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与黑》外国文学作品简析
【法国】 司汤达
司 汤 达
司汤达(1783—1843),法国作家。生于律师家庭,自小接受启蒙主义思想影响,曾加入拿破仑的远征军,在皇家任过职。1827年发表第一部长篇小说《阿尔芒斯》,以后陆续写出小说《红与黑》、《巴马修道院》等。他的作品最早体现了批判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并深刻揭示了工业社会初期个人奋斗的艰难历程。
《红与黑》写于1827—1830年,通过主人公于连的命运沉浮,充分展现了早期资本主义社会中个人与社会的冲突,以及个人的两难处境。
维立叶尔市市长德·瑞那先生为他的三个孩子延聘了一位家庭教师,名叫于连,是一个文弱清秀,十八九岁的小伙子。他是本地锯木工的儿子,14岁时就创造了能背诵整部拉丁文《圣经》的奇迹。西朗神父对这位弟子非常器重。实际上于连的内心从不认为《圣经》是一部有价值的书。他嗜如命根的是拿破仑的《圣爱伦回忆录》。拿破仑是他狂热崇拜的偶像。一个卑微、贫穷的下级军官,仅凭手里的长剑,便做了世界的主人,这不能不使胸怀大志的于连神往。但是,拿破仑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于连对此很清楚。他感到做神父在目前更为实际有利,因为神父能拿到十万法郎的薪俸,三倍于拿破仑当时手下名将的收入。而且他还亲眼目睹一位声望很高的裁判官竟斗不过一位年轻的神父,还差点断送了自己的前程。于是,于连尽管心里崇敬拿破仑,外表上却刻苦钻研神学,竭力讨好西朗神父。
德·瑞那夫人端庄秀美,尽管还未到而立之年,已是三个孩子的母亲。于连刚跨入市长家门的时候,显得腼腆局促。他那白嫩的面庞、一双柔美动人的眼睛,竟使德·瑞那夫人猜疑他是个女孩,因此爱怜之心油然而生。于连为市长夫人的美貌深深吸引,竟没有听清她的问话。
德·瑞那夫人的女仆爱利沙也爱上了于连。她新近得到了一笔遗产,于是托西朗神父转达对于连的情意,但遭到于连的拒绝。德·瑞那夫人因此松了一口气,感到幸福的泉水在心头流淌。
夏夜,全家人聚在菩提树下纳凉。于连无意间碰到德·瑞那夫人的手,她触电般缩了回去。于连强烈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他决心一定要握住她的手。次日晚,于连鼓足勇气,非常紧张地握住了德·瑞那夫人的手;夜幕下,她想挣脱,但没有成功,又怕在场的女友发现他们的秘密,所以不敢声张。不过这天夜里,德·瑞那夫人还是感到无比幸福,以至失眠。
然而,她又不断地责备自己,想用冷淡的态度疏远于连。但是在于连请假和朋友跑生意的三天里,德·瑞那夫人的恋情反而愈加炽烈。重新见到于连时,她开始注重仪表,讲究衣着;于连想占有德·瑞那夫人的欲望也更强烈。其实他爱德·瑞那夫人仅仅是为了占有她,以他这个贫穷、卑微的乡巴佬占有美丽贤良的市长夫人,向她那个阶层报复。一天深夜,他大胆地溜进德·瑞那夫人的卧室;她恐惧地用力将于连推开,但是顷刻间,又自动地投入他的怀抱。事后,于连又感到空虚,因为一颗惯于追求的心,一旦到了无所追求的境地是令人难以忍受的。
皇帝要驾临维立叶尔市。在德·瑞那夫人的安排下,于连被聘为仪仗队队员。他以出众的仪表在接驾仪式上大出风头。许多人得知他的出身后,纷纷发出嘘声。伴驾时,于连对德·拉·木尔侯爵的侄子安地主教崇仰之至;他那样年轻,便有如此显赫的地位。这使于连的野心进一步膨胀。
德·瑞那夫人心爱的小儿子得了重病。她心急如焚,认为是上帝对自己的惩罚,于是陷入深深的忏悔中。这时女仆爱利沙由于妒恨便将德·瑞那夫人与于连偷情的事告诉了哇列诺先生,这家伙垂涎过德·瑞那夫人的美貌。他即刻给市长写了封匿名信,但是德·瑞那先生为了顾全面子,而且考虑到妻子有可能从她姑母那里继承一大笔遗产,于是不打算追究。德·瑞那夫人得知事情已经败露,她叫于连伪造一封哇列诺给她的情书,然后交给丈夫,这样就打消了他的疑心。但是全城的人都开始谈论她和于连的事。一次,西朗神父听爱利沙忏悔时,得知于连和德·瑞那夫人的私情,便决定把于连送到省城贝尚松的神学院去。
于连在神学院并不得意,而且被断绝了与德·瑞那夫人的任何来往。好在院长非常赏识他;彼拉神父辞去院长职务赶赴新任的时候,将于连介绍给德·拉·木尔侯爵当私人秘书。从神学院出来,于连去见了一次德·瑞那夫人。那是在一个深夜,他弄来一架梯子,爬进德·瑞那夫人的卧室,并在她的房间里躲了整整一天。
来到巴黎木尔侯爵的家里,于连很快赢得了侯爵的欢心。侯爵有一个女儿,叫玛特儿,是一个长着栗色头发、体态匀称、非常秀美的姑娘。她读过许多浪漫主义的爱情小说。玛特儿生性高傲,拒绝了许多贵族青年的求婚;但她竟为于连的孤傲自尊,故作姿态而动心。于连认为她是一个能够给丈夫带来好运的女子,于是狂热地追求她。玛特儿也怀着敢于冲破社会偏见,不顾地位悬殊的浪漫感情,主动写信约见于连。她要于连在晚上用梯子爬进她的卧室;于连明白这是对他的考验。当于连爬进玛特儿的卧室,并使她失身后,这位高傲并且浪漫的姑娘又后悔不迭。以后玛特儿反复无常,为此于连甚至想杀掉她。玛特儿看着他手中的宝剑,反而认为这是于连爱她的表现,所以又约他来自己的卧室,并赠发鸣誓。过不了几天,她又宣布不再爱于连,使于连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后来他听从朋友的建议,假装追求一位已故元帅的夫人,并互致情书。玛特儿对此无法忍受,不得不屈服于于连。这使于连非常得意,一位骄傲的小组终于跪倒在他的脚下。
玛特儿怀孕了,她写信告诉父亲打算同于连结婚。侯爵尽管怒气冲天,但木已成舟,只好分给他们一部分田产和钱财,而且给于连寄去一张骠骑兵中尉的委任状,并授予贵族称号。正当于连在骠骑兵的驻扎地做升官发迹梦时,玛特儿写来一封信要他赶快回去。原来,木尔侯爵在调查于连经历的时候收到一封揭发信,是德·瑞那夫人亲笔写的。一位负责德·瑞那夫人忏悔的教士,得知她与于连的私情后想讨好侯爵,就写了这封揭发信,然后逼迫德·瑞那夫人抄写一遍寄出。侯爵气急败坏地把信给女儿看,不料玛特儿痴情不改,她把信交给了于连。于连认出是德·瑞那夫人的笔迹。信很长,有一半字被泪水弄模糊。于连看完信说:“我不能责备侯爵,哪个父亲愿意把他的爱女送给这样一个人呢? 再见吧!”
于连来到维立叶尔市的教堂,德·瑞那夫人正在做祈祷,于连便朝她连开两枪。德·瑞那夫人没有受到致命的枪伤,警察当场逮捕了于连。
德·瑞那夫人伤口初愈就给每一个陪审员写信,要求赦免于连。玛特儿也四处奔走,找人营救于连。但是,于连在法庭上公开反对审判,他说:“我决不接受与我不同阶层的人的审判。”法官们被激怒,一致通过于连犯了蓄意杀人罪,判处死刑。这项判决由新任省长哇列诺宣布。
德·瑞那夫人来到死囚牢探望于连。当于连得知那封信的真相后,原谅了她。她要和他一起死,被于连劝住了。他请求德·瑞那夫人照顾他和玛特儿生的孩子。
于连终于走上断头台。夜里,玛特儿取下他的头颅放在一张大理石的小桌上亲吻着,然后亲自把它葬在一个用石雕装饰的山洞里。
德·瑞那夫人在于连死后三天,抱吻着她的儿子,离开了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