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文学·钦吉斯·艾特玛托夫·断头台》作者简介|内容概要|作品赏析

《苏联文学·钦吉斯·艾特玛托夫·断头台》作者简介|内容概要|作品赏析

作者简介 见“白轮船”条。

内容概要 一年以前,母狼阿巴拉克和公狼塔什柴纳尔在莫云库梅草原上结成了一对,并且生下了三头小狼崽。有一次,太阳已经落山,阿克巴拉和塔什柴纳尔在草草中舒展开四肢,正要昏昏入睡的时候,突然听到不远处有人声。有那么一个活物,几乎光着身子,只穿条短裤衩,在那片草地上跑着。不懂事的小狼崽摇着小尾巴朝人那边爬去。母狼发出低沉的嗥叫,向那个人扑去。那人看到猛扑过来的母狼,吓得抱住了头。这一来倒救了他。扑上来的阿克巴拉不知为什么改变了主意,纵身从那人头上跳了过去,放过了这个本可以立刻置之于死地的人。入冬以来,小狼崽们都长高了,阿克巴拉和塔什柴纳尔领着它们去接受考验,对羚羊进行第一次出猎。突然上方传来奇怪的响声,原来那是直升飞机。这些草原狼怎能知道,羚羊虽然是它们自古以来的猎物,但现在人们却需要用羚羊来完成他们上缴肉类的计划。不计其数的羚羊在直升机的驱赶下,以可怕的速度向它们飞奔而来。在这股奔驰的洪流裹挟下,狼只能同自己的猎物一起逃窜。被驱赶的羊群刚如狂风般倾泻到开阔的平原上,就有人在那里恭候它们了。那些射手坐在几辆带篷越野汽车里,用自动步枪扫射。在越野汽车后面,是几辆带拖斗的载重卡车,战利品接二连三地被扔进车内,冒着热气的死羊堆积如山。母狼阿克巴拉看到了一张人脸,那么近,那么可怕,那人端起步枪,它的小狼,在奔跑中一个个被击中了,血淋淋地倒向一旁。接近洞穴时,它们意外地撞上一伙人,一辆巨怪似的卡车停在红柳丛里。两只狼瘸着腿,掉头向空旷的草原跑去。他们总共6人,专事收拾打死的野物,每只羊按半卢布计酬。卡车里,躺着一个双手被捆住的人。这人从《旧约》 里取了一个古怪的名字:俄巴底亚。他是普斯科夫附近一名助祭的儿子,父亲死后进入神学校,本来指望继承神职,但两年后因散布异端邪说被校方开除。开除后俄巴底亚立即成了共青团州报的编外工作人员。此刻他正被捆绑着仰卧在汽车里,这处境使他产生许多痛苦的思绪,越发苦恼地、难受地思念起她来。要知道正是为了她,他才回到这儿,第二次来到这片亚洲的土地上,出现在莫云库梅荒原里。他是第一次去莫云库梅草原时与她邂逅相遇的。那时,共青团州报编辑部打算让他去一趟中亚。这事的直接动因是他想研究并记述一下大麻是通过哪些途径和方式渗透进国内欧洲地区的青年中间的。他的意图是,不作为一名旁观者,而是要打进他们的秘密团伙,以一个大麻贩子的身份前往,搞清除了财迷心窍,还有什么原因推动他们去冒险。几经周折,俄巴底亚在莫斯科与大麻团伙的彼得鲁哈和列昂卡接上了头,并搭上了去中亚的火车。到达扎尔帕克—萨兹车站,他们又搭便车来到乌奇库杜克。在这个孤零零的、真正是被上帝遗忘了的哈萨克居民点上,他们立刻就找到了一份工作。他们认真地干了两天的活,第3天一清早就起身了。一小时后碰上了好大一片茂密的大麻。他们开始采集大麻的叶子和花,把它们铺开晒干。为了收集点大麻花粉,俄巴底亚脱光衣服,在草丛里不断奔跑,让大麻花粉粘到身上。由于长时间吸进那股挥发性的醉人的芳香,俄巴底亚的想象中产生了各种幻觉。直到看到身边的3只狼崽,他才清醒过来。他忘了一切,出于人的善良天性,开始逗它们玩。就在这一刹那,他看到白光一闪,一头母狼呲着牙朝他扑来……但不知为什么母狼放过了他。俄巴底亚脱险后拔腿就跑,他感到头晕,身子发沉,肚子痛得如刀绞一般,不断地喷吐着有毒的花粉。彼得鲁哈和列昂卡朝他跑来。俄巴底亚乘机要他们向上帝忏悔,遭到拒绝。他们背着塞满大麻的背包,午夜以前一直朝铁路方向行进。在330公里处,他见到了老板格里申。他指责格里申把人拉进绝望和堕落的一伙。“你怎么成了我们的审判官?” “我根本不是审判官,只不过我意识到,在我们之上有上帝存在,他是良心和仁慈的最高尺度。” “好吧,如果你能让这群人跟随你去,拜见你的上帝,我立即滚蛋,接受我的挑战吗?”“接受!”这时火车开近了,开始减速,响起一声刺耳的口哨声。他们拽起背包,纵身一跃,上了车。在空车厢里他被当作暗探,遭到大麻团伙的毒打。他意识到,只有格里申出面干涉,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只消他喊一声: “救救我,格里申! ”那些人就会立即撒手。但乞求格里申的帮助,他不干。他浑身是血,最后遭到棍子致命的一击,抱成一团朝下栽去,列车尾部在他跌落的地方一扫而过。尘世间的怪事真是多得数不清,历史上也有那么一个伯利恒的怪人耶稣,自命不凡得也不肯说出一两句话,结果被钉上了十字架。那一天,也是星期五。草原上的一场夏雨,使俄巴底亚苏醒过来。既然复活,此刻他的思想突然变得那么明朗、那么充实……他记起自己来到耶路撒冷,竭力想找到耶稣,警告他面临的危险和犹大的出卖,对他诉说自己的忧虑,诉说千百年后人类的忧虑。他在耶稣被认出、抓走的那棵榕树下坐了很久,哭了很久。天亮后,一辆卡车把他送到了扎尔帕克一萨兹车站。他一瘸一拐走到了火车站大楼。12名大麻贩子全部落网,他被送进了铁路医院。住院期间一个认识女医生的姑娘英加来找他,因为她的研究课题与他这次行动十分相近,都与大麻有关。通过英加他了解到,同这种罪行的斗争可从两个方面进行:根除吸毒现象和根除含有麻醉物质的各种植物。他伤愈回到普里奥克斯克的第二天,立即给英加写了封长信,倾诉了对她的爱恋之情。7月末,俄巴底亚离开了编辑部,因为报纸主编对他的草原特写突然改变了态度。他只能靠变卖父亲的旧书生活。英加的生活也不顺遂。她同丈夫,一名飞行人员,已经分居3年。他们刚生下儿子就分手了。10月,他收到英加的信,希望他在10月末去扎尔帕克—萨兹一趟。但等他赶到,英加却赴江布尔通过法院解决她儿子的归属问题。他心情抑郁,在车站上踯躅。深夜,他被组织围猎的头头坎达洛夫发现,并立即同意同车队一道去莫云库梅荒原围猎羚羊。对羚羊的大围猎,给了他极其恐怖的印象,以致他要他们立即停止这场屠杀,要他们向上帝忏悔。于是他被捆绑起来。深夜,这伙人喝醉了酒,把他拖下车,用靴子踢他,审判他。“回答,败类,扔掉你的上帝,说,没有上帝! ” “有上帝! ”俄巴底亚无力地呻吟着说。这些人气疯了,把他拖到洼地边上一棵老盐木前,吊了起来。过了片刻,车灯突然亮了,卡车发动起来,拐了个弯朝草原方向慢慢开动。黑暗重又合上。周围一片沉寂。只有阿夫季被捆在树上,孤零零一人面对整个世界。第二天清早,两只狼小心翼翼朝老窝这边接近。突然间阿克巴拉猛地跳到一旁,呆呆地站定了。在离它两步外的老盐木上,吊着一个伸着双手、歪着头的人。它想一跃而起,扑到人身上,咬断他的喉咙。在这决定性的瞬间,母狼突然认出了他。“你来了……”这是他的最后一句话。就在这一刻,响起马达的轰鸣,两只狼毫不迟疑地离开了草原,一去不返了。它们来到遥远的伊塞克湖滨地区的盆地,又生下了一窝幼崽,又有四头小狼来到了世上。这一天,生性可恶的巴扎尔拜当地质队的向导直到夜里才回来,喝得烂醉如泥,身子在马上东歪西倒。最后,他下马在水边找了一截树桩把自己安顿下来。就在这浑身疲软的时刻,他听到附近几声轻轻的吠叫。这是阿克巴拉的几只小狼崽,想念出去觅食未归的大狼,发出的吠叫。巴扎尔拜掏走狼崽上马而去。撑饱了死牛肉的母狼和公狼回窝发现不见了狼崽,惶恐不安,顺着足迹急急狂追,直追至鲍斯顿的宿营地。鲍斯顿到区里开会不在家,巴扎尔拜被人们几乎当成英雄领进了家,灌了一通酒后,由人保护着离开了。两头狼在不远处藏匿着。深夜不时传来一阵阵冲天而起的凄厉而紧张的狼嚎声。第二天上午,鲍斯顿找巴扎尔拜,要求买回四只小狼崽,放回狼窝去,但遭到巴扎尔拜的侮辱和拒绝。这一天,大狼离开狼窝,毫无顾忌地开始袭击人畜。巴扎尔拜用小狼换来的钱下酒馆足吃足喝了一顿。两只大狼变得异常凶狠,它们没有一天不在鲍斯顿的宿营地周围游荡,用那悲伤而愤怒的嚎声搅得人不得安宁。第二天一早,鲍里斯独自一人赶着羊群,肩背猎枪,不慌不忙走了很长时间。他把羊群赶进一个可以一览无遗的槽沟里,自己拿着枪隐蔽在乱石中。等了很久,一个灰影跳了两下便扑进羊群,那是阿克巴拉。鲍斯顿举起枪,正要扣动板机,只听得身后一阵响声,他急忙转过身,来不及瞄准就对着猛扑过来的巨兽开枪。塔什柴纳尔扑通一声倒毙在离鲍斯顿只有半米的地方。阿克巴拉扔下扑倒的一头母羊逃走了。自从公狼死后,母狼不再来了。一天上午,鲍斯顿的小儿子肯杰什跟着小鸡来到了草棚后面玩耍。当近处悄没声息地出现一头大灰狗时,小家伙一点也不害怕。它温顺地看着孩子,友好地摇着尾巴。那是阿克巴拉。它觉得,如果人的小崽能住在它的窝里,那该多舒心啊。于是母狼叼住孩子的衣领,只一甩,把他扔到脖子上。孩子哇地一声叫起来,声音很尖。鲍斯顿昏头昏脑拽下墙上的枪,奔出家门。他朝天放了一枪,但母狼死死咬住孩子的衣领,顽强地朝前跑去。鲍斯顿朝天放了第三枪,弹仓里现在只剩两发子弹。他明白再过一会儿他就要失去最后的机会,于是在飞跑中单膝跪下,朝狼腿打了一枪,打偏了。他把最后一发子弹推上膛,又瞄准,他甚至没听到自己的枪声,只见母狼蹦了一下就侧身倒下了。他如在梦中一般朝阿克巴拉跑去。但阿克巴拉还活着,奄奄一息,孩子却断了气,躺在狼身边,胸部被打穿了。悲痛欲绝的鲍斯顿撕心裂肺般喊叫起来: “为什么,为什么你这么惩罚我?”他回到家,把孩子的尸体放到小床上,抓起枪,一夹子弹上了膛,纵身一跃上了马。他来到巴扎尔拜的家,对巴扎尔拜说: “你不配活在世上,所以我亲自来结果你! ”巴扎尔拜都来不及找东西挡一下,枪响了,接着第二发子弹又赶上他,打中他的背。巴扎尔拜一头撞在车帮上,扑通一声栽倒在地。鲍斯顿扫视着围上来的人,小声但严厉地说: “够了。我这就去该去的地方,自首去。”鲍斯顿牵着马离去了。他头也不回朝湖滨方向走去,为的是向政府自首。那高高隆起的蓝湛湛的伊塞克湖越来越近了。他真想融进这片湖水,化为乌有。

作品鉴赏 艾特玛托夫的新作《断头台》是一部引起苏联读者广泛兴趣和评论界热烈争论的作品,也是一部复杂而重要的作品。在作家的许多作品中,动物如《别了,古利萨雷! 》中的骏马、《白轮船》中的长角母鹿,《花狗崖》中的小花狗、《一日长于百年》中的骆驼,都是他笔下富有特色的形象。在《断头台》中,作家是把本于极其残忍的狼作为贯穿作品始终的情节线索来描绘的。无论是它们的凄惨命运或是心理刻画都相当成功。狼的形象在这里融铸了作家对当今人与自然这一生态学问题和人性、人道主义这一社会哲学问题的观点和倾向,除了凶残的本性一面外,作家认为,狼还有着善良的一面: 爱子、友情和对家庭的眷恋。但是我们人类,即作品中的那些偷猎者、偷捕者、贩毒者坎达洛夫、巴扎尔拜、格里申之流却比狼更凶残、更可怕。最后鲍斯顿与狼的生死搏斗,同归于尽,可以看作是带寓意性的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冲突,结局是十分悲惨的。作品主人公俄巴底亚是个很复杂的人物,他是个神学院的学生,是个基督教徒,但他又不是位“圣徒”,他对他笃信的宗教并不十分虔诚。他纯洁、善良、宽容。无论是对采集和贩运大麻的黑团伙,还是对大肆虐杀羚羊的围猎者,他都想用自己的心灵唤起他们的良知。作家把这一人物写成基督教徒,给他取名为俄巴底亚,让他被贩毒者扔下火车,在昏迷中来到两千年前的耶路撒冷,最后又被偷猎者绑到一株盐木上,伸着双手,垂着头殉难,都是企图把他同耶稣的形象联系起来。很显然,作家在这里是试图寻找一个把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又通向永恒的人类根深蒂固的基点——相互理解、信任和爱。作家把书取名为 《断头台》 ,可以说带有强烈的象征意味,他提醒人们,人的悲剧就在于面对自己精神上的“断头台”而不自觉,但又无法逃避由“原罪”而形成的心灵挣扎和内心惩罚; 人在毁灭他人的同时也毁灭了自身。达坎洛夫之流在虐杀大批动物和残害俄巴底亚的同时,不也正在毁灭他们自身吗? 虽然他们的肉体并没有被送上“断头台”,但他们的灵魂不早已在精神的“断头台”面前呻吟、挣扎了吗?格里申、巴扎尔拜等等不也是这样的吗? 艾特玛托夫是一位现实主义作家,在《断头台》里我们看到,作家对莫云库梅草原的捕猎、贩毒黑团伙的罪恶活动等等一些重大情节和现实生活都是严格按照现实主义的写实风格写作的,它准确地传达出社会的现实和矛盾,成为作品的基本色调。但我们也可以看到,作家为了增大时空跨度和作品的内在意蕴,使作品具有对世界、对时代的抽象概括意义,把作品的构结作了某种调整和变化。俄巴底亚到耶路撒冷寻找耶稣的情节、耶稣与彼拉多的对话、狼的命运与遭际都是被作家大大强化、虚拟和夸大了的。它们并不符合实际生活的本来面貌,甚至连耶稣的神话情节都是经过作家改造过的。这些都在作品中形成了一种近似“怪诞”的结构,它对现实主义的传统结构原则无疑是一种突破。这种突破还包括对俄巴底亚这一人物性格的夸张与变形。因为作家的本意并非要我们从这个人物身上寻找现实的典型性格,他是作家灵魂(主观意识)的熔炉里炼就的一个富有寓意和启示性的人物,以表达作家对现实的独特感受和审美意识,是作家通过许多非现实的中介,采取既来于生活又偏离生活的反映方式塑造的艺术典型,以追求作品艺术概括的品格。艾特玛托夫以自己的创造和开拓为读者提供了一部现实的、悲剧性的,又是抽象的、象征性的、具有全球意识的作品。

《断头台》有外国文学出版社1987年出版的冯加译本和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年出版的陈锌、陈宝辰、谷兴亚译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