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塔莫诺夫家的事业》外国文学作品简析
苏联作家高尔基(1868—1936)的长篇小说。作品描写阿尔塔莫诺夫一家祖孙三代从事工商业活动的兴衰史。农奴老伊利亚曾任田庄总管,废除农奴制后,得到一笔赏金。他来到德廖莫夫城,创办了作为“自己的事业”的麻布厂;与市长会面时,又提出要市长的女儿纳塔利娅嫁给他的长子彼得,市长死后,彼得与纳塔利娅结了婚;老伊利亚把市长的遗孀变为他的情妇。老伊利亚死后,“事业”的担子落在彼得的肩上。“事业”虽在继续发展,第二代人已没有老伊利亚那种旺盛的精力。彼得胆小、迟钝,感觉不到“事业”的快乐;阿列克谢失去朴素的农民气质,换上“贵族”气派;驼子尼基塔竟偷偷地爱上自己的嫂子,幻想破灭后,欲死不成而进了修道院。第三代人中,小伊利亚背叛资产阶级家庭,成了社会主义者;亚科夫继承父亲的“事业”,觉得自己是“多余的人”,感到危机四伏,心神不安。十月革命胜利后,工人接管工厂。厂主亚科夫出逃,在火车上被人扔出车厢摔死。
小说通过麻布厂厂主阿尔塔莫诺夫一家三代的兴衰史,反映了俄国农奴制改革后到十月革命期间资产阶级的产生、发展和衰败的过程,是一部俄国资本主义的编年史。老伊利亚性格坚强,精力充沛,体现出俄国资本主义的进步因素,他的事业象征资本主义短暂的青春期。他的形象充满矛盾,既是温顺的劳动者,又是无耻的压迫者。以彼得、阿列克谢为代表的第二代人是守业者,他们变本加厉追逐财富,压榨工人,已失去先辈创业的精神。第三代亚科夫、米龙已完全不参与“事业”了,他们精神空虚,道德堕落,彻底走向反动。
小说篇幅不大,但时间跨度很长,容纳了许多事件。没有复杂的情节,但能领略到深刻的思想内涵。作品的人物语言极富表现力,如贯穿长篇始终的吉洪这个人物,他知道阿尔塔莫诺夫一家几桩犯罪的隐情,开始时他一直半吞半吐地说些隐语,后来变得径直、激烈、明朗,表明工人阶级的觉醒过程。
作品在反映资产阶级没落时,只是表现了资产者“个性的毁灭”,没有指出资本主义的灭亡与工人阶级奋起斗争、进行暴力革命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