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人祭·[波兰]密茨凯维奇》作品提要|作品选录|赏析

《先人祭·[波兰]密茨凯维奇》作品提要|作品选录|赏析

【作品提要】

第二部立陶宛某个乡村,夜幕降临,村民们聚集在乡村小教堂,在祭师的主持下,正在举行祭奠亡灵仪式。村民们发问:“处处寂静,处处黑暗。这怎么办?这怎么办?”祭师吩咐他们关上大门,遮蔽窗户,不要点灯,不要有一丝的光亮。村民们照办后,祭师开始召唤各路鬼魂。这时,人们看到了挥舞着金色翅膀的孩童,看到了身著洁白衣裙的姑娘佐霞,也看到了死去的村妇变成三只大鸟轮番啄着本村恶霸地主的鬼魂,控诉他生前的种种罪行。

第四部一天晚上,神甫和他的两个孩子刚刚吃过晚饭。他们在桌上点上两枝蜡烛,在圣母马利亚像前点上一盏油灯,准备祈祷。就在这时,一个身著怪装的隐名人不期而至。面对温和善良的神甫,隐名人讲述了自己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他深深地爱上了地主家的小姐玛丽娅。玛丽娅也爱他,却不能嫁给他。小伙子在痛苦中踏上了流浪的道路。后来,禁不住思恋之情,他又悄悄回到了家乡。当他再次来到玛丽娅家时,正好遇见她和另一男子结婚。出于嫉恨,他真想用匕首杀死那对新人,杀死在场的所有人。但理智最终还是战胜了冲动。他自杀未遂,却精神失常,重又开始四处流浪。隐名人最后告诉神甫他就是古斯塔夫。

第三部维尔诺,一所关押政治犯的监狱里,一名囚徒从睡梦中醒来,用炭在一面墙上写道: 古斯塔夫于1823年11月1日死;在另一面墙上写道: 康拉德于1823年11月1日生。因为失恋而精神失常的古斯塔夫变成了为祖国复兴事业而奋斗的爱国青年康拉德。这是一种具有象征意义和精神意义的新生。

圣诞前夕,囚徒们聚集在一起,先后讲述自己被捕的经过。而在华沙的一个沙龙里,一帮达官贵人和悠闲文人正一边喝茶,一边用法语交谈。另有一些青年站在门边用波兰语讨论着立陶宛的形势。那些达官贵人和悠闲文人认为立陶宛的形势与波兰民族无关。这激起了青年们的愤慨。

诺沃西尔佐夫是俄国驻波兰宪警头目和参政员。在维尔诺他的官邸里,维尔诺大学教授帕里康问参政员该如何处置爱国青年罗利逊。罗利逊的母亲来到大厅,请求让神甫去探望她的儿子。参政员表面答应,可等她一走,就下令处死罗利逊。

先人祭之夜,人们纷纷聚集在教堂里祭奠亡灵。一名妇女情愿留在墓地。祭师陪伴在她的身旁。风雪中,有几十辆囚车朝北方飞驰。一个穿着黑衣、鲜血淋漓的青年望了女人一眼。他就是她昔日的情人康拉德——古斯塔夫。



【作品选录】

第二部



祭师啊,这是圣母的肖像,

这是天使的化身?

就像湖水上出现的彩虹,

轻轻地把自己的七色彩光

抛洒在云雾之中那样瑰丽。

她真让这座小教堂蓬荜生辉。

一身雪白的衣裙直到脚跟,

头发仿佛在和微风嬉戏玩耍,

脸上的笑容一掠而过,

她的眼里却饱含着不幸的泪水。

祭师和老人一身雪白的衣裙直到脚跟,

头发仿佛在和微风嬉戏玩耍,

脸上的笑容一掠而过,

她的眼里却饱含着不幸的泪水。

祭师她头上戴着鲜艳的花环,

手中拿着一根翠绿的树枝,

一只小羊在她身边跑来跑去,

一只蝴蝶在她头上盘旋飞舞。

姑娘也不停地把小羊呼唤:

“站住!站住!我的小羊!”

可是小羊远远地跑在她的前面。

姑娘用树枝去捕捉那只蝴蝶,

她就要、她就要把它抓到手中,

可是蝴蝶却常常从她手边跑掉。

姑娘我头上戴着鲜艳的花环,

我手中拿着翠绿的树枝,

一只小羊在我的前面奔跑,

而蝴蝶也在我的头上飞翔。

我不停地呼唤着小羊:

“站住!站住!我的小羊!”

可是小羊远远地跑在我的前面。

我用绿树枝去捕捉那只蝴蝶,

我就要、我就要把它抓到手里,

可是蝴蝶却常常从我手边逃走。

那是在春天的一个早晨,

佐霞在放牧一群小羊。

她是村里最美的姑娘,

她一边奔跑,一边欢唱:

啦、啦、啦、啦……

奥列希想用几只白鸽,

得到一次亲吻。

可是这位轻率的姑娘,

却讥笑他的要求和礼物。

啦、啦、啦、啦!

约久送给牧羊姑娘一根丝带,

安托尼也献出了自己的心。

可是这位无情的姑娘,

对他们尽是冷嘲热讽。

啦、啦、啦、啦!

是的,我叫佐霞,本村的姑娘,

我的名字在你们中间非常响亮。

虽然长得美貌,但却不想结婚,

因此虚度了十九个青春年华。

我死时,既不知道关怀别人,

也没有得到过真正的幸福。

我活在世上,啊哈,却不是为了世界。

我的思想仿佛长上了翅膀,

从来没有停留在人间的大地上。

我随着微风在嬉戏游玩;

我追赶蚊蝇,希冀美丽的花环,

我追逐蝴蝶,与羊群赛跑;

从来没有去追求一个情人,

却喜欢听别人的吹笛和歌声。

每当我独自一人放牧的时候,

我常常把羊群赶到牧人的中间,

那些牧人都为我的美貌所倾倒,

可是我却不爱他们之中的任何人。

因此我死后,不知由于何种原因,

身上有一种不可名状的烈火在燃烧。

我依然无忧无虑,也不感到疼痛;

我随着轻微的阵风飘浮飞舞,

只要我愿意,我就能创造奇迹:

能把彩虹织成绚丽的布匹,

我也能用清澈透明的露珠,

创作出一群群的蝴蝶和白鸽。

可是我不知道哪儿来的这种烦恼,

一听见响声就要去看看是谁来到。

然而我依旧是孤独一身!

我真糟糕,微风像吹羽毛那样,

把我吹得飘来飘去,永不止停。

每当我一靠近大地,风又把我吹开,

一会儿向上,一会儿向下,

仿佛是在波浪起伏的大海上荡漾,

又像是在漫长的路上不停地奔跑。

我既不能飞抵天堂,

又不能站立在地上。

合唱队仿佛是在波浪起伏的大海上荡漾,

又像是在漫长的路上不停地奔跑。

她既不能飞抵天堂,

又不能站立在地上。

祭师亲爱的鬼魂,你需要什么,为了能使你进入天堂?

是需要超度的经文,

还是甜美的食品?

这儿有水果和草莓,

还有牛奶、面包和圆饼。

亲爱的鬼魂,你需要什么,

为了能使你进入天堂?

姑娘我什么、我什么也不需要,

只要让年轻人来到我身旁。

请他们紧紧拉住我的双手,

请他们把我拉到这地上,

让我和他们在一起嬉玩片刻。

请你们听着,并铭记在心,

因为根据上帝颁布的指令,

谁若是生前没有接触过人生,

那他死后就不能进入天堂。

祭师(对几个农民)

你们徒劳地奔跑,这是飘动的鬼影。

可怜的姑娘枉然地伸出双手,

清风又把她吹得飘忽不定。

美丽的姑娘,你不必伤心,

凭着我的灵验的慧眼,

已经看到了对你的判决:

你还要过两年的独身生活,

要和风再飘浮两年的光阴,

然后你才能踏进天堂的大门。

如今经文对你毫无作用,

你还是和天主一道飞去吧!

谁若是对我的请求置若罔闻,

我就以圣父圣子和圣灵之名:

你看见了天主的十字架吗?

既然你不要任何的饮料和食品,

那你就不要来扰乱我们的平静!

去吧!去吧!

合唱队谁若是对我的请求置若罔闻,

我就以圣父圣子和圣灵之名:

你看见了天主的十字架吗?

既然你不要任何的饮料和食品,

那你就不要来扰乱我们的平静!

去吧!去吧!

姑娘消失。

祭师现在我召唤所有的鬼魂,

一齐来或单个来悉听尊便。

这是我发出的最后一次号令,

这菲薄的祭品是专为你们而设立。

这是一小撮罂粟和小扁豆,

我把它们撒向教堂的每个角落。

合唱队拿去吧!谁缺少什么?

谁有需要?谁有请求?

祭师是打开教堂大门的时候了,

请你们把灯和蜡烛点亮。

午夜已过,公鸡已开始打鸣。

可怕的祭奠就要结束,

现在是回忆祖先光辉业绩的时辰。

站住!

合唱队为什么?

祭师又来了一个幽灵。

合唱队处处寂静,处处黑暗,

这怎么办?这怎么办?

祭师(对一位农女)

那边那个带孝的牧羊姑娘,

请你站起。也许是我的感觉,

你似乎是生在一座坟墓上?

孩子们,你们看,啊,上帝!

那块地板突然下沉,

苍白的幽灵从地下升起。

他转身朝那个牧羊姑娘走去,

便一动不动地站在她的身旁,

把脸孔转向那位女郎。

他脸无血色,全身雪白,

宛如新年过后刚下的大雪。

他的眼神粗野而又阴郁,

完全贯注着姑娘的眼睛。

看吧!你们看看他的心!

多么鲜红的条纹,

就像一条红色的丝带,

又像是一串红珊瑚

从胸口一直挂到脚下。

这是什么,我竟无法猜中?

他只用手指着自己的心,

对着姑娘竟是一声不吭。

合唱队这是什么,我竟无法猜中?

他只用手指着自己的心,

对着姑娘竟是一声不吭。

祭师你需要什么,年轻的鬼魂?

是需要超度的经文,

还是要祭奠的供品?

这里有丰盛的牛奶、食品,

还有水果和草莓。

年轻的鬼魂,为了能进入天堂,

你有什么需要,什么请求?

幽灵沉默不语。

合唱队处处寂静,处处黑暗,

这怎么办?这怎么办?

祭师快说吧,你这苍白的幽灵,

怎么啦,你竟一句话也不说?

合唱队怎么啦,你竟一句话也不说?

祭师若是连经文和供品都瞧不起,

那你就和天主一道走开吧!

谁要是对请求置若罔闻,

我就以圣父圣子和圣灵之名:

你看到了天主的十字架吗?

既然你不需要饮料和食品,

那就别来扰乱我们的平静!

去吧!去吧!

幽灵站立不动。

合唱队谁要是对请求置若罔闻,

我就以圣父圣子和圣灵之名:

你看到了天主的十字架吗?

既然你不需要饮料和食品,

那就别来扰乱我们的平静!

去吧!去吧!

祭师上帝啊,这是什么鬼魂?

不走开,也不说话!

合唱队不走开,也不说话!

祭师无论你是可恶的、抑或是善良的鬼魂,

你都要迅速离开这神圣的祭坛。

这里就是那块下沉的地板,

你从哪里来,就回到哪里去,

否则我就要以上帝之名将你咒诅。

(停顿一会儿)

给我滚到森林中去,滚到大河里。

快滚开吧!永远也别再出现!

(幽灵站立不动。)

啊,上帝,这是什么恶鬼?

既不说话,又不离去!

合唱队既不说话,又不离去!

祭师我徒劳地请求,威胁也不起作用,

他甚至对咒诅也毫无畏惧之心。

请把祭坛上的一把神香给我……

就连神香也毫无作用!

这个痛苦万分的幽灵,

还是和原来一样一动不动。

他呆立不动,装聋作哑,

仿佛坟场中的一块顽石。

合唱队这个痛苦万分的幽灵,

还是和原来一样一动不动。

他呆立不动,装聋作哑,

仿佛坟场中的一块顽石。

处处寂静,处处黑暗,

这怎么办?这怎么办?

祭师这是超越人类智慧的事情!

牧羊姑娘,你认识这个人?

其中必有令人可怕的事情。

姑娘,你在为谁戴孝?

你的丈夫和家人不是都很健康?

怎么?你为什么也不回答?

你看着我,快回答我的问话。

我的孩子,你为什么呆立不动?

你为什么满脸笑容?为什么?

难道你在他身上找到了欢乐?

合唱队你为什么满脸笑容?为什么?

难道你在他身上找到了欢乐?

祭师请给我拿来法衣和蜡烛,

我点亮蜡烛,再做一次祭奠……

我徒劳地点起蜡烛和进行祭奠,

这个可咒诅的鬼魂还是一动不动。

你们用手扶着这个牧羊女人,

好好地把她带出这座小教堂。

你在看什么?你在看什么?

难道他身上有吸引你的魅力?

合唱队你在看什么?你在看什么?

难道他身上有吸引你的魅力?

祭师啊,上帝!鬼魂举步向前走了!

我们带她到哪里,他都紧跟在后面……

这怎么办?这怎么办?

合唱队我们带她到哪里,他都紧跟在后面……

这怎么办?这怎么办?

(林洪亮译)



【赏析】

在波兰文学史上,亚当·密茨凯维奇的名字是同浪漫主义紧紧联系在一起的。而波兰的浪漫主义实际上带有浓厚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色彩。那是异国统治的时代。浪漫主义诗人坚信,唯有诗歌才能充分表现民族的自由精神,也唯有诗人才能成为民族的精神向导。也就是说,波兰浪漫主义诗人自觉自愿地背负起了一个使命: 充当民族的代言人和领导者。这是一个光荣而又沉重的使命。诗歌和行动从此融为一体。

这样的使命是需要巨大的激情的。是的,激情,用这两个字来形容密茨凯维奇的诗歌和生命最恰当不过了:

我要翱翔于这死灭的世界之上,

向幻想的天堂的境界飞行,

那里: 神圣的热情产生了奇迹,

洒下了新奇的花朵,

以希望掩覆着它的黄金的光明。

……

——密茨凯维奇《青春颂》(孙用、景行译)



这简直就是激情的宣言,是激情的青春的宣言。诗剧《先人祭》就是这种激情的产物。它既是密茨凯维奇的主要代表剧作,也是波兰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剧作。

密茨凯维奇在大学期间就开始酝酿创作《先人祭》。第一部因故未能完成。但很快写出了第二部和第四部。这两部诗剧都像是一口气写出来的。篇幅并不太长。由于第二和第四部创作并于1823年发表于维尔诺,故称“维尔诺《先人祭》”。

《先人祭》第二部再现了古老的祭奠亡灵仪式。诗人介绍说,这是一种“立陶宛、普鲁士和库尔兰的许多县里,在平民中间流行的纪念死去的祖先的仪式”。由于沙皇俄国统治者禁止这种活动,仪式往往在偏僻的乡村小教堂里秘密举行的。举行这种仪式本身也是对沙皇俄国统治者的一种反抗。作者决不会仅仅停留于再现这种仪式,他实际上更想借用这一仪式控诉现实中的罪恶。只要细细阅读,我们会发现无论是合唱队的歌咏还是各路鬼魂的述说都充满了象征、暗示和声讨。合唱队反反复复唱道:“处处寂静,处处黑暗,这怎么办?这怎么办?”这是对沙皇俄国统治下的立陶宛现实的最确实的描述。

《先人祭》第四部讲述了一个爱情悲剧。基本上都是主人公古斯塔夫的述说和表白。痴情、嫉妒、怨恨、疯狂、平和等情绪和心理表达得十分细腻。整部戏也随着主人公情绪的起伏而起伏,因而特别能抓住读者,也特别能打动读者。在这部诗剧中,我们能明显感到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的影响。由于这部诗剧的独特的艺术魅力,它一直被波兰文学界誉为“波兰浪漫主义爱情悲剧的典范”。

1829年,在朋友的帮助下,密茨凯维奇以逃离祖国的方式结束了流放生活。他到了很多地方。还特意到魏玛拜访了诗人歌德,并到柏林旁听了哲学家黑格尔的讲课。1830年11月,当祖国起义的消息传来时,他立即踏上了回国的路途,准备加入起义者的行列,但抵达波兹南时,起义已遭镇压。在德国德累斯顿,他怀着激愤的心情,写出了《先人祭》第三部,也就是世人所称的“德累斯顿《先人祭》”。同第二部及第四部完全不同,这部诗剧的矛头直接指向了沙俄侵略者。诗剧开头的献词就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点。戏中的许多角色都是真实人物,比如他的不少战友和狱友。不少细节也都来自真实生活,比如带铃的囚车所引起的恐怖。主人公康拉德在某种意义上是升华了的古斯塔夫。人借主人公之口说出了自己的心言:“我的爱从不为了一个人,像蝴蝶那样眷恋着玫瑰花丛;也不是为了一个家族,一个时代。我爱的是整个民族!”正因如此,他才要“在这寂静的深夜独自吟唱”。

《先人祭》一反古典戏剧创作的三一律原则。第二、第四和第三部之间虽有某种内在联系,但并不特别统一,结构松散自由,便于作者表达自己的思想。在第三部的末尾,作者再次回到了祭奠先人的现场。但这时的祭奠已获得了某种升华,充满了爱国主义的悲壮气息。整个诗剧也因此达到了一个动人的高度。

(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