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马耶尼》简析|介绍|赏析|鉴赏

《迦马耶尼》外国文学作品简析

印度现代印地语作家伯勒萨德(1889—1937)的代表作。全诗15章,3700余行,取材于印度古代神话传说,是一部抒情与叙事并重,哲理深刻的隐喻诗。诗中写印度先民骄纵,受上天惩罚,遭洪水灭顶。幸存者摩奴遇见爱神之女夏塔,恋爱结合。摩奴由于对生活缺乏正确认识,离家出走,在萨拉索提城废墟遇到少女伊拉。二人重新建立新的国家,摩奴自立为王。由于摩奴专横残暴,生活无度,遭到人民反抗。摩奴受重伤昏死过去后,夏塔携子寻夫,救醒摩奴,并以仁爱精神感化摩奴和伊拉。摩奴悔过,随夏塔上喜马拉雅山湿婆大神的住地修行。全诗在一片圆满、和谐、极乐的气氛中结束。

诗中人物,摩奴是印度哲学中“心思”的象征,夏塔是“良知”和“感情”的象征,伊拉是“理性”和“智慧”的象征。诗人通过这三个人物的矛盾的描写,曲折地反映了印度当时的社会现实,企图说明“心思”和“智慧”只有同“良知”和“感情”相结合才能正确对待人生的哲学道理,宣扬了“平等”、“仁爱”等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思想,表达了民族民主主义的社会理想,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诗中人物摩奴具有多重性格,先是悲观主义者,继而成为极端个人主义者,然后是回头浪子,最后成为“觉者”。但给人的总印象却是一个暴君,他身上几乎集中了反动统治阶级的全部恶劣习性,专横残暴,虚伪贪婪,狂妄自大,心胸狭窄,玩弄女性等。诗人揭露与批判的锋芒是直指社会中的黑暗势力封建主阶级与殖民统治者的。夏塔是诗人极力歌颂的正面形象,她不仅美丽温柔,纯洁善良,而且不盲从不依赖,有自己独立的思维和意志。这一形象的典型意义在于反映了当时印度妇女要求解放和平等的愿望。

运用象征和隐喻的手法,藏深义于形象,蕴抽象于具体,意在言外,深入浅出,既给人以美的享受,又反映社会现实,是这部长诗艺术上的主要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