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堂神父》外国文学作品简析
俄国作家列斯科夫(1821—1895)的长篇小说。全书以农奴制改革前的外省生活为背景,围绕大堂神父图别罗佐夫及其弟子阿希拉等人的生活经历开展故事情节。图别罗佐夫为建立符合基督教教义的“真正教会”,与有损宗教信仰的言行进行斗争,与腐败的官僚机构发生冲突,遭陷害,被革职放逐。但他拒绝向当局认错,故生前未能得到赦免。弥留之际,在忏悔神父的恳求下,才答应同侮辱他的当权者和解。阿希拉以全部积资为图别罗佐夫建造纪念碑,并守护陵墓,替民除“鬼”,献出了生命。小说具体描述了图别罗佐夫的不幸遭遇,揭露了反动教会的丑恶和政府当局的黑暗,探求了俄罗斯民族的出路。
图别罗佐夫是小说的中心人物,也是作家笔下的“义士”形象之一。他仁慈博爱,深孚众望,冒着被革职的风险,为遭受迫害的农民和教职人员仗义执言。他秉性刚直,不畏强权,但在临终前又与当权者和解,表现了他矛盾的思想。他企求以宗教信仰和对祖先业绩的尊重拯救俄国,然而维护宗教信仰的结果却又碍于科学的进步。另一个“义士”助祭阿希拉,直爽豪放,纯朴憨厚,具有哥萨克人乐天知命、英勇豪迈的性格。他崇拜、追随大司祭图别罗佐夫,把他看作是真理的化身。他的至死不渝,显示了他对大司祭的热爱,也表现了为民谋利的义士特点。
小说围绕图别罗佐夫形象的刻画,展示了俄国乡镇的习俗风貌,生活气息浓厚,格调激昂高亢。在艺术结构上,部分情节由主人公的日记组成,在时间顺序的安排方面,运用向前回溯、向后延伸的“对位”方法,使情节简洁而丰厚。此外,小说具有闹剧的特点,增强了作品的轻松幽默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