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威尔,乔治》作家人物简介

【生卒】:1903—1950

【介绍】:

小说家、政治评论家、文学批评家、记者,本名埃里克·阿瑟·布莱尔(Eric Arthur Blair),出生于印度,父亲是殖民地政府的下级官员。1904年他随父母回国,八岁入管束极苛的圣赛普里安寄宿学校,对于极权主义的深恶痛绝由此开始。奥威尔十一岁首次在报纸上发表爱国诗作,1917年凭奖学金进入伊顿公学。1922年他到缅甸加入英帝国印度警察部队,1927年辞职回国以逃离帝国主义。此后开始以乔治·奥威尔的笔名从事写作,却屡遭退稿。其后十几年间他做过教师、书店店员、杂役、流浪汉,贫病交加。1936年他考察北部工业区工人生活,成为更加坚定的社会主义者,同年与妻子加入反对西班牙佛朗哥法西斯政权的战斗,在战场上受伤。后来奥威尔夫妇被当作托派成了共产党的搜捕对象,不得不逃离西班牙。二战期间奥威尔发表了大量政论和文论。1943年奥威尔任工党《论坛》(Forum)杂志的文学编辑,1945年起成为《观察家》(Observer)的欧洲战地记者和《曼彻斯特晚报》(Manchester Evening News)撰稿人。1950年奥威尔死于肺结核。奥威尔的作品主要有《巴黎伦敦落魄记》(Down and Out in Paris and London,1933)、《缅甸岁月》(Burmese Days,1934)、《教士的女儿》(A Clergyman's Daughter,1935)、《叶兰飞扬》(Keep the Aspidistra Flying,1936)、《去维冈码头之路》(The Road to Wigan Pier,1937)、《向卡塔隆尼亚致敬》(Homage to Catalonia,1938)、《上来透口气》(Coming up for Air,1939)、《动物庄园》(Animal Farm,1945)、《一九八四》(Nineteen Eighty-four,1949)。奥威尔主要以政治寓言小说《动物庄园》和《一九八四》闻名于世,但就文学性而论,《缅甸岁月》等小说似乎成就更高。作为一位悲观的民主社会主义者,奥威尔具有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极端厌恶极权统治,这令他的主要小说具有明显的政治性,有时甚至有超越其文学性的倾向。