悉的情愫。一种自豪与完全无助的荒谬感的混合,在这个存活着二十亿人口的世界上,我是这个背负着无法承载重任的人……沉重的门缓缓地开启了。

波尔亲爱的海森堡!

海森堡亲爱的波尔!

波尔进来,进来……

……

波尔海森堡来告别的,他要走了。

玛格丽特他也无法看着我。

海森堡谢谢你,一个快乐的晚上,就像当年一样。辛苦你了。

玛格丽特喝点咖啡吗?来一杯什么?

海森堡我得回去准备明天的讲座了。

玛格丽特你走之前还会来看我们吗?

波尔他有好多事呢。

玛格丽特就像1927年那最糟的场面又重新出现,那是尼尔斯从挪威回来,第一次读了海森堡的测不准原理论文。今晚起初时,他们似乎都忘了这事,虽然我没忘。或许是他俩又突然记了起来。从两人的面部表情来看,发生了更糟的事情。

海森堡请原谅我,如果我做了或说了什么……

波尔没什么,没什么。

海森堡能来这儿与你俩重聚,对我来说意义重大,或许远超过你们的想象。

玛格丽特你能来真使我们快乐。问伊丽莎白好。

波尔那是一定的。

玛格丽特还有孩子们。

海森堡或许,战争结束后……如果我们都能幸免……再见。

玛格丽特政治?

波尔物理。无论如何,他不对的。他怎么能对呢?约翰·惠勒和我……

玛格丽特换换空气说话,不好吗?

波尔换空气?

玛格丽特也许去花园里转一转,比待在屋里对身体更好些。

波尔哦,是的。

玛格丽特这对大家都好。

波尔是的,谢谢你……他怎么可能对呢?惠勒和我在1939年从头到尾核实过。

玛格丽特他说了什么?

波尔没什么,我不知道。我气得没记住。

玛格丽特是关于裂变吗?

波尔裂变怎么形成?你向一颗铀核子发射一颗中子,它分裂,而释放能量。

玛格丽特极大的能量,对吗?

波尔大约能够拂动一小片尘灰吧?但它同时又释放出二到三个中子,而每个中子又可能分裂为另外的核子。

玛格丽特这样那二到三个分裂的核子又释放出它们的能量?

波尔每个又产生二到三个中子。

海森堡就像你在滑雪时,滚动一小片雪,雪片变成雪球……

波尔一个无休止扩大的连锁核分裂从铀元素发生,以百万分之一秒的时速,二倍,四倍,一级级地扩展。先一分为二,简单表述吧,然后2的平方,2的立方,2的四次方,2的五次方,2的六次方……

海森堡其排山倒海的雷霆万钧之声在群山中回荡……

波尔直到最后,让我们这样说,在裂变的八十级之后,280片尘土被掀起。280是一个数字加上24个零。其尘土可湮没一个城市,城市中的所有的人。

海森堡但这里有一个暗结。

波尔谢天谢地,幸亏有一个暗结。天然铀有两种核素。U-238和U-235,其中U-235所占比例不到百分之一,但就这少量核素是使快中子形成裂变的唯一成分。

海森堡这就是波尔的重大发现,是他又一个神奇的顿悟。那是1939年,在普林斯顿,他同惠勒一起在校园散步。一个典型的波尔时刻,我真希望能身临其境,两人走着,走着,静默了足足五分钟后,他突然说,“听着,我现在完全明白了。”

波尔事实上,这是双重暗结。因为U-238迟滞了中子并吸收它们。于是,天然铀永远无法产生爆炸的连锁反应。你必须分离出纯235,才能产生爆炸,并持续连锁反应直至更大的爆炸……

海森堡八十级裂变,那就是说……

波尔……你将需要多吨U-235,但它是极难分离出来的。

海森堡令人窒息的难。

波尔冷酷无情的难。最好的估算,1939年,我在美国作过,仅分离一克U-235,就需26 000年。到那时,无疑,这次战争已经结束了。所以,他是错的,你明白,他是错的!或许,我能错了吗?我能计算错吗?让我想想……238吸收快中子的速率为多少?慢中子在235中的自由轨的平均值是多少……?

玛格丽特但海森堡究竟说了什么?这是当时及今后所有人想知道的。

波尔这正是英国人想知道的,查德威克一联络上我就问,海森堡究竟说了什么?

海森堡波尔究竟回答了什么?这当然是我回国后,同事们问我的第一件事。

玛格丽特海森堡对尼尔斯说了什么——尼尔斯回答了什么,最想知道这一切的是海森堡自己。

波尔你是说,当他在1947年,战后重返哥本哈根时。

玛格丽特这次不是由看不见的盖世太保警察护送,而是由非常显眼的英国情报部的看守陪同。

波尔我记得,他要几样东西。

玛格丽特两样东西。大包的食品……

波尔给他在德国的家人的,他们已濒于饥饿线了。

玛格丽特还有就是要你确认1941年两人间的谈话。

波尔交谈和前次一样,一开口就话不投机。

玛格丽特你们甚至连那晚上谈话的地点都说法不一。

海森堡我们去了哪儿?当然是费莱德公园,过去我们常去散步的地方。

玛格丽特但是费莱德公园在学院后面,离我们家有四公里地呢。

海森堡我能看到飘落的秋叶在室外乐池旁边的街灯下掠过。

波尔是的,因为你把它记作是10月!

玛格丽特而那是9月。

波尔没有落叶!

玛格丽特况且那是1941年,没有街灯!

波尔我记得我们还没走出我的书房。我看到书桌台灯下纸页的飘动。

海森堡我们绝对是在外面,因为我的谈话是背叛国家的,如果被窃听到,我是要被处决的。

玛格丽特那你说的秘密是什么呢?

海森堡它不是什么秘密,从来也没什么秘密。我记得绝对清楚,因为事关我的安危,我言语极为小心。我简单地问你,作为一个有道义良知的物理学家能否从事原子能实用爆炸的研究,对吗?

波尔我记不起了。

海森堡你记不起了,不,因为你立刻变得非常警觉,你当场就哑了。

波尔我惊呆了。

海森堡惊呆了。好,你想起来了。你站在那儿,惊恐地盯着我。

波尔因为,含义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你正在研究它。

海森堡然后,你贸然断定,我正为希特勒研制核武器。

波尔你就是!

海森堡没有!只是一个反应堆!那是我们正在研制的东西!一个制造动力的机器!用来发电,驱动船只!

波尔你根本没说什么反应堆。

海森堡我什么都没说!没法多说。我不知道我多少话会被窃听,多少话你会告诉别人。

波尔但我问过你,你真的认为铀裂变能够应用于制造武器吗?

海森堡呵!现在想起来了!

波尔而我清楚地记得你的回答。

海森堡我说,我现在知道它是能够的。

波尔这真令我万分惊恐。

海森堡因为你一直深信不疑研制武器必须有235,而我们绝对分离不到足够的量。

波尔反应堆——是的,或许是的。因为它是无法自行爆炸的,你可用天然铀中的慢中子保持连锁反应。

海森堡尽管我们当时意识到,就是一旦我们启动了反应堆……

波尔天然铀中的238,便会吸收快中子……

海森堡完全符合你1939年的预测,试验的一切循着你的基本论述发展。238吸收快中子,然后一起转化为另一新的元素……

波尔镎,而在其逐步衰减的过程中转化为另一种新的元素……

海森堡至少它可以裂变就像我们无法分离的235……

玛格丽特钚。

海森堡钚。

波尔我本来自己可以做的。

海森堡如果我们能建成反应堆,我们就能造炸弹。这就是我为什么来哥本哈根。但是我什么都不能说。而谈到这点你不愿再听。炸弹已在你脑中迸裂。我意识到我们在走回去,我们的散步结束了。我们这次谈话的机会永远失去了。

波尔因为我已经抓住了核心要点,那就是不管用何种方法,你已经发现了为希特勒提供核武器的可能性。

……

第二幕



……

海森堡你记得埃尔西诺吗?人类灵魂深处的暗角……?

波尔我们走了出去,走在秋天的林荫下,走在没有灯火的街道上。

海森堡现在,整个世界,只有波尔和另一位隐形者了。那个躲在暗处完全隐秘的在场者是谁?

玛格丽特飞悬的粒子,在黑暗中漫游,无人知道它在何处。它在这儿,它在那儿,它哪儿都在又哪儿都不在。

波尔似乎随意,实则小心翼翼,他开始提出那斟酌已久的问题。

海森堡作为一个物理学家,他是否有道德权利从事将原子能应用于爆炸的研究?

玛格丽特大裂变。

波尔我停下来。他也停下来……

玛格丽特这就是他们的工作方式。

海森堡他盯着我,惊呆了。

玛格丽特现在波尔终于明白他已抵达的方位,以及他的研究方向。

海森堡他转过身去。

玛格丽特裂变的时刻刚开始便结束了。

波尔我们已匆匆地往回走了。

玛格丽特他们又一次各自分开,向黑暗中飞去。

海森堡我们的谈话结束了。

波尔我们伟大的合作。

海森堡我们的深情厚谊。

玛格丽特他的一切又像过去一样的无法确定。

波尔除非……是的……作一个想象试验……让我们假设,那晚我未曾离开,相反我记起了我应该担任的父亲角色,会是什么结果。如果我停下来,压住怒火,转过身去问他为什么。

海森堡为什么?

波尔你为什么肯定用235造原子弹会如此之难呢?是因为你做过计算?

海森堡计算?

波尔235的扩散率。不,因为你还未计算过,你还未考虑过计算它。你还未清醒地意识到这是一个必做的计算。

海森堡当然,现在我意识到了。实际上,它并非那么难。让我们看看……扩散横切面为6×10-24,这样自由轨的平均值为……等一下……

波尔突然间,一个截然不同的、极为可怖的新的世界开始成形……

……

波尔亲爱的海森堡!亲爱的朋友!

玛格丽特沉默,我们总是回归于最终的沉默。

海森堡当然,我知道他们在想什么。

玛格丽特所有迷失在路上的孩子们。

波尔海森堡在世间游荡,犹如一个失落的孩子。

玛格丽特我们自己失落的孩子们。

海森堡舵柄又一次回撞。

波尔那么近,那么近!差那么一点儿!

玛格丽特他站在门口,注视着我,然后转过头去……

海森堡他又一次离去,消逝在黑暗的波涛中。

波尔我们尚在寻觅之中,我们的生命便结束了。

海森堡我们还未能看清我们是谁,我们是什么,我们便去了,躺入了尘土。

波尔湮没在我们扬起的尘土之中。

玛格丽特那时迟早会到来,当我们所有的孩子化为尘土,我们所有孩子的孩子。

波尔那时,不再需要抉择,无论大小。也不再有测不准原理,因为那时已不再有知识。

玛格丽特当所有的眼睛都合上,甚至所有的鬼魂都离去,我们亲爱的世界还会剩下什么?我们那已毁灭的、耻辱的而又亲爱的世界?

海森堡但就在那时,就在最为珍贵的那时,它还在。费拉德公园的树林,加默廷根,比伯拉赫和明德尔海姆。我们的孩子,我们孩子的孩子。一切得以幸免,非常可能,正是由于哥本哈根那短暂的片刻,那永远无法定位及定义的事件,那万物本质上不确定性的终极内核。

(胡开奇译)



注释:



① 阿尔布莱希特大街曾是纳粹德国情报总部所在地。

【赏析】

《哥本哈根》是弗雷恩在阅读了托马斯·鲍威尔写的传记《海森堡的战争》后动笔的。这是他的第一部历史作品,运用后现代的拼贴式结构和灵魂对话方式展开追忆。

剧中,作者运用正、反、合的结构来揭示“哥本哈根之谜”,非线性叙事中蕴藏着严密的线性逻辑,呈现出强烈的思辨色彩。剧本共分两幕,内容均为三个鬼魂追溯1941年海森堡的哥本哈根之行,但审视角度迥异。相对于第一幕着重于展示科学家的道德观、科学观和历史事实,第二幕的“复述”则深入剧中人的心理层面,探求他们的灵魂。前后两幕以不同的角度展示当时剧中人的动机,而非寻求事件的真相。作者所要表达的是人类自身对历史、人性、真理的认知,以及这种认知同政治、历史与现实的悖论。

1941年,二次世界大战如火如荼,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突然来到丹麦访问他当年的导师和挚友丹麦物理学家波尔。他们曾多年合作,创立了量子理论。而如今,他们成了战争中敌对的双方。波尔有一半犹太血统,是德国的占领国丹麦的公民,海森堡是德国莱比锡大学的教授,而波尔还不知道海森堡已是纳粹德国原子能研究的带头人。此刻,他们二人都处于严密监控之下。问题在于,海森堡为什么来哥本哈根?是为了了解、掌握同盟国的原子弹研究进展呢,还是为了将德国核研究情报告知波尔以免德国得逞?他究竟是纳粹的帮凶,还是抵抗运动的英雄?正如海森堡一出场所宣称的:“关于我,世人只会记住两件事。一是测不准原理,而另一事便是我在1941年去哥本哈根与尼尔斯·波尔的神秘的会面。大家都知道测不准原理,或自以为知道。但无人理解我的哥本哈根之行。”弗雷恩在剧中对若干问题作了探索,如会面动机的可能性,是否会出现另一种局面; 如果出现的话,会对当时的战争造成何种不同的影响等。由于人们认为海森堡从事的原子能研究的目的是制造原子弹,所以就涉及到从事原子能研究的科学家们的道德与良知,毕竟原子能可被用来制造大规模毁灭人类的核武器。

弗雷恩在探索这些可能性时运用了新颖、感人的戏剧手法,通过迥异于传统的《哥本哈根》展示了一次关于悖论的试验。他在众多不确定性之中,寻求人物灵魂的撞击,让观众透过剧作中的现在、过去、未来时空转换,看到人物不同的心理动机与他们复杂的性格。剧作家曾经说过:“我所有的剧作都源自我对哲学的阅读。”此剧所表现的相对真理的哲学观点就融入了剧中物理学家们对宏观物理与微观物理的讨论。通过节选部分,读者看到人物关系也像物理学中粒子运动的测不准原理——“裂变的时刻刚开始便结束了”;“他们各自分开,向黑暗中飞去”;“他的一切又像过去一样无法确定”。甚至滑雪也与这项原理不谋而合,“若你知道你的落点,你便不知道你的落速。而即便你知道你的落速,你又不知道你的落点”。

该剧的主题不确定性的后现代特点还体现在剧中人物始终以虚无缥缈、时隐时现的魂灵形式出现在细节上。如节选的第一幕,剧中人追忆哥本哈根会谈的具体时间、地点都模糊不清,一个说9月,一个说10月; 一个说在费莱德公园,一个说在书房; 谈话时有没有落叶?有没有街灯?波尔用玩具手枪射杀的是卡西米尔,还是加莫?海森堡的到来,是想和波尔一起阻止原子弹的研制,还是想在恩师面前以战胜国的姿态炫耀?他是否有能力帮德国人造出原子弹?一切都在不确定之中,就像海森堡自己所说,“我是你的敌人又是你的朋友。我是人类的危险又是你的客人。我是粒子又是波……”

此剧也是一部心理现实主义佳作,充满了意识流色彩。人物在剧中承担了灵魂、叙述者、当事人的三重角色,跳进跳出,既真切,又模糊; 流动的意识成为整出剧唯一真实的存在。剧中科学家对人类命运的思索,也正是作者的思索。海森堡在1941年之所以来到丹麦会见波尔,内心是极为困惑的,爱国心与科学家的良知错综交织,动机之一就是想与洛斯·阿尔莫斯等科学家们达成一项默契,即各自向当局夸大制造原子弹的难度而停止这项研究。如果这的确是海森堡的意图,他失败了。当他问道:“作为一个物理学家,他是否有道德权利从事将原子能应用于爆炸的研究?”波尔勃然大怒,中断了会面,因为他认为海森堡所领导的这项研究正在为纳粹德国提供原子弹。而谜点在于: 波尔是如何理解海森堡这一问题,又是如何误解的?

作者通过科学家的艺术形象来探寻人类的良知。波尔后来加入了阿尔莫斯原子弹研究计划。科学家的良知令他为广岛、长崎的毁灭而备受良心的煎熬。而当广岛原子弹爆炸的消息传来时,海森堡则感到这一行动的野蛮与残忍是不逊于纳粹的大屠杀的。海森堡还说:“奥托·哈恩想要自杀,因为是他发现了裂变,他看到自己的双手沾满了鲜血……”

剧中的海森堡与波尔形成了鲜明的性格对照,前者敏捷、锐利、自负,后者迂慢、谨慎,并为一次海上事故失去儿子自责不已。时时担任父亲角色的波尔也未能阻止海森堡在研究中犯了一个严重的计算错误,延缓了德国原子弹的研制。弗雷恩在此又一次表明不确定的偶然因素如何影响着历史的进程。

节选的最后部分接近全剧结尾。读者发现,在剧作家的笔下,剧本充满了生命的超脱感、宿命感。“我们尚在寻觅之中,我们的生命便结束了”,“我们还未能看清我们是谁,我们是什么,我们便去了,躺入了尘土”。而结尾的“一切得以幸免,非常可能,正是由于哥本哈根那短暂的片刻,那永远无法定位及定义的事件,那万物本质上不确定性的终极内核”这句台词使全剧上升到哲理的境界。《哥本哈根》以充满张力的艺术手段成功地揭示了世间万物的不确定性的特征,为人们思考及审视人类自身及客观世界提供了新的视野。

(胡开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