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利,亚伯拉罕》作家人物简介

【生卒】:1618—1667

【介绍】:

人、小品文作家,早年就读于威斯敏斯特学校和剑桥大学。内战期间,考利被国会驱逐后,在牛津加入王室。1645年,考利随女王避居国外,但并未得到重用。1656年他返回英国,以后似乎与共和政体妥协。1660年,查理二世复辟,考利并没有得到重赏,于是隐退彻特西,专心从事园艺和写作。考利的诗歌创作深受十六世纪的斯宾塞、琼森和多恩等人的影响。他偏爱使用大量的精心雕琢、充满诗意的语言对其诗作进行刻意的美化装点,而并不强调对于自己内心真情实感的表达。早在青少年时期,考利便模仿斯宾塞繁复难解的韵律格式,创作了诗歌《诗意之花》(“Poetical Blossomes”,1633,1636,1637)。在《情人》(“The Mistress”,1647,1656)一诗中,考利刻意夸大了多恩的所谓“玄学的智慧”,将表面看来毫无相似之处的事物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而人们往往能够在细细品味之后感受到来自荒诞的精彩和奇妙,从而大大地震撼了读者的感官神经。他所创作的《品达罗斯体颂歌》(“Pindarique Odes”,1656)试图运用长短句以及更加离奇的夸张和比喻来重现旧时拉丁诗人的热情奔放,虽然该诗未能把品达罗斯所写的颂歌引入英国文学,但对后世的诗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喜剧《守护者》(The Guardian,1641)是考利为取悦查理王子而写,1661年上演,并不成功,但剧中人物纨绔子弟帕尼却成为复辟时期喜剧作品中屡屡被提及的人物。考利在退隐后所写的小品文严谨朴素,充满理性的思考,这一切都不由使人联想起十六世纪法国作家蒙田的作品。考利往往被认为是从玄学派诗人向十八世纪文学全盛时期过渡的诗人。他在他所处的时代可谓声名远播,为人敬仰,但他的诗名也仅限于那个时代。1737年,蒲柏曾提出这样的质疑:“现在还有谁在读考利的诗?”也许考利生平所创作的最著名的一首诗便是用来悼念他的挚友、同为诗人的理查德·克拉肖的挽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