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记》简析|介绍|赏析|鉴赏

《变形记》外国文学作品简析

作者:[奥地利]卡夫卡

类型:小说



北京搜索

本书成书于1915年。作者弗朗茨·卡夫卡(1883—1924),犹太人,1901年入布拉格大学攻读语言文学,后从父命改学法律。1906年卡夫卡获得法学博士学位,而后在一家保险公司供职。1917年确诊喉结核,1922年退职疗养,1924年病死于疗养院。在保险公司供职的业余时间,卡夫卡开始了他的文学创作。卡夫卡生前默默无闻、郁郁寡欢,临死之际,他甚至嘱托好友马克斯·勃罗德将其所有著作手稿一并销毁。勃罗德“背叛”了卡夫卡,他敏锐地洞察了卡夫卡艺术的潜在价值,不遗余力地整理、出版了卡夫卡的全部著作。二战后,越来越多的读者从卡夫卡的作品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孤独、恐惧、绝望、挣扎、探索。宗教学、心理学、文艺学种种的解释,使“卡夫卡热”在现代西方社会蔓延,“卡夫卡”已经被视为现代艺术的鼻祖。

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李文俊翻译的《变形记》是较好的译本。



卡夫卡



内容精要

某日清晨,从梦中醒来的格里高尔·萨姆沙发觉自己竟变成了一只大甲壳虫。他仰面躺在床上,稍稍抬起头便看见自己穹顶样的棕色肚子分成了许多块弧形的硬片,几只细细的小腿无奈地动着。望着窗外暗淡的天色,他忧郁起来。

柜子上的闹钟滴答滴答走着。天哪!差一刻钟7点。格里高尔突然想起自己必须去赶这趟早班车完成差事。连忙挣扎着,想起床,可怎么也起不来。正在这时,前门的门铃响了,公司的秘书主任亲自出马催他来了!格里高尔侧身摔在了床下,他爬到门口,用硬腭扭开了门。

正在门口大喊大叫的秘书主任被眼前的景象吓坏了,慢慢往后退去。刚才还催格里高尔起床的母亲也晕倒在了地上。

格里高尔向主任爬去,想向他解释清楚事情的原委,主任却吓得仓皇而逃。父亲狂怒不已,紧握拳头瞪着格里高尔,把他粗暴地撞进了房内,砰地关上了房门。

傍晚,昏厥后醒来的格里高尔发觉一条腿被父亲撞坏了。夜里,善良的妹妹送来了他以前喜欢吃的食物,但变成甲虫的格里高尔已经不喜欢吃这种东西了。

一连几天,父母和妹妹都在客厅里讨论怎么办。老头子已经5年不做事了。母亲又有气喘病。妹妹才17岁,正靠着格里高尔的资助学习小提琴呢,怎能去挣面包钱?好在格里高尔每月留的家用钱现在已积成了一笔不太小的数目。

妹妹对没有希望恢复人形的哥哥越来越不耐烦了。当然,父亲是从一开始就主张对虫子严加管教的。母亲只是哭。

一天,母亲和妹妹想搬走他的家具,格里高尔急得从阴暗角落里爬了出来,不小心又吓坏了母亲。妹妹冲他发火了。他内疚极了,但却不知怎么办。赶回家的父亲对滋事的格里高尔进行了严厉的惩罚,一只苹果砸中了他变成了薄壳的脊背,使他一个月没能动弹。

父亲开始找工作了,制服笔挺精神抖擞,好像变了一个人。妹妹已懒得照顾他,雇了一个老保姆像喂虫一样喂他。

为了维持生计,家里的一间房子租了出去。一天,妹妹为了讨房客高兴就为他们拉起提琴来。很久没听过琴声的格里高尔激动地爬出了房间。房客发现了大甲虫,惊叫起来,吵闹着要退租。

妹妹气极了,急忙把他赶回房间,并落了锁。“事情不能再这样拖下去了,我没法叫这个东西哥哥。咱们一定得把他弄走。我们照顾过它,对它也算仁至义尽了!”母亲眼中也露出狂野的光。

格里高尔绝望极了,他怀着温柔的爱心想着一家人,消灭自己的决心比妹妹还强烈呢。

第二天,打扫卫生的老保姆发现虫子已经死了。“感谢上帝吧!”萨姆沙先生说着在身上划了个十字。其他人也照做了。他们决定用一天时间休息和闲逛。他们发现,前途并非很糟。女儿已长成身材丰满的美丽女郎了,应该能找个好女婿。阳光真好。

知名篇章

格里高尔变成甲虫之后,母亲很想见“生病的儿子”,就在妹妹的带领下,走进了“儿子”的房间,可是“伟大的母爱”却在看见“儿子”的刹那间变成了“恐惧”,父亲气急败坏地亲自动手教训这个不争气的东西。以下选文是这一心理变奏的精彩描写。

她们休息了没多久就已经往里走来了;葛蕾特用胳膊围住她母亲,简直是在抱着她。“那么,我们现在再搬什么呢?”葛蕾特说,向周围扫了一眼,她的眼光遇上了格里高尔从墙上射来的眼光。大概因为母亲也在场的缘故,她保持住了镇静。她向母亲低下头去,免得母亲的眼睛抬起来,说道:“走吧,我们要不要再回起居室去呆一会儿?”她的意图格里高尔非常清楚:她是想把母亲安置到安全的地方,然后再来把他从墙上赶下来。好吧,让她来试试看吧!他抓紧了他的图片绝不退让。他还想对准葛蕾特的脸飞扑过去呢。

可是葛蕾特的话却已经使母亲感到不安了,她向旁边跨了一步,看到了印花墙纸上那一大团棕色的东西,她还没有真的理会到她看见的正是格里高尔,就用嘶哑的声音大叫起来:“啊,上帝,啊,上帝!”接着就双手一摊倒在沙发上,仿佛听天由命似的,一动也不动了。

“唉,格里高尔!”他妹妹喊道,对他又是挥拳又是瞪眼。自从变形以来这还是她第一次直接对他说话。她跑到隔壁房间去拿什么香精来使母亲从昏厥中苏醒过来。格里高尔也想帮忙——要救那张图片以后还有时间——可是他已经紧紧地粘在玻璃上,不得不使点劲才让身子能够移动;接着他就跟在妹妹后面奔进房间,好像他像过去一样,真能给她什么帮助似的;可是他马上就发现,自己只能无可奈何地站在她后面;妹妹正在许许多多小瓶子堆里找来找去,等她回过身来一看到他,真的又吃了一惊;一只瓶子掉到地板上,打碎了;一块玻璃片划破了格里高尔的脸,不知什么腐蚀性的药水溅到了他身上;葛蕾特才愣住一小会儿,就马上抱起所有拿得了的瓶子跑到母亲那儿去了;她用脚砰地把门关上。格里高尔如今和母亲隔开了,她就是因为他,也许快要死了;他不敢开门,生怕吓跑了不得不留下来照顾母亲的妹妹;目前,除了等待,他没有别的事可做;他被自我谴责和忧虑折磨着,就在墙壁、家具和天花板上到处乱爬起来,最后,在绝望中,他觉得整个房间竟在他四周旋转,就掉了下来,跌落在大桌子的正中央。

(选自《变形记》,李文俊译,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妙语佳句

他穿着整整齐齐,坐着坐着就睡着了,好像随时要去应差,即使在家里也要对上司惟命是从似的。

家庭的责任正需要大家把厌恶的心情压下去,需用耐心来对待,只能是耐心,别的都无济于事了。

阅读指导

有人把《变形记》看做短篇小说,有人则视其为长篇小说,前者的根据是文字篇幅,后者则依据其精神的深度。然而无论怎么说,《变形记》的艺术成就和思想探索都是空前的,它是一部被推迟发现了的现代艺术的丰碑。

小说的故事情节是荒诞不经的:公司小职员格里高尔不堪生活的种种压制、约束、逼迫、责任、义务等,在一次昏睡之后,变成了一只甲壳虫。而这只甲壳虫还暂时保留着人的所有感觉、意识,以至思维。卡夫卡以真写幻,纤毫毕现地揭示了这只“大甲虫”的悲惨遭遇和极度痛苦的心灵。所谓父子、母子、兄妹的“亲情”,所谓工作“责任”,所谓“人性”等等人们习以为常的概念,在人变虫之后,都逐渐“面目全非”起来,让人怀疑它们是否真的存在过。

它却无疑是现代社会紧张高压下的一个柔弱敏感者的人生寓言。这个寓言,写出了现代社会中愈演愈烈的冷酷和冷漠,反映了一种内在的深层的现代社会对于现代人的“异化”状态。二战后越来越火的“卡夫卡热”,暗示着这一文明毒瘤的普遍存在。

作为现代生活的“寓言大师”,卡夫卡的想像力和艺术表现力是无与伦比的,诸如象征性、荒诞性、独创性等词汇,根本不足揭示其全部艺术魅力。《变形记》更是这么一篇杰出的代表作:情节极为荒诞,而心理感受却又极端真实。渴望关怀、渴求爱的“甲虫”,却屡遭恐吓、虐待,诸多似梦实真的细节,让人鼻子发酸。这种艺术场景,非传统现实主义文学所能为,个中魅力,也非后来现代派艺术的邯郸学步者力所能及。

学术界对卡夫卡艺术的“解释”是方方面面的,包括了宗教学、心理学、美学和历史社会学诸角度的思考、探究,生前寂寞的卡夫卡,身后却有了一流的名声和无尽的话题。

阅读建议

如果你读书是为了找乐赶时髦,卡夫卡和《变形记》都绝对不适合你,不适合你美酒加咖啡的浪漫。书中荒诞的痛苦,会将你刚刚举起的酒杯轻易击碎。如果你不是一个盲目的乐观主义者,此书可谓精彩之极,可反复阅读、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